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高等植物光系统Ⅱ(PSⅡ)核心复合物中能量传递超快动力学。对实验测得的荧光衰减曲线,进行数据处理,解得荧光衰减的3个时间常数分别为3.9,20.4,930.5ps,各组分荧光占总荧光的百分比分别为1.0%,12.7%,86.3%。对由全局分析得以的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曲线运用高斯多峰解叠运算,解得3个峰值波长分别为671.03,684.74,696.16nm。通过分析,给出了激发能在PSⅡ核心复合物中超快传递的动力学信息及相应的能级关系图。  相似文献   

3.
和频光谱是一种具有表面选择性的高灵敏表面光谱检测手段.研制的飞秒和频光谱系统由一个飞秒(10-15 s)脉宽的红外光和一个皮秒(10-12 s)脉宽的可见光共同作用于样品,在这两个入射场频率之和处产生和频信号.该系统既可以获取表面和界面上分子的振动光谱、分子取向等重要信息,做到亚单分子层检测,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时间分辨能力,可以用来研究表面分子的超快过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迈德.泽维尔教授采用激光技术研究超快化学反应,特别是对飞秒化学所作的先驱性研究以及飞秒化学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2×10 16 W/cm 2 的超短激光脉冲辐照铝靶,研究了激光偏振态对超热电珑子发射的影响.对s偏振光,向外传播的超热电子射流沿激光偏振方向发射,而对于p偏振光,超热电子射流方向靠近靶面法线方向.文中还通过观测靶背面的X射线韧致辐射,对p,s偏振光产生的向内传播的超热电子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实验中研究染料分子J-aggregatcs和聚乙烯醇聚合物膜的超快共振光学克尔现象.测量该聚合物膜的光克尔信号随泵浦光功率的变化关系,得到了相关的泵浦阈值.改变泵浦光的波长,发现该聚合物膜的光克尔信号在泵浦光波长为600 nm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7.
飞秒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中产生表面电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近相对论光强下, 对p偏振超强激光脉冲与固体靶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超热电子的角分布和能谱进行了研究. 实验发现, 超热电子的发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 靠近靶面方向、法线方向和激光的背向. 结果分析表明: 导致超热电子沿着靶面发射的原因是它受到靶前的鞘层电场与表面磁场的共同作用; 而沿着法线方向发射的超热电子的主要加速机制是共振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稳态和飞秒荧光上转换的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三种新型光敏剂镓Corrole:F10-Ga、P-OHGa及P-P-Ga分别在非极性溶剂甲苯和极性溶剂乙醇中的吸收和发光过程。结果表明,苯环上的单羟基与吩噻嗪取代对镓Corrole的吸收和发光性能影响不明显。而三种镓Corrole在乙醇中的B带吸收峰都明显蓝移、荧光峰则明显红移、荧光量子产率减小,而且激发态弛豫过程S2→S1明显比在甲苯中慢。  相似文献   

9.
在强场中发展了时间相关的光谱理论,提出了一个有很好性质的近似,籍此长脉冲激发体系的计算将变得非常容易,讨论了强场下的连续拉曼光谱,发现产生类荧光散射的入射频率范围比弱场大。  相似文献   

