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第一次完整而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这一理论具有创造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在: 首先,毛泽东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这说明,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一次在会见国际友人时谈到: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共产主义的含义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极高度的发展,社会物质极端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动员全党、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变革,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变化,通过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提出的一系列正确的经济观点和经济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尽管毛泽东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有过重大失误,“错误在于违反他自己正确的东西”,背离了正确的原则,然而毛泽东经济思想立足于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毛泽东整个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及其他的战友们把马列主义经济学说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它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制度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在中国条件下的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指导我们改造中国、振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一条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当中的红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邓小平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搞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主要依据,正确划分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理论与实践二个方面,一是继承了列宁、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二是直接继承了列宁、毛泽东开辟出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融汇到经典社会主义中,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用唯物史观基本原则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中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三个代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唯物史观在我国的科学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早在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就曾明确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时至二十世纪中后叶,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从中国实际出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并相继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点和“科教兴国”的思想战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理论,提出并充分论证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和本质特征;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了不同于毛泽东用不断提高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和不断变革上层建筑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强调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飞跃”的思想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主导线,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特定条件下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结晶。学习和研究毛泽东的“两个飞跃”的思想,不仅对全面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认识论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对于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个飞跃”的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民主革命是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进行的。由于中国革命所处的这种特殊环境,决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不同于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我国国情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二者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邓小平的国情思想是毛泽东国情理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并纠正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于中国国情的某些错误观点的分析和认识 ;同时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并深入研究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 ,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情理论体系 ,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经济文化的行动指南。一、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中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该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认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乃至他全部思想和理论的基石,邓小平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曾过分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重新认识到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并在生产关系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当前,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既强调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又致力于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观。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上,邓小平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思想,抛弃了他的错误观点.找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科学方法。邓小平清楚认识到只有发展生产力,经济搞上去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理论,提出并充分论证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和本质特征;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了不同于毛泽东用不断提高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和不断变革上层建筑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强调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规划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提出了建设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和“两为”方向与“双百”方针。从总体上看,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而且还是注重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并坚持走自己道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相统一的思想,用充满现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先进生产力代替物质生产力、表征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理清了社会主义与人的关系,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理论;从新的历史视角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三个代表”的对象互为因果的关系充实了唯物史观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自建国以来,他是通过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和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来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本文分别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不同时期(特别是十年“文革”)的对比,来阐述毛泽东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思想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具有最终决定作用的思想;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跨越“卡夫丁峡谷”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的成功经验等,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的提出是基于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思考。邓小平关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思想的提出,是基于他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辩证分析,是根源于他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邓小平是生产力标准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阐述和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