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今年4月4日是活跃在海外的著名中国科技史家、德高望重的何丙郁先生80寿辰,我们特向何老表示最诚挚的祝贺,祝愿他健康长寿.何丙郁先生是著名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生前的合作者和好友,是中青年科学史学者的良师益友.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地,团结了一批有志于中国科技史的学者,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他当之无愧地被选入澳大利亚人文学院、台湾中研院、欧亚科学院院士.有人称其为李约瑟第二",然而,何丙郁则谦逊地认为他本人不能与李约瑟博士相提并论.何丙郁祖籍浙江上虞县,1926年4月4日生于马来西亚,后随父定居澳洲.自幼在父…  相似文献   

2.
20年前,我应邀访问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在墙上挂满了中国字画、桌上堆积着汉文书籍的李约瑟工作室,我向满头银发的耄耋老人李约瑟博士送上一部刚刚出版的他同鲁桂珍博士合著的《再次聆听大洋两岸的共鸣——回顾跨越太平洋的文化科学交流》中译本。  相似文献   

3.
1990年9月10日,英国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何丙郁教授,应我校自然科学处和自然科学史中心的邀请,作了《李约瑟研究工作介绍》的报告.他介绍了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历史及进展情况,作为这项巨大工程的接班人,他将负责把该书出齐.  相似文献   

4.
继李约瑟、何丙郁之后,古克礼于2003年就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他有什么样的家庭和学术背景?什么原因引起他对中国科技史的兴趣?怎样能在天文、数学、医学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游弋同时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他同李约瑟的关系如何?他对李约瑟研究所的现状与未来有何看法?他怎样看待中国科技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问题?通过访谈,古克礼博士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08,(20):70-70
他写的第一个中文是“香烟”,他曾是个裸体主义者,喜欢跳狂野毛利舞……他就是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家李约瑟(1900年~1995年)博士。9月24日,这个在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架桥的英国人的传记——《炸弹、书和指南针——李约瑟和中国的伟大秘密》在英国正式上市,由西蒙·温切斯特所著的新书以日记、书信等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披露了李约瑟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6.
我第一次见到何丙郁先生,是在1990年8月英国剑桥举行的第六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上.记得那次会议兼贺李约瑟九十华诞,李约瑟是坐在轮椅上参加的,对大会上的提问已无力回应,是何先生代为答辩的.此后何先生到国内来参加会议,也见过一两次,但都没有机会交谈.1995年,我有幸被选为95/96年度李氏基金的资助对象,到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做一年访问学者,有了经常与何先生交谈并向他讨教的机会.何先生那时每年有三个月时间在剑桥的李约瑟研究所处理事务.他虽是李约瑟研究所的所长,但并不从研究所领取薪水,他认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独立性.因患白内…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25日,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与文明研究项目(SCC)的档案库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建成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与文明研究计划(SCC)是20世纪伟大的汉学家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从事的主要研究项目,在长达60年的时间中,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与文明进行了分学科的  相似文献   