10.
以3种新合成的钌配合物[Ru(bpy)2(7-CH3-dppz)]2+, [Ru(bpy)2(7-F-dppz)]2+, [Ru(phen)2(7-F-dppz)]2+为研究对象, 采用时间分辩的发光光谱技术分别测量了这3种钌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相互作用时的瞬态发光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钌配合物的发光来源于配合物分子中的电荷转移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 通过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使得配合物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减小, 从而导致发光寿命的增加. 配合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越强, 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越小, 发光寿命也越长, 最终导致高的发光效率. 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对配合物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Ru(bpy)2(7-CH3-dppz)]2+的发光寿命最长(约382 ns), 而[Ru(bpy)2(7-F-dppz)]2+的发光寿命最短(约65 ns). 讨论了上述过程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3种新合成的钌配合物[Ru(bpy)2(7-CH3-dppz)]2+, [Ru(bpy)2(7-F-dppz)]2+, [Ru(phen)2(7-F-dppz)]2+为研究对象, 采用时间分辩的发光光谱技术分别测量了这3种钌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相互作用时的瞬态发光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钌配合物的发光来源于配合物分子中的电荷转移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 通过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使得配合物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减小, 从而导致发光寿命的增加. 配合物分子与DNA相互作用越强, 激发态分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越小, 发光寿命也越长, 最终导致高的发光效率. 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对配合物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Ru(bpy)2(7-CH3-dppz)]2+的发光寿命最长(约382 ns), 而[Ru(bpy)2(7-F-dppz)]2+的发光寿命最短(约65 ns). 讨论了上述过程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超快动态散斑相关函数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将散斑场现象的研究推广到超快领域,从超快激光谱分析和散斑统计理论出发,推导出了超快散斑光强自相关函数。由此研究了超快动态散斑随时间和空间的演化规律,发现了超快散斑的一些基本特征,如散斑颗粒中存在干涉条纹结构及其空间周期随时间减小等,其实质在于等效的散射孔径为物面上两个不断向外扩展的对称孔径,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从而使相应的观察面上的光波产生干涉而导致散斑结构中出现干涉条纹,并且干涉条纹的间距不断减小,表现为散斑自相关函数呈现不断加快的振荡。  相似文献   

13.
基于飞秒激光脉冲在透明介质中产生超连续辐射的基本特性,简要分析了其产生的基本原理,综述了飞秒激光脉冲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输时,产生超连续光谱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新现象,重点描述了该领域近几年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新的针对杀菌剂类农药太赫兹光谱的分类方法,即用小波包变换来对杀菌剂太赫兹光谱进行特征提取,然后用欧式距离法对4种农药进行分类.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是一种由超快激光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的无损检测技术,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4种杀菌剂,即福美铁、多菌灵、克菌丹、噻菌灵进行了检测,得到了4种药品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用小波包对农药时域光谱进行分解,计算小波包能量谱,并把能量谱作为聚类分析的特征向量,用欧式距离法对杀菌剂太赫兹光谱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杀菌剂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研究飞秒脉冲在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反常色散区传输时的偏振特性及对超连续谱展宽的影响,发现在偏振方向与光纤快轴或慢轴重合时,其输出的超连续谱具很好的线偏振.当偏振方向与快轴夹角为45 °时,其输出基本上是圆偏振.由于高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有高的非线性和三阶色散,所以可产生高偏振性的超连续谱.脉冲偏振方向与光纤快轴不同夹...  相似文献   

17.
共线快离子束-激光光谱学具有选择性激发,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而被用于研究原子、分子和原子的同位素位移,激发寿命和超精细结构,介绍了利用快离子束-激光共线技术测量NdⅡ亚稳态4f^45d^6K13/2和激发态(25524)13/2°的超精细结构,并定出相应的超精细相互作用常数。  相似文献   

18.
超快脉冲激光烧蚀过程中的靶材温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超快脉冲激光烧蚀靶材时的烧蚀特性及激光频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从包含热源项的导热方程出发,详细研究了在纳秒级脉冲激光作用下单次脉冲和多次脉冲时靶材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超快脉冲激光制膜可以有效地减小烧蚀期间靶材温度的大幅度波动.从而为克服传统PLD制膜技术上的制膜厚度的不均匀及大颗粒粒子的产生从理论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介绍当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发展,以及飞秒化学对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稳态光谱和皮秒时间分辨的瞬态光谱技术详细研究了一种用于光动力治疗的新型化合物-5,10,15-三(五氟苯基)Corrole(F15TPC)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F15TPC具有双荧光发射特性;与卟啉相比,F15TPC的S2态荧光量子产率低,S1态荧光量子产率高,F15TPC的S1态荧光寿命为4.8 ns,F15TPC的S1态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寿命短的特点.这是由Corrole和卟啉发色团本身的电子结构以及其空间结构和对称性差异引起的.根据实验结果及Corrole和卟啉在光学性质方面的相似性,对Corrole的S2态电子转移过程进行了类似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