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声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学研究的进展ProgressinAcousticsResearch¥//马大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100080)在近代科学中,声学是最早发展的学科。早在16世纪,伽里略(Galieo,以研究单摆振动著名的科学家)就曾对弦的振动...  相似文献   

2.
3.
方毅瑛 《科技资讯》2013,(6):238-238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法,通过对物理声乐和音乐声乐的比较分析,得知:声学与音乐被大多数认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其实在古代音乐与声学就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甚至在古代声学与音乐是同一门学科,并且在当代一些音乐研究或现代化的音乐设备都离不开物力声学的基础。因此,对此希望从事音乐学习的学生对于学科间的关系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5.
空气声中非线性声学研究ResearchonNonlinearAcousticsinAirAcoustics¥//刘克(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80)李晓东(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博士生北京100080)“世界是非线性的”。一切物理领...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声学的起源谈起,介绍了我国古代建筑声学的发展过程,概述了国外建筑声学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大气声学与非线性声学的主要内容及其进展,并分析了非线性声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大气声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声学黑洞轻质超结构的低频宽带高效隔声机理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频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穿透力强、难衰减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声学黑洞超结构,结合了声学黑洞和声学超结构的优点,通过改变曲面形状实现了低频宽带高效隔声。在一块10 mm厚薄板上,以阵列形式嵌入多个声学黑洞单元,完成声学黑洞既轻且薄的超结构设计。将设计好的声学黑洞超结构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通过驻波管实验对声学黑洞超结构隔声特性进行验证。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声学黑洞超结构在50~1 600 Hz的频带上平均隔声量可以达到将近30 dB,并且在100~600 Hz频段内平均隔声量高达40 dB。研究了当声学黑洞单元几何形状幂函数的幂指数发生变化时,声学黑洞超结构隔声量的变化。因为设计好的声学黑洞超结构对加工工艺要求较高,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并不方便,所以最后还设计了一款方便实际工程应用的声学黑洞超结构,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分析了参数变化时对此结构隔声量的影响。研究的声学黑洞轻质超结构在航天航空、汽车、舰船等需要小尺寸结构实现低频大宽带降噪情况下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郑忆 《河南科学》1996,14(2):140-143
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语言录音室声学设计问题,根据声学理论探讨了语言录音地音质要求所需确定的重要技术指标和设计方法,并通过计算选出量理想的声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征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导报(北京)》2010,(8):103-103
由中国声学学会主办的“2010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2月1日在哈尔滨举行。征文范围:物理声学;水声学;超声学、量子声学与声学物理效应;冲击与振动;噪声、噪声效应及其控制;结构与建筑声学;语言声学与语音通讯;生理与心理声学;生物声学;音乐声学;气动声学与大气声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建立SRV(运动休闲车)车室声腔的声学模型,计算声腔的声学模态,并与白车身结构模态对比,分析声学模态和结构模态的耦合情况;根据车身频率响应,分析车内噪声声场及车身板件的结构振动对车内声学贡献的影响,车内噪声声场得到实验验证,为降低车内结构噪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院实际提出建设小礼堂音响扩音系统设计思想,设备选型原则,并就工程的施工、投入使用后进行回顾和小结.  相似文献   

13.
轿车乘坐室声学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轿车乘坐室声学模态的有限单元分析方法,说明该方法在轿车设计中的实现,使用有限单元模型对比研究无座椅,有座椅以及包括座椅和人的二维和二维乘坐室声学模态,以指导乘坐室初始的声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特话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利用声学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提取一定特征参量,对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特话塞音的声学格局进行初步探讨,并由此对相关语音现象进行分析考察,以期对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硕特话塞音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薛志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2):7985-7990
相位麦克风阵列技术是最近十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声学实验技术,旨在精确地识别和定位出噪声源,反演出每个声源的频率、位置和幅值信息。该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相位麦克风阵列技术的核心是数据后处理算法。发展了一套数据后处理算法程序,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该算法程序能够比较精确地识别和定位出声源信息,为今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郑郧 《岳阳科技》1990,(2):24-27,47
  相似文献   

19.
旋转运动源近场声学频域解可以表示为在远场解基础上叠加近场修正项.在此解基础上,本文得到宽频源和简谐源的近场声压谱密度,指出此2种声源近声场各自的特点及源的旋转半径和轴向位置对声场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江阴西城钢铁多功能大会堂扩声工程的建声和电声设计,说明了设计的方法与思路,对系统方案的选择、声学测试等过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公司多功能大会堂的声学设计在混响时间、语言清晰度、声场不均匀度等方面都达到了良好的厅堂音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