8.
何丙郁先生是海外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一位著名学者。《一位漂流学者的回忆录:科学、人文和李约瑟》是2005年出版的何丙郁先生的英文学术性自传。这本回忆录非常值得一读,不仅因为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珍贵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中国科技史研究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尤其是有关李约瑟研究所近年来的发展动向及其背景,更因为从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海外学人对中国科技史研究长达半个世纪的执着和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他撰写的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传统与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李约瑟博士提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也有称之为"李约瑟之谜"或"李约瑟难题的。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见到何丙郁先生,是在1990年8月英国剑桥举行的第六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上.记得那次会议兼贺李约瑟九十华诞,李约瑟是坐在轮椅上参加的,对大会上的提问已无力回应,是何先生代为答辩的.此后何先生到国内来参加会议,也见过一两次,但都没有机会交谈.1995年,我有幸被选为95/96年度李氏基金的资助对象,到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做一年访问学者,有了经常与何先生交谈并向他讨教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生平及其中国科技技术史研究。李约瑟博士以他卓越的工作,改变了西方人对东方的观念,极大在推进了中国科技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底收到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老总潘国驹博士寄来的一本书,是何丙郁教授的最新回忆录,书名为Reminiscence of a Roving Scholar.内中rove这个词本有“漫游”、“流浪”的意思,原书似乎可以直译成“一个游走学者的回忆”,而作者游走的世界,正如副标题所显示的那样,是“科学、人文和李约瑟”.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英国著名科学家、 中国科技史开拓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 士李约瑟博士的百年诞辰,为纪念与缅 怀这位对中国古代文明一往情深的世 纪巨人,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李约 瑟文献中心、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等 20余家科研、高校、文博及出版单位联 合发起的“纪念李约瑟博士百年诞辰暨 中国科技发展研讨会”于8月29日- 31日在沪杏科技图书馆举行。李约瑟 博士的生前友好王应睐院士、胡道静院 士、刘祖慰教授及著名植物生理学家殷 宏章教授的亲属等60余人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指出,李约瑟博士既是一 位著名的科学家,又是一位杰出的人文 主义者,在世界近现代科学史上,虽然 出现过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 学家,但很难找到像他那样横跨自然科 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领域,对人类文明产 生如此重大影响的伟大学者。李约瑟博 士是中国人民和科学家雪中送炭的老朋友,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还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数十年来,他为中国古代文明、为蒸蒸日上的新中国以及英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奔走操劳,贡献一生。 李约瑟博士以其半个多世纪的精力撰写了第一部《中国科学技术史》,该书以无数雄辩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为近代科学的最终确立建立殊勋。为此,他不但有力地批判了“欧洲中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难题”的经典解答及理论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术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本文就是运用了大量历史事实和范例,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分析。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的科学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约瑟博士刚才已经向您们介绍了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现在由我来说明他的治学方法。我是在一九五八年一月开始和他合作的。一九五七年在我动身往英国之前,我马来亚大学的同事、现在是香港大学校长的黄丽松博士对我说:在剑桥,最重要的是学习李约瑟的治学方法。李约瑟最近来香港为东亚科学史图书馆筹款时也曾谈到这方面的情况,现在且引他本人当时的叙述,然后由我稍加补充。  相似文献   

17.
<正>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前所长何丙郁(Ho Peng Yoke;封二)教授于2014年10月18日下午3点30分因病在澳洲逝世,享年88岁。何先生1926年4月4日生于马来西亚,是何其汉先生与吴贤贵女士的长子,原名何燕恬,后来在入学时改名为何丙郁。1933~1940年,他就读于怡保的圣米高(St.Michael)学校,1946年考入莱佛士学院(Raffles College),1950年在马来亚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是物理学的一等荣誉毕业生。随后,他受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底收到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老总潘国驹博士寄来的一本书,是何丙郁教授的最新回忆录,书名为Reminiscence of a Roving Scholar.内中rove这个词本有漫游"、流浪"的意思,原书似乎可以直译成一个游走学者的回忆",而作者游走的世界,正如副标题所显示的那样,是科学、人文和李约瑟".说实在的,在以上三块领地都有发言权的,纵使在全世界范围搜索,何先生也是排在最前面的.作为一位出生在英属马来亚的华裔学人,何先生从小接受英文教育,大学学习理科(主攻数学和物理),毕业后在新加坡马来亚大学当物理教师,20世纪60年代成为吉隆坡马来亚大学的…  相似文献   

19.
《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委员会,主持编撰的一套研究世界科学和文化发展史的著作.1979-1982年,中国著名科学史家严敦杰参加了该书的修订工作.这是"文革"后中国科学史家首次参加的国际学术合作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他对该书中国部分提出了中肯的修订意见,并且得到李约瑟的赞同.1981年,他又赴剑桥大学参加学术会议,为该书的修订工作做出了进一步贡献.但遗憾的是,严敦杰未能参加《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委员会首次会议,之后又被迫退出该国际委员会.此书的修订工作最终在中国夭折,使此次活动成为一段沉重的历史,同时也反映出《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修订工作在中国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梦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3(3):F0002-F0002,F0003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是20世纪著名的人文学者、科学家与中国科技史家。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1992年由女王伊利萨白二世亲授勋爵(Companion of Honour,界于大十字勋章爵位与第二等高级爵士之间)。他也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3年)、中国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奖(1995年)。 李约瑟早年是一位有成就的生物化学家。1937年,到他的实验室学习的三个中国留学生使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并因此开始学习中文。其中的鲁桂珍,后来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