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载下CSMA/CD总线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基于CSMA/CD协议的以太网络性能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以太网络的随机访问方式和到达帧的突发特性 ,证明了以太网络的帧到达过程服从泊松分布 ,提出了以太网络系统的排队模型 ,并对基于 CSMA/ CD协议的以太网络系统性能进行了仿真 ,研究表明这种仿真技术在评价网络性能时是一种非常有效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具有动态分配重传策略的CSMA/CD协议,并利用二维马尔可夫链分析了有限缓冲CSMA/CD/RR协议的性能特性,仿真实验表明,与CSMA/CD协议相比,CSMA/CD/RR协议很好地解决了高负载时的拥塞问题。  相似文献   

4.
Petri网已经被成功地用来描述、验证及评价网络通信协议。本文阐述了扩充Petri网在研究CSMA/CD协议方面的应用。扩充是在两个方面完成的,即加入了禁止弧和时间的概念。通过使用可达图(树)和时间可达图等分析技术,介绍了CSMA/CD的一些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5.
传统以太网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协议CSMA/CD基于二进制指数退避机制随机选择退避等待时间,随着冲突的增多,随机等待的时间窗口增长过快,造成分组包传输延迟增加较快,网络吞吐量急剧降低。本文对传统以太网中的二进制指数退避机制进行改进,提出一种线性退避的CSMA/CD算法(CSMA/CD-L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传统退避算法,能较好提升网络吞吐量和分组传输延迟等网络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应用了CSMA/CD协议的总线型局域网进行仿真,研究数据包大小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首先介绍了OPNET[1]仿真平台,随后概括说明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的碰撞窗口的计算方法,由计算公式推导出发送的数据包越大、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性能越高的推论,并使用 OPNET 软件进行了仿真实验证明了推论。  相似文献   

7.
NS2是目前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仿真软件,也常被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在介绍NS2模拟网络运行的一般流程和一些常用的分析工具的基础上,描述了以太网MAC子层协议CSMA/CD的工作原理,实验模拟运行及对跟踪文件的分析说明了以太网的数据传送方式及性能影响因素,可以很好地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以太网协议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总线式CSMA/CD光纤局域网中碰撞检测的各种方案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了各种碰撞检测的机理、实现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和可靠性分析等。其中有几种改进电路为初涉此工作的科技人员提供实用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业务多信道分配的CSMA/CD随机多址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提出了CSMA/CD的固定分配和随机分配两种多业务、多信道的随机多址分配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比较了两种模型的吞吐量、信道传输延时特性以及优先级对吞吐量的影响,最后总结出这两种模型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应用确定与随机Petri网DSPN,对采用CSMA/CA协议的CAN总线通信过程进行建模,构建一个简化的紧缩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得出吞吐量S、平均延迟D及消息成功传输概率P等性能参数,揭示CAN总线工作的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太网CSMA/CD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网CSMA/CD性能分析的方法很多,但都缺乏较准确地反映系统的性能.本文利用排队论的思想,但又独立于排队模型,从信道的工作状态出发,建立了以太网CSMA/CD信道利用率与站点和帧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以太网CSMA/CD协议的性能.仿真表明所建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以太网CSMA/CD工作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关于CSMA/CD协议工作过程的不同解释,在CSMA/CD协议概念模型和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的基础上,分析了CSMA/CD协议的工作过程,指出了它们之间在解释上的差异,并给出了CSMA/CD协议的正确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DSPN的CSMA/CD的建模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太网在自动化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其MAC层采用的CSMA/CD协议进行性能评价已成为必须。本文基于确定与随机Petri网(DSPN)对CSMA/CD进行了模型抽象,并且利用软件DSPNexpress-NG对该模型进行性能分析,所得结论对以太网组网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