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刘飞 《广东科技》2008,(22):53-55
本文通过用模拟酸雨对水稻土进行浸泡和水稻喷洒实验,研究了酸雨对水稻土中酶活性和水稻生长影响及酸化抑制剂对酸雨危害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①酸化抑制剂石灰在恢复被酸雨浸泡的水稻土中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方面均比钙镁磷肥强。②在同等酸雨影响条件下,施钙镁磷肥比施等量石灰对植株生长促进作用大;而在减少酸雨对叶片的损伤方面,施石灰收到的效果明显;酸化抑制剂石灰和钙镁磷肥在恢复不同酸度的酸雨影响下的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方面不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翁源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测土施肥农业项目调查数据及实地采样调查数据,利用spss 18.0和arcgis9.3等软件,分析1982年以来珠江北江上游翁源县土壤表层p H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翁源县土壤表层p H总体分布特征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30年来大部分范围土壤表层有酸化的趋势,水稻土、菜园地、潮沙泥土有酸化的趋势,而黄壤、红壤、赤红壤、紫色土的p H有所上升.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农业施肥措施等是导致翁源县土壤表层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两种水稻土磷素渗漏流失及其与Olsen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两种水稻土(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稻季磷素向下渗漏流失情况及其与土壤Olsen-P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每季度30 kg/hm2常规施磷处理水平下,两种水稻土土壤渗漏水的溶解态磷(Dissolved P,简称DP)平均浓度均远超过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阈值(0.02 mg/L).施磷处理能显著增加30 cm深度渗漏水磷浓度.土壤磷素渗漏迁移流失的主要形态是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简称PP).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各处理土壤渗漏水PP/TP的平均值分别为70.9%和67.0%.囊水型水稻土稻季的磷素渗漏流失量约为每季度469.7 g/hm2大干安镇爽水型水稻土378.5 g/hm2.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土壤渗漏水中磷浓度各存在一个突变点(Change-point),两者分别为33.0 mg/kg和26.3 mg/kg.即当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土壤(0~10 cm)中的Olsen-P浓度分别大干33.0 mg/kg和26.3 mg/kg时,土壤30 cm深度的渗漏水磷浓度将随着Olsen-P浓度的增加迅速增大.两种水稻土突变点的差异可能与它们的有机质和黏粒含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4.
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径流流失及其Olsen磷的"突变点"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爽水型水稻土无锡安镇和囊水型水稻土常熟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状况及其与土壤Olsen-P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施磷处理水平下,爽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的地表径流磷(TP)流失量为603.2g/(hm2·a),2001~2002年度为1148.9g/(hm2·a);而囊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为679.5g/(hm2·a),2001~2002年度为1350.3g/(hm2·a).麦季土壤磷的径流流失量均大于稻季磷的径流流失量.施肥量对土壤磷素径流流失有显著的影响.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各存在一个突变点,分别为32和26mg/kg.两种水稻土突变点的差异可能与它们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有关,同时也表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更易流失,这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年径流流失量大于爽水型水稻土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酸化镍硅交联膨润土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酸化镍硅交联膨润土处理模拟含磷、酚废水.实验表明:吸附剂用量为8 g/L,pH=8~9,吸附时间15~20 min为吸附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苯酚的去除率为87%,磷的去除率达到98.0%.与未酸化镍硅交联膨润土相比酸化交联土对苯酚的去除率提高了4%,磷的去除率提高了11%.  相似文献   

6.
鱼台优质稻生产基地土壤地球化学元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优质稻生产基地鱼台包括pH、水分、有机碳及N、P、F、V、Zn、Co、Mo、Mn、Se、B、Cr、Cd、Cu、Pb、Sb、Hg、As等在内的28种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鱼台优质稻产区土壤中N、P、K、B、Mo、Mn、Se、Fe等有益元素富集,但As、Cd、Hg、Pb等重金属元素也有明显富集趋势。鱼台地区潮土与淹育水稻土的28种地球化学元素t-检验结果显示,As,B,Co,Cr,F,Mn,V,S,Al2O3,TFe2O3,MgO,CaO含量明显高于潮土,但是SiO2和Na2O的含量却明显低于潮土。淹育水稻土C(org)、水分含量也明显高于潮土。淹育水稻土有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转Bt基因水稻对其根际可培养氨氧化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离计数以及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吴凤实验基地不同种植年份转BT基因水稻对水稻土壤的功能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查明种植转B t基因水稻会影响其根际浅层的可培养氨氧化细菌种群组成.这种影响表现为:种植转B t基因水稻的时间越长,种植的强度越大,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也就越大,这一现象从A、B、E土样的对比和B、D、E土样的对比中得到明显的反映.同样,转B t基因水稻也会影响到土壤深层的氨氧化细菌,与浅层土样中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pH值对水稻土Cu^2+静电吸附与专性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和CaCl2与HCl溶液的连续解吸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在pH值为2~6范围内pH值对Cu^2+的静电吸附和专性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过程土壤溶液pH值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低pH值条件下利于静电吸附,吸附过程H+减少使平衡液pH值上升;高pH值条件下主要是专性吸附所控制,释放H+使平衡液pH值下降.所以土壤酸化可以增加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9.
农田土壤是氮素排放的最主要来源,特别是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稻田土壤活性铁含量丰富,其周期性干湿交替过程引起铁素发生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影响着其他营养成分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水稻土的铁氮耦合会促进氮素向大气排放,但其中过程错综复杂.文章讨论了水稻土中铁-氮耦合的化学和微生物过程,总结了水稻土铁-氮耦合过程的关键因...  相似文献   

