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油气滚动勘探开发综合研究评价技术是一项系统的研究工程,在该项目中充分利用濮深18块新处理的三维地震数据、测井、岩心及试油试采、RFT、HDT等基础资料,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质数学、测井地质学等为理论基础,应用地  相似文献   

2.
查明煤矿矿区内的煤层赋存形态及地质构造现象对矿区安全、经济的生产极为重要。理论分析及实践证明了三维地震勘探结合其他地质勘探技术可对矿区进行更精确的勘探。而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勘探区内地质情况进行控制,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三维地震数据体的认知与解释。因此,正确合理的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解释工作是整个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微地震技术已成为非常规油气开发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微地震数据对于监测储层改造效果,优化压裂设计有着显著的效果。微地震数据因其自身数据能量级小的特点,在对其进行分析前必须进行质控和处理,才能利用处理后的数据开展后续解释工作。经过处理后的微地震数据,综合利用地震数据、测井数据进行解释,从而达到监测压裂改造效果和水平井轨迹及压裂设计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中等地震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等方面研究了甘肃九甸峡水库库区及邻近地区的地壳应力场和地震活动特征.其结果为估计九甸峡水库蓄水后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和可能的最大震级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避免地震带来的严重损失,以地震为研究主体,分析基于地震数据的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系统数据制定合理的方案,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以此保障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针对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在甘肃省民乐—山丹发生6.1,5.8级地震,极震区烈度Ⅷ度(继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后,在祁连山中段发生的一次破坏性地震),论述了该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地震背景及震害损失评估等.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考虑局部楼板变形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地震区复杂体型高层建筑采用楼板面内部分为弹性楼板、部分为刚性楼板的假定,将剪力墙简化为薄壁杆件,用三维杆系有限元法对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甘肃地区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1年,甘肃地区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的频发时段集中在6-10月;中强地震活动的分区特征显著,表现为周期性及成组性.  相似文献   

9.
永登5.8级地震的震害与环境工程地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永登5.8级地震灾害与滑坡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地质构造、岩土性质等对灾害的影响和控制。提出了环境工程地质是震害预测预报的基础;地震滞后滑坡将是震中区今后长期内的主要灾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强震活动特点是:①强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即高潮期与低潮期的交替;②大震前中小地震分布的特点:地震空区分布、条带状分布、密集分布;③震中迁移;④强震活动的成带性;⑤大震的重复性。通过对地震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探索,就能宏观判断目前地震活动的态势,从而预测未来几年至几十年的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以来,信宜地震台数字化地震监测仪器多次遭受雷击,为了防止雷击,人们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研究表明,在雷击危害较大的地区,日常可以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供电,遭遇连续阴雨天时,利用可远程控制的市电给蓄电池组充电,给地震仪器等直流负载供电,以有效解决设备遭受雷击的问题,提高地震观测数据的连续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收集分析伊69井钻井地质设计、录井、测井、地震数据体、扫描电镜、前人研究成果(报告、多媒体)等资料,对伊69井进行了基础地质条件分析、烃源岩定向和定量评价、储层评价、盖层评价,系统研究了该区的生、储、盖、运、圈(保)等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最终完成了对伊69井区天然气成藏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伊丹凸起具备较好的烃源岩条件和盖层条件,但储层条件较差。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开始于圈闭形成前,圈闭对早期烃源岩的生烃聚集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3.
地震微分区主要是研究一些区域发生强地震的损害性震动及其破坏性地震的性能.依据目标地震,衰减,土体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面建模、增强、基岩和地表震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数据处理、建模、绘图和运行,研究了识别地震强度下地震衰减的规律;对土体状况进行分类;确定由目标地震引起的基岩上和地表峰值加速度.最后,提出了合理的地震灾害对策和地震工程学的方法,为评估和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聊古一井位于聊城-兰考强震带上,该井有十多个地震前兆测项,其观测资料是对鲁西地区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重要依据。本文对该井的11个测项进行了模糊糊聚类分析,并揭示了各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分类结构果与实际经验相符合,对地震测项优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悬臂张弦立体桁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及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张弦梁原理构造了一种新型的悬臂张弦立体桁架结构,以该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时程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悬索预应力值、撑杆数、撑杆高度等参数,进行详细的地震响应分析,得出了各参数在地震作用下对悬臂张弦立体桁架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结构受力合理、构造简单,可以有效地减小悬臂结构端部竖向位移和根部弯矩,从而为此类结构的设计和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任务之一。危险性分析方法分为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本文主要概述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总结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三个重要方面,即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地面运动衰减规律和潜在震源识别,以期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了求解阻尼加权最小二乘问题的共轭梯度型成像算法,采用自然权和先验信息约束对有高斯噪声的数据进行了数值试验、并应用于四川雅砻江桐子林水电站坝址测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图像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运用ANSYS程序对某一12层框架结构进行了模态和地震时程分析,为体现分段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对比了分段隔震与基础隔震的地震反应;同时也对分段隔震结构在双向和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提出了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整体位移最大值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分段隔震结构比基础隔震能更有效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利津洼陷内广泛发育大量砂砾岩体,是油气储集的优良场所。对研究区地震体进行剖面截取,在地震剖面上进行不同地震相的划分,最终获得平面地震相展布图。综合运用已经获得的岩性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对获得的平面地震相进行转化。东营凹陷利津地区在沙四段主要发育有近岸水下扇、半深湖-深湖、滑塌浊积岩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并对沉积相纵横向的变化进行研究,总结研究区沉积相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油田在长期的勘探开发过程中,所有井的测井曲线很难保证是用相同类型的仪器、相同的标准刻度器以及统一的操作方式进行测量和刻度.即使是使用相同的仪器,由于仪器设计、运输搬运、现场操作和井眼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测井质量的控制难免出现差异,故各测井数据之间必然存在以刻度因素为主的误差.除了对测井仪器进行标准化刻度和校验外,还必须通过多井资料的对比研究,利用关键井标准层的测井数据,对非关键井原始测井曲线数据进行测量误差鉴别和刻度标定,尽可能消除由于仪器刻度不准、井下测量条件不一致、环境校正等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各种误差,实现油田范围内各井达到统一的地质刻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