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惠麟 《科学通报》1985,30(21):1650-1650
中国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是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的层型剖面,也是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钱层型剖面和层型点的中国候选剖面,1984年1月,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GP)29号项目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表决通过,将梅树村剖面作为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和层型点,并提交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及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最后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2.
王大锐 《科学通报》1994,39(11):1008-1008
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是地质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条界线,是各种地质学科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成为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最近,我们在古生物地层学基础上,对新疆柯坪地区前寒武系-寒武系地层界线附近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地层学研究,发现了重要的碳同位素组成异常波动.  相似文献   

3.
王福星 《科学通报》1983,28(18):1130-1130
我国西南震旦系有几条剖面已被列为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参考候选剖面。前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涉及的是贵州清镇阿坝寨、云南晋宁王家湾和四川峨眉麦地坪震旦系剖面,它们与标准的湖北三峡震旦系剖面的对比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华南新的寒武纪生物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善池 《科学通报》2009,54(18):2691-2698
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是地球科学中最常用的划分地层的方法和地层对比的标准. 简要回顾了1978年以来我国华南斜坡相寒武纪生物和年代地层的研究. 介绍了1988年以来逐步形成的华南寒武纪生物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系统, 并对两者做了新的修订. 修订后的华南生物地层序列包含36个生物带和一个“贫化石带”, 所有生物带的底界都用单个物种(带化石)的首现定义; 修订后的华南年代地层系统由4统10阶组成, 其中包含了在湘西北建立的“芙蓉统”、“排碧阶”和“古丈阶”3个全球年代地层单位, 2个“金钉子”和2个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接受的、定义全球寒武系阶的底界的“国际纽带点”. 华南的生物和年代地层系统是目前被国内外接受的中国划分标准. 对今后进一步完善这两套地层系统也提出了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迪颖 《科学通报》2012,(31):2933-2935
寒武纪棘皮动物特别是始海百合类近些年在我国陆续有报道,这些发现集中于贵州、云南等地,如凯里动物群、杷樃动物群、关山动物群等.本文报道了发现于辽宁省大连市寒武系馒头组的大量保存精美的始海百合化石,为棘皮动物早期演化提供新线索,也为在华北地台边缘区域寻找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章森桂 《科学通报》1995,40(23):2178-2178
随着小壳动物化石研究的深入,人们不仅在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附近找到了小壳动物化石,而且在其后的地层中发现了小壳动物化石.70~80年代,由于我国小壳动物的地质分布,特别是梅树村期以后的小壳动物分布状况研究不够,致使将一些非梅树村期的小壳动物化石都归入梅树村期,如新疆阿克苏-乌什地区玉尔吐斯组小壳动物化石组合、吉林通化黑沟子组小壳化石组合,造成地层划分与对比上的混乱,也妨碍了对小壳动物演化、分区的研究.因此,阐明早寒武世的小壳动物化石组合序列对于了解带壳生物的演变、分布以及正确对比早寒武世地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天锐 《科学通报》1985,30(10):769-769
北京十三陵地区广泛发育晚前寒武纪地层,许多地质单位和个人研究者曾在该地研究地层问题。最近作者等在这一地区开展了上前寒武系沉积岩特征和沉积相标志的研究,并且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找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保存完好的具有细胞壁构造的藻  相似文献   

8.
余汶 《科学通报》1987,32(12):928-928
近15年以来,随着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地层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地区相继发现了早寒武世软体动物化石,如中国南部和西部地区、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澳大利亚南部、欧洲、纽芬兰和北美其它地区,其中以中国扬子区下寒武统梅树村阶所产的属种为最丰富,计有61种,它们分别隶属于48属、25科、6纲中;并由这些原始的属群组成扬子微型软体动物群(Yangtze Micromolluscan Faunas)。扬子微型软体动物群的出现,是继依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n  相似文献   

9.
赵建新 《科学通报》1987,32(15):1168-1168
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我国早寒武世最早期——梅树村期小壳化石研究取得了颇为可观的进展。发现了多处小壳化石点,这为我国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的确定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该时期含小壳化石的含磷碳酸盐岩系主要发育于扬子地台,特别是扬子地台的中、西部,因而对梅树村期小壳化石的研究亦主要限于这一地区(包括滇东,川西,陕南,川北,鄂西等地)(图1)。在扬子地台东部,即下扬子地区(包括赣北、皖南、苏南、浙西等  相似文献   

