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永泉 《科技资讯》2014,(5):233-233
铁路运输安全是维持运输生产系统运行秩序正常、旅客生命财产平安无险、货物和运输设备完好无损的综合表现。本文对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以我国铁路,特别是分散自律调度集中区段行车安全现状为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措施,以期对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实施了行车调度员非技术技能调查问卷,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地铁行车调度员非技术技能构成因素的提炼,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了赋权和权重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行车调度员非技术技能的主要因素是决策能力、情景意识和合作能力,这与行为事件访谈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进入发展黄金期,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愈发依赖于铁路发展带来的便利。但是近年来,我国铁路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铁路行车安全逐渐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问题。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技术、设备、铁路工程建设、铁路组织管理等,该文研究的是心理因素与铁路行车安全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现状、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相互关系,提出系列措施力图促进铁路行车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乔军利 《科技资讯》2014,(26):50-50
为了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铁路行车运行安全,各种先进技术已经被应用到行车安全控制和检测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安全预警作用。本文就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车务系统安全预警理论进行阐述,提出铁路行车的安全预警方法,以降低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给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5.
自铁路第6次提速后,铁路行车对铁路行车信号准确显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铁路行车信号主要是由铁路10/0.4KV变配电所10KV自闭线路和10KV贯通线路作主、备供电;在停电施工中确保了铁路10/0.4KV变配电所的安全,就是确保了铁路行车信号供电的安全,也就是确保了提速后的行车安全,本文总结了从停电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要注意的主要危险点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定义及其与行车安全系统的区别,并借助系统分析方法的思路较全面地刻划了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有序结构和它所包含的相互关联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7.
铁路行车安全是不分国籍的,国外铁路一直都在用高科技为行车安全打造铠甲。国外的安全监控系统和设备向系统化、综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树立 《科技资讯》2014,(27):105-105
邻近营业线施工是指在营业线两侧一定范围内,新建铁路工程、既有线改造工程及地方工程等影响或可能影响铁路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施工作业。随着铁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及地方涉及铁路投资建设逐年增加,因施工中造成的行车事故比率在70%以上,因此,施工中发生的问题是铁路运输安全的最大隐患。强化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稳定,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对施工工程安全管理常抓不懈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30 a间煤矿重大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人因事故占到96.5%以上.在所有导致煤矿重大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不安全行为是引起煤矿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在对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G矿N1301工作面的矿工为研究对象,确定了由4个一级因素16个二级因素组成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集.引入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造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模型,并通过发放专家打分表,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利用Super Decisions (SD)软件计算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一级因素和二级因素的权重,进而得出全部16个二级影响因素权重总排序,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重要性分析.其重要性排序将为预防矿工不安全行为指出控制方向,并提出相应的矿工不安全行为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铁路机车乘务员视听觉反应的研究叶龙,刘士奇(北方交通大学工业与建筑管理工程系,北京100044)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各部门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同时受到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生行车事故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主要是由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岩溶区高铁线路优选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岩溶区高速铁路线路优选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对影响岩溶区铁路线路方案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基础上,选取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关系,构造阶层结构,采用模糊理论建立判断矩阵,确定权重向量;通过专家调查和室内外试验等方式确定各因素得分,采用逻辑运算确定相对优属度矩阵,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判备选线路方案的优劣.利用该模型对贵广高速铁路雄村—贺州段3条备选线路方案进行比选,得出备选方案的相对优属度分别为0.131,0.889和0.581,从而确定第二方案最优,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影响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诸多因素具有的灰色性,引入灰色理论对空中交通管理安全进行风险评价。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提出了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基于灰色多层次的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科学合理地综合评价空中交通管理安全风险状况,可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空中交通管理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明捷  王涛  黄诗轶  田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8):12324-12332
针对大型民用运输机场多航站楼、多机坪复杂布局形式,为科学确定多航站区分区使用模式。在构建多航站区分区运行影响因素集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理论对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dversarial 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 Method, AISM)进行改进,通过模糊可达矩阵对水平截距分布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得到多航站区分区运行影响因素的多层级模型。最后结合对抗层级拓扑图以及模糊驱动力-依赖性图对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进行分析,并以粤港澳大湾区某干线机场的远期规划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航空公司年旅客运量和航空公司高峰小时旅客数量驱动力较高而依赖性较低;机位分配与使用策略、分散式航站楼间捷运系统的通达性驱动力较低而依赖性较高。综合对抗层级拓扑图所揭示的表层、中间层、深层影响因素可知,航司年旅客运量和高峰小时旅客数量是影响分区运行设计的最根源和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突发事件经常发生且影响巨大。本文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建立了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行为模型,分析了突发事件对轨道交通出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累积前景理论可以较好地描述突发事件下轨道交通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及其周边地区交通事故调研数据为基础,对车辆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模式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和模糊评判方法,分析了影响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的因素,建立了驾驶人事故前感知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驾驶人对各影响因素指标的评价模型,并用模糊数学和模糊推理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公路交叉口交通事故的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模式模糊控制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在公路交叉口交通事故中,影响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的主要因素为驾驶人车速感知、车距感知及交通信息感知;驾驶人事故前操作行为及驾驶人感知因素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遵循模糊控制规则。  相似文献   

16.
杨勇锟  闫松岭 《河南科学》2009,27(12):1586-1589
随着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系统的发展,列车引起的振动日益频繁,对邻近建筑及人们生活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铁路交通引起的地面振动问题,利用车辆一轨道相互作用模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轨道与路基间的相互作用力,经傅立叶变换后作为地面振动计算的激励荷载.在此基础上计算了高速列车行驶条件下所产生的周围地面振动,并分析了地面振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客货运量及我国铁路运输特点,在分析高速铁路不同运输组织方案比选时应考虑因素的基础上,以线路的能力利用率和旅客旅行时间节省为主要指标,对新建高速线与既有线客运组织的五种分工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京沪高速线建成初期运输组织模式应是高中结合方式,中后期逐步过渡到纯高速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季节差别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运量的波动,特别是客运量的波动。高原铁路客运量的波动异常明显,运量的骤增与骤减呈现出了鲜明的季节性。随着高原铁路的运营,高原铁路客运量波动带来的运能紧张和虚糜问题也日渐突出。拉日铁路作为纯藏区运营的高原铁路,应该制定弹性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来适应高原铁路客运量季节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站场路基的分析,从冻土类型、温度、水文、地质及工程条件5个方面选取了12项对路基服役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冻土区铁路站场路基服役性能评价体系.在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间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可靠度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车站站区路基服役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此方法对货物堆载区、车站站区和道路区进行评价,并对铁路站场路基10年后的服役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受到堆载区空载的影响,货物堆载区评价得分高,服役性能好;车站站区评价得分较高,服役性能满足要求;道路区的评价得分低,服役性能差,符合现场道路病害严重的情况;经历10次冻融循环后,由于大宗货物堆载的原因,堆载区服役性能降低,经养护维修后,车站站区和道路区服役性能提高,说明有效的养护和维修措施是保证站场路基服役性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保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影响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及安全保障措施,对陕西咸阳地区农村公路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专家意见,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的因素有交通量、交通组成、路侧特征及线形特征;适用于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安全评价的10个指标为平曲线变量、竖曲线变量、白天平均小时交通量、摩托车比重、路侧事故数、路侧伤亡事故数、路侧净区满足率、路侧深度、离散危险物密度及横向距离;山区农村公路路侧危险度宜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Ⅱ级、Ⅲ级,且不同危险度等级应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