10.
洱海湖滨区露地栽培菜园土壤酸化原因分析与矫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酸性成土母岩、土壤水分运动方式发生改变、过量施用氮磷化肥和粗制农家肥等是造成洱海湖滨区露地栽培菜园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结合田间试验,提出施用石灰等碱性肥料、合理进行水旱轮作、开展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技术措施,对改良和矫治酸化菜园土壤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苏南菜地土壤酸化特点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菜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其酸化特点不同于其他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本文着重研究昆山地区菜地土壤的酸化特点.结果表明:菜地土壤酸化程度明显高于稻田土壤;上层土壤 pH值低于下层,酸化更明显;而且土壤酸化程度随着菜地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加剧,不同时间区间内的菜地土壤,酸化程度和酸化特性都有所不同.氮肥的过量施入、不合理的菜地种植模式和种植方式是加剧菜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文章根据酸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 20 年间紫色土酸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酸沉降危害严重的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对其主要农业土壤--紫色土进行大面积土壤酸化调查,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市土壤普查的保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探讨近20年来酸沉降对紫色土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比较,目前重庆市农用地和蔬菜地中的石灰性紫色土减少,而酸性和强酸性紫色土增加;同时,农用地的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证实了在近20年的酸沉降影响下,重庆市大部分紫色土已发生酸化,且酸化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18个县(市、区)为调查位点,对土壤酸化现状及治理情况开展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和数据收集,获得各调查位点土壤pH值数据。结果表明,18个县(市、区)中,强酸性(pH≤50)土壤占13个,酸性(5.0<pH≤5.5)土壤占5个。2017—2021年,在福建省的9个设区市中,有7个市的土壤酸化问题依然严重。通过“线上问卷+电话访谈+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地方政府、农户和企业3类调查对象开展调研,摸清了福建省土壤酸化治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表明:应高度重视土壤酸化治理工作,充分利用福建省丰富的贝类加工副产物贝壳,将其加工成土壤调理剂,达到治理土壤酸化,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助推经济绿色发展的效果。基于“重协同、强产业、全链条、促发展”的治理理念,结合成功案例,提出政府主导、校企助推、人才助农、精准施策的“政产学研用”多元互助模式,共同推动土壤治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田间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所取得的大量数据,阐述了涨渡湖区地下水的特点及其对水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地下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浙江西天目山土壤理化性质的海拔梯度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了解西天目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验证酸沉降导致近年来西天目山柳杉衰退的观点.沿海拔梯度从350~1 350 m每隔200 m选定取样点,每个样点分3层取土样,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总体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粗颗粒比例、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物含量增加,土壤容重和pH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总氮和总磷含量没有固定的趋势.与11年和20年前相比,土壤pH值显著降低,表明土壤呈现明显的酸化,土壤的快速酸化提供了酸沉降诱发柳杉快速衰退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模拟酸雨对土壤酸化和盐基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研究了中国南方主要酸性土壤类型在模拟酸雨影响下土壤酸化和其缓冲性能及盐基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酸雨淋洗引起土壤pH降低,盐基离子淋失,随着酸雨溶液pH的降低,土壤酸化趋势加剧,盐基淋失量增加,红壤对酸雨的缓冲性能好于砖红壤,淋出液中K^ ,Na^ ,Ca^2 ,Mg^2 含量加上淋洗后土壤交换性K^ ,Na^ ,Ca^2 ,Mg^2_含量大于原土壤中交换性K^ ,Na^ ,Ca^2 ,Mg^2 总量,说明在酸雨淋洗下,土壤中某些矿物发生风化溶解,释放盐基进入土壤。  相似文献   

17.
酸沉降对泰山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0年代初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期泰山6个土壤样点分析数据为基础,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5月在1980年代全国土壤普查时相近采样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酸度及交换性能等9项指标。通过对3个采样时期的土壤样品分析数据比较,中天门以上的高海拔采样点pH明显降低,而中天门以下较低海拔采样点pH变化不显著。与1980年代初土壤理化分析数据相比,近三十年后的土壤样品中,交换性Al3+含量明显增加,交换性H+显著提高,土壤盐基饱和度明显下降,各海拔高度采样点总体酸化趋势明显。对比2008年11月(雨季后)和2009年5月(雨季前)土壤分析数据显示,不同海拔高度采样点pH变化均不显著,在交换性Al3+和盐基饱和度方面呈现出低海拔采样点变化较小,高海拔采样点变化较大的现象,表明不同高度的土壤类型及酸沉降频率是影响土壤酸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氮转化的生化调控对蔬菜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室栽培条件下新型脲酶抑制LNS、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与尿素配合施用对蔬菜产量、品质及菜田土壤pH、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抑制剂配合施用对芹菜产量和Vc含量影响不大,但却显著降低了芹菜的硝酸盐含量,提高了下茬生菜产量.一季氮肥的施用就使温室土壤表现出了明显的酸化和盐分表积趋势,但两种抑制剂与尿素配合施用可以使土壤酸化程度明显减缓.芹菜定植后1个月时,U UI NI处理的土壤pH与U和U UI相比,分别提高了0.7和0.52个pH单位,差异极显著(P < 0.01);第二茬生菜收获后,土壤电导率值与二者相比,分别降低了17.67%和17.00%.因此,脲酶和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调控氮素转化可能是缓解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同土壤钾素动态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大同市各种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为合理施放钾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萍乡土壤酸化的影响。以尿素[CO(NH2)2]作为外加氮源,设置4种处理,分别为N0(对照,0g·m-2·a-1,以N计,下同)、N1(6g·m-2·a-1)、N2(12g·m-2·a-1)和N3(24g·m-2·a-1),每处理重复两次。结果显示,氮沉降引起土壤pH值下降;表层土壤比下层土壤更敏感;pH值的下降程度与氮沉降量及沉降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