10.
张文堂 《科学通报》1965,10(4):362-362
在《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补编》(1958,科学出版社)一书内,第109表(云南东南部)内刊载云南东南部早泥盆世地层之下即为前震旦纪地层,其中缺失整个早期古生代地层。1962年,笔者与林焕令同志赴云南东部研究寒武纪及奥陶纪地层时,云南省地质厅何昌祥等同志曾把在云南东南部所采集的塞武纪、奥陶纪三叶虫等化石交笔者鉴定。嗣后,在1963年还曾把云南东南部的部分寒武纪及奥陶纪三叶虫等化石寄来南京交笔者鉴定。在初步鉴定这些化石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云南省东南部,亦即开远以东的南盘江以南及红河以东的地区之内,不仅寒武系发育完整,而且奥陶系分布亦很广泛。这一地区的寒武系主要分布在蒙自县东部、文山、马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克苏-柯坪地区震旦纪-寒武纪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振家 《科学通报》1981,26(12):741-741
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阿克苏-乌什-柯坪一带出露着比较完整的早古生代地层。该区地层和古生物早有报道并驰名中外。1975年、1979年新疆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在上述地区开展了震旦系及寒武系的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地层、古生物等方面的资料,对该区震旦纪及寒武纪的地层划分、古动物群的对比、古冰川类型与分期等均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刁乃昌 《科学通报》1986,31(13):1007-1007
王东方等在“辽东前寒武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一文中,将辽东半岛南部(以下简称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中“长岭子组”(实为高家屯组)及钓鱼台组的年龄数值分别采用723±43百万年及818百万年,笔者认为这两个数据的采用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这些是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后生动物痕迹化石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宋天锐 《科学通报》1985,30(12):926-926
Edicaro动物群及其有关的痕迹化石在6—8亿年的前寒武纪地层中是公认的。最近,作者等首次在北京十三陵上前寒武系常州沟组(对比地质年代约为19亿年)中,找到了一种很像最古老的后生动物痕迹化石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张前锋 《科学通报》1996,41(16):1498-1500
对于准噶尔地块基底的特征,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论.一些学者基于重力和磁力异常等地球物理资料,推断准噶尔地块底部存在前寒武纪基性超基性杂岩。但由于长期以来在准噶尔盆地周边既未发现古老的地质实体,又缺乏同位素年龄证据,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准噶尔地块可能只具有古生代洋壳基底。 近年来,在东准噶尔清水泉和卡姆斯特的阿勒安道群中,发现了晚震旦早寒武世小壳化石群分子,其中多种化石分子(如:Pylocorpus,Reticnlafopora,Asteropyla等)已见于华南、秦岭的震旦寒武系界线层位上。此外,在小柳沟荒草坡群下部浅肉红色花岗片麻岩中,还获得了单颗粒锆石铅同位素蒸发法年龄1908 Ma~(3))。这些结果仅表明,东准噶尔有存在前寒武纪基底的可能性。因此,在准噶尔盆地周边造山带寻找和确定是否有前寒武纪地质体出露,是目前研究中的关键。本文所提出的东准噶尔小石头泉变质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研究结果,将对准噶尔地块基底时代的研究提供进一步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柏林 《科学通报》1987,32(10):763-763
川西南攀枝花(渡口)-西昌地区(简称攀西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扬子微陆块的西南缘。该区基底岩系出露较好,矿产资源丰富,故深受前寒武系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攀西古裂谷带地质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的进展,对该裂谷带前寒武纪基底的构造演化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多数研究者承认,早先所谓的“晋宁期或印支期的石英闪长岩和花岗岩  相似文献   

16.
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塔里木地台的构造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振家 《科学通报》1983,28(23):1448-1448
新疆塔里木古老地块的构造发展经历,特别是在前寒武纪及古生代时期与扬子古陆和华北古陆的关系,是很引人兴趣和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作者近年参加了对塔里木周边地区的前寒武系和古生界的研究工作,就我们的观察,对塔里木地台的构造发展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轮南地区寒武系原油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来源干寒武系与中、上奥陶统的原油具有不同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对轮南地区不同层位40个原油的色-质分析,并以不同来源的典型原油配比实验中的甾烷参数含量为依据,对轮南地区不同原油中来源于寒武系与中、上奥陶统原油的混合比倒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轮南地区奥陶系油藏中的原油,来源干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原油的混合现象比较普遍,石炭系次之,而三叠系则基本是中、上奥陶统来源的原油;平面上,以寒武系为主的混合油主要分布在桑塔木断垒带,而轮南断垒带则分布的是中、上奥陶统来源的原油.原油的这种分布特征,主要是由于轮南断垒带位于奥陶系古潜山的核部,在加里东-海西期的构造运动中,该区域遭受强烈剥蚀,聚集在这里的寒武系原油在盆地抬升过程中被完全破坏;桑塔木断垒带存在混合油的原因是由于桑塔木断垒带的构造位置相对较低,这里聚集的寒武系原油在后期的构造运动并没有被完全破坏,后期来源于中、上奥陶统原油与残余的寒武系原油相互混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程裕淇 《科学通报》1964,9(8):659-659
在1963年年底以前,已公布的中国岩浆岩类岩石和少数变质岩类岩石的绝对年龄数据接近150个,除五个铀-铅法数据外,其余都是钾-氩法的数据。其中前寒武纪的有50多个,绝大部分样品采自北方;古生代和中生代接近100个,大部分样品采自南方。1964年又公布了接近100个钾-氩法绝对年龄资料,本文除将这些数据列入附表外,还引用了未发表的11个数据,其中有六个是铀-铅法的测定结果。尽管已有数值还不够多,而且分布不基集中,但就这些资料,可以概括说明我国东部前寒武系分布地区主要的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时期,以及我国东部及西北地区古生代及中生代的岩浆活动时期。  相似文献   

19.
分子化石与塔里木盆地油源对比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分析了甾烷类“分子化石”(生物标志化合物)在塔里木盆地某些特定地质年代岩石中的分布特征, 并藉此为“指纹”进行油源对比. 分子化石的分布受成熟作用、运移作用、相分馏作用及生物降解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并不是任何一个与生源环境有关的分子化石参数都可作为油源对比的指纹. 甲藻甾烷(C30)、4-甲基-24-乙基胆甾烷(C30)及其芳构化甾烷、24-降胆甾烷(C26)及C28甾烷等来源于沟鞭藻和硅藻等生物的分子化石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奥陶系岩石抽提物中普遍存在, 并且在不同层系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除塔东2井产自寒武系地层中的重油等少数几个油样与寒武系抽提物有可比性之外, 在塔中、塔北隆起上的海相原油中, 这些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与上奥陶统抽提物之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这意味着中、上奥陶统生油岩可能是这些海相原油的主要生源.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水母的早期化石记录,并根据华南寒武系发现的立方水母干群化石,讨论了祖先型水母的辐射对称、躯体构型、生活史、生活习性,以及外骨骼的形成特征,推测水母类在寒武纪大爆发初期先于两侧对称动物基本完成其高级分类单元的宏演化。寒武纪的水母在生活习性上可以分为底栖固着型和游泳型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