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总结国内外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中小河流众多、洪水频发、灾害严重等特点,讨论了高时空分辨率雨量场构建与短临精准预报、精细与智能洪水预报、洪水实时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置、水文气象数据质量控制、云平台构建及多重情景仿真等关键技术问题,探讨关键科学问题,为中小河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中小河流及洪水灾害基本情况,简要分析了中小河流洪水防御重点难点及亟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的对策与措施,并对未来影响预报、风险预警、网格精细化风险管理等理念创新实践提出了展望:将实现由水文要素预报向洪水影响预报转变,由基于防洪阈值的预警向洪水风险预警拓展,由\"预测-应对\"应急处置向网格精细化风险管理转变,由监测数据提供向信息产品服务延伸,水文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中小河流突发性洪水具有流速快、预见期短以及分布广的特点,其对预报在广度和频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布式模型充分考虑了气候因子和下垫面空间分布不均匀性,采用更细尺度单元描述流域内部的水循环过程,满足了这种精细化预报的要求。研究围绕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以数字流域水系提取、分布式水文模型、BP神经网络误差校正、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新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了海河流域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为中小河流突发性洪水的预报预警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延长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见期,建立了基于短时临近精细化网格降水集合预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模型。模型采用百分位映射订正技术,发展数值模式降水预报场与实况场映射关系,结合Bayesian模型,构建基于GRAPES-3KM模式和Time-Lag-Ensemble融合技术的短时临近降水集合预报(最优集成、最大(95%分位数)、最小(5%分位数))格点场,作为GMKHM(Grid-and-Mixed-runoff-generation-and-Kinematic-wave-based Hydrological Model)的降水驱动,进行中小河流洪水逐小时实时滚动预报。选择新安江屯溪流域作为试验流域,对2020年汛期流域大洪水进行实时预报。检验结果表明,基于短时临近最优降水预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模型提前了7 h预报出屯溪断面洪峰,洪峰误差为5.6%,峰现时差为-1 h,比不考虑预见期降水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提前了4 h;基于短时临近最大、最小降水预报的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模型提前了13 h预报出洪峰区间,并且自7月7日9时起滚动预报最大与最小预报跨度呈逐渐减少趋势。在中小河流洪水预报中引入短时临近集...  相似文献   

5.
李旭东 《工程与建设》2021,35(4):738-739
文章结合王家坝站的基本情况、上游水利工程情况,着重对2018年5月强降雨洪水预报的误差影响因素,从水利工程、资料代表性、预报方法等方面,客观分析了王家坝中小水洪水预报误差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以栅格型新安江模型(GXM)为基础,考虑沿程水流再分配、库塘坝蓄泄及河道特征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采用针对性的定量化模拟方法,并基于模型参数与下垫面特征的定量关系,对模型参数空间分布进行推衍。以安徽横江为例,对GXM的精细预报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XM不仅可以实现对屯溪出口断面洪水过程的高精度预报,也可以不经重新率定,实现对流域内部嵌套断面洪水过程的高精度预报;GXM能够预报流量、土壤含水量、流速等不同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可为中小河流洪水防控提供丰富的预报产品。  相似文献   

7.
从提高驱动数据(降水)的质量和时空分辨率出发,评估了基于混合地理加权回归截尾函数(MGWR-BI)多源降水融合算法的有效性,以及融合降水对WRF-Hydro模型计算结果的影响。将融合降水数据用于WRF-Hydro模型中进行子午河流域的洪水预报,并与站点实测降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融合降水的精度高于原始CMORPH卫星降尺度降水,融合降水数据驱动WRF-Hydro模型比CMORPH卫星降尺度降水数据能更好地预报与模拟洪水事件,WRF-Hydro模型具有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辽西季节性河流洪水预警精度不高、时效性差等问题,以辽西地区辽河支流绕阳河的东白城子站1994-2013年洪水数据为实验数据,建立雨量站雨量输入-流域水文站洪水流量输出关系模型,通过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获取雨量流量信息;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雨量站与流域流量的关联度,选取关联程度强的雨量站为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关...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修河流域洪水预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金泉  郑萍  刘翌  古和今 《江西科学》2004,22(4):272-277
本系统根据修水流域洪水预报的要求和流域水系、测报站网、水文和气象资料等情况。进行了洪水预报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包括雨量站网分析、流域单元划分、模型率定、模型检验以及各种软件的开发和选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湿润地区中小河流,提出2套山洪预报方案:一是对于有资料地区,建立基于新安江模型的山洪预报方案;二是对于无资料或资料缺乏地区,采用API-Nash模型,即采用降雨-径流经验相关法进行产流预报,采用Nash模型进行汇流预报。以皖南山区屯溪流域为例,分别用2套方案对流域的次洪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2套方案均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洪量合格率比较一致;对于洪峰合格率和确定性系数,新安江模型的模拟结果优于API-Nash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山区中小流域实时洪水预报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洪水学习的KNN实时校正方法(KNN-H法),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地区2个山区中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将其与传统KNN法和AR法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KNN法和KNN-H法的校正精度总体高于AR法;KNN法和AR法不能有效降低预报结果的峰现时间误差,而KNN-H法校正结果峰现时间误差比校正前有明显降低;KNN-H法通过对历史洪水预报误差的学习,可有效解决KNN法在实时校正中因为预热期资料不足导致的校正精度不高问题;当预报洪水过程处于涨洪或退水阶段时,KNN-H法能够快速定位到历史洪水的相同阶段,分析历史预报误差后迅速对当前预报值做出校正;总体上KNN-H法校正精度高于传统KNN法。  相似文献   

12.
改革金融体制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我国金融改革的历程和实践经验,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提出了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GIS洪水预报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体系结构及技术,通过B/S与C/S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构建基于WebGIS的洪水预报系统的设计思想,建立了太原市洪水预报系统。该系统使用数字化技术,面向防汛决策层和业务管理层,满足从被动防洪向主动防洪转变的要求,实现了防洪减灾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防汛指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种中小配套型企业计划控制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通过对企业的集成管理,达到企业内部的高度计划性,从而优化利用企业资源,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最佳,这成了各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各企业在此过程中,都强调了计划的核心作用,文中提出了一种针对中小配套型企业计划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简化方案,结合MRPⅡ和JIT两种计划安排模式的思想,给出了计划控制方案的总体框架以及设计思路,并对主要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In recent years, data driven flood forecasting metho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flood forecasting,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ut most data-driven models are applied to large basins, seldom in small basins. Flash flood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rivers, which are mostly located in data-poor mountainous areas in China, are featured by abruptness, rapid concentration and short forecasting time. The support-vector-machine (SVM) model, the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the RBF neural network model an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 model respectively are established and the used to forecast flash floods in Changhua bas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VM model and RBF network model have accurate prediction in the low flow section with simple parameters while BP network has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e high flow section with less stable forecast results for the low flow section, and that the ELM model is not stable with large deviations. As a result, the SVM model or RBF model was adopted for the low flow section, and BP network for the high flow section. This final combination model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i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