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知识所谓人体冷藏,指的是把那些患了绝症的病人冷藏起来,等到将来治愈这种病的技术出现后,再对冷藏人进行解冻处理,使其复活接受治疗。到现在为止,人体冷藏仍然是一种设想,虽然有一些身患绝症的病人自愿将自己的身体冷藏起来,但是,人类在冷藏之后,到底还能不能复苏,仍然是一个迷。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有关人体的知识都写成书,足以装满一个图书馆。世界上最大的医学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就存放有300万条人体医学信息。其实,人体IQ(智商)的奥秘几乎是无穷无尽的。IQ-1:消化道的大脑功能为什么有人在走上戏台之前会有胃部不适、恶心和呕吐感呢?为什  相似文献   

3.
4.
《大自然探索》2005,(4):57-57
什么是世界上最难闻的气味?为何我们有时候会视而不见?声音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嗅觉也有记忆。  相似文献   

5.
1993年8月 5日中午12时15分,美国一个名叫约瑟夫的38岁的死囚犯在得克萨斯州以注射化学毒剂方式被处决,7小时后,他的尸体被运到科罗拉多大学斯皮茨博士的实验室。在那里,斯皮茨对尸体进行处理,然后冰冻起来。数天后,尸体先被锯成四大块,然后再用一个大功率的电锯将其锯成 1871片标本。用水冲洗屑末后,摄像师亚力山大就用最先进的照相机将每片标本摄下来,将图片输入计算机。同时将每一片标本用 化学固化剂固定下来, 得以永久保存。这一 项工作花了9个多月时 间。之后。斯 皮茨与美国 国家医药图 书馆合作, 将死…  相似文献   

6.
7.
8.
9.
人从水中来人类是由猿变来的,这一点早巳编入了教科书;那么猿又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的?如果说它是由鱼类演变而来的,你会感到吃惊吗?然而这却有几分科学的依据。鱼类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它们具有能在水中呼吸的鳃,这也是鱼类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人不能在水中生活,是因为没有这种适应水中呼吸的鳃。人类的呼吸器官是肺,肺中流进了水人就会被呛死。因此,古人在塑造神通广大的神猴孙悟空时,仍不忘说他要念起避水诀才能深入海底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感觉另一个人的活力所在,除了第一印象,还有就是心灵的感应,即第六感观的认知所起的作用。人体的外表存在着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气场,它由人体本身产生的能量气息经不断地流动所形成。人的气息是构成这一气场的支架,人体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氧化剂,是气场的真实内容,而人的健康活力,则是被人感知的气场亮点。人的气息是生命的支点,没有了气息,也就不存在气场。人体所制造的臭氧和其他活性较高的  相似文献   

11.
12.
人体基因组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1990年美国正式启动的“人体基因组计划”[1]为标志,预定在15年内主要完成人体基因组的遗传连锁图、物理图、转录图和核苷酸序列图等四张图谱。这是弄清楚基因组内所有核着酸的物理位置。2005年以后则开始了“基因组后”阶段的研究(2),也就是进入所谓的“蛋白质组”时期,其目标是阐明由基因组内的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的功能,揭示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所蕴含的生物学功能和意义,在此基础上,使人类得以认识自身的遗传本性。两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可以明确划分的,但在工作内容上却是连贯延续的。…  相似文献   

13.
紧张、睡眠、免职、运动等无一不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影响。许多人相信有规律的锻炼身体有助于预防疾病。但有些研究者发现马拉松长跑者比一般人上呼吸道感染率高。菲茨杰拉德引用了许多关于大运动量训练运动员比适量运动的人患重病率高的运动医学例子。那么,坚持经常而有规律的训练是否有损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呢?为此,免疫学家们仔细检测了运动前后以及锻炼过程中免疫系统变化的各种参数。  相似文献   

14.
15.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投入资金最多、也是最为雄心勃勃的生物学研究计划。已经耗资2.5亿美元并且还在不断追加研究经费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含量,简要介绍了分析化学的对象和方法,展示了分析化学在室内空气质量全检测上的应用,表明了分析化学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18.
贺进朝 《科学之友》2001,(10):17-18
有趣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给人体冷冻以启示:如在冻土层中发掘出来的千年前的藻类、真菌孢子等能够在常温下复活,花金鼠冬眠时体温接近0℃,而春风一到它们又会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力。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金鱼从水中捞出,待表面稍干之后,立即将其放入-269℃(接近绝对零度-273℃)的液氮中冷冻。经过10秒钟,将速冻后的金鱼放置温水中,金鱼竟奇迹般的"死  相似文献   

19.
最近,电气通信技术审议会(日本邮政部的咨询机构)拟就了“使用电波时人体的防护指南”这一安全标准。该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为基础,考虑了频率范围为10千赫~300千兆赫之间的无线电波~微波对人体的影响,其水平与欧美各国同类标准相当。近年来伴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可产生强大电磁场的装置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之间遭受直流强磁场、交流磁场、脉动磁场等各种强磁场以及强电场的机会不断增多。例如:在高电压附近长时间地劳动,铁道上的直线马达机车、配备超导装置的医疗用核磁共振CT(MRI)和分析用核磁共振(MRS)以及核聚变装置等的影响。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最新的MRS设备计划配置具有700兆赫的极高频率的超导磁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