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损检测是以不损害被检验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材料进行有效检测。它具有检测时间短、方法简便、稳定性高、不破坏木材使用性能、适于连续化生产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木材科学和工程领域。通过无损检测研究木材的力学性能,并对木材进行力学强度分等,不仅能了解不同无损检测在力学性能测试中的表现,还能在木材利用率、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上带来显著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常用木材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仪器设备,概述了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从试验研究、仪器开发和实际应用3个方面展望了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检测复合材料和胶接结构不连续(缺陷)的新型多模综合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以声与超声检测技术为基础,包含五种不同检测模式,用以检测复合材料与胶接结构的失粘、脱粘、分层、疏松、夹芯压皱及其他缺陷。它适用于复合材料与构件的制造、维修和使用现场。它的适用对象范围广泛,几乎覆盖了现有常用的复合材料和胶接结构。它的检测可靠性高,重复精度好。文章还讨论了组成多膜声学综合胶接检测仪的五种不同检测模式的原理,并从我们和国内外同行的大量实践经验出发,说明了综合无损检测技术的巨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目前现有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金属磁记忆应力检测技术,对其优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述了无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5.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在对被检测对象不破坏或不损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材料内部异常结构或者存在缺陷引发的热、光等变化,进一步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结构件等内部缺陷积极探测,并且准确评价缺陷的类型、性质变化.石油化工企业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措施就是长期安全运行设备.在无损检测方法中射线检测技术可以快速辨别工艺中需要优化的问题,准确测量容器内固体与高粘度液体料位,迅速明确设备的内漏及检测装置内停留物料时间,对于解除装置故障,实现长期稳定运转发挥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的钢材含碳量无损检测方法,设计了可靠性材较高的检测系统,以钢材的磁特性为基础,用Autolisp语言编制计算机接口软件,测绘出钢材的磁化曲线和磁滞回线,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建立碳量和磁性特征量间的非线性映射,实现含碳量的智能化检测  相似文献   

7.
张东 《科技资讯》2013,(2):90-90
本文通过时常规无损检测方法选择的分析,探索无损检测控制的方法和手段,程序依据.过程系统,控制内容等,综合考虑无损检测方法互补的重要性。制定和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无损检洲方案,是检洲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检测质量控制应贯彻全面,全过程管理的思想,运用动态控制原理。从基础进行全过程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回弹法、超声波法、雷达法等各种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在实际工程中,宜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检测,以互相验证,提高检测的效率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微波无损检测的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作物根系形态分析是根系研究的重要内容。生物医学影像技术用于根系的可视化研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分析了MRI成像技术进行作物根系形态结构的可视化研究的可行性。分析MRI成像技术、介质成分和根系类型等影响根系成像质量的因素,探索新的用于作物根系无损的观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我国林业目前处于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林分水平的经营决策对科学制订森林经营规程、提高森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模拟-优化系统,探究不同林分条件下的最佳经营模式,可为提高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俗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多目标经营水平提供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案。【方法】以标准长白落叶松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属性效用函数和妥协性分析构建包括净现值、大径材产量和林木碳储量的多目标经营模型,链接林分生长模型与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不同经营方程并提出经营模式。【结果】在不同造林密度(2 500和3 300株/hm2)及不同地位指数(16~22 m)下两种多目标方程(MOF1和MOF2)估算的林分主伐年龄为54~96 a,净现值为38 047.8~109 194.9元/hm2,大径材年均产量为1.8~4.4 m3/(hm2·a),轮伐期内年均林木碳储量为59.7~103.1 t/(hm2·a)。随着林木...  相似文献   

12.
以长白落叶松播种苗(1-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磷肥量,副区为水施比例,研究了磷肥量和水施比例对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织磷浓度、磷肥利用率在3个磷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各组织磷浓度在326 kg/hm2磷肥处理下达到最大,而磷肥利用率则在最小磷肥量163 kg/hm2处理下达到最大,平均值为43 %,并且随磷肥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各组织磷质量分数、磷含量以及磷肥利用率在5种水施比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并且在333 %水施比例处理下达到最大,其中全磷含量平均值为0079 g/株,磷肥利用率平均值为43 %。因此在326 kg/hm2磷肥施用量下,将2/3磷肥用做底肥,1/3磷肥用于水施追肥为最佳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磷肥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无损探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采用该技术对机车车辆的一些部件进行了探伤,并给出了检测结果的红外热图像,表明该技术在铁路部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人工林干形指标为主要数据,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长白落叶松削度方程,研究不同的二次抽样方案对混合效应模型预估精度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类型的削度方程中选择拟合效果最好的Kozak方程作为基础模型,通过再参数化的方法引入树冠特征变量,分析树冠大小对干形的影响;在包含树冠变量的模型基础上,结合混合效应模型考虑样地、样木效应对于干形的影响,建立长白落叶松削度方程;采用2种抽样方案(方案Ⅰ,不限定抽样位置;方案Ⅱ,抽样位置限定在相对高0.1以下)对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树冠变量中冠长率与干形关系最为密切,将冠长率引入模型后,提升了模型的拟合精度,且模型参数在5%显著性水平上均显著。通过似然比检验,样地效应和样木效应极显著提升了模型拟合效果(P<0.01),并使用指数函数和一阶连续自回归结构[CAR(1)]来解决削度方程中普遍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最终的混合效应模型调整后决定系数( R a 2)为0.994 1,均方根误差(RMSE)为0.623 1,拟合效果优于基础模型( R a 2提高了0.4%,RMSE减小了24.6%)。当使用不同的抽样方案进行预测时,方案Ⅰ表现出最高的预测精度,抽样数量为5时,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470 0,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为4.62%;而方案Ⅱ不同抽样数量之间的预测效果差别不大(MAE的变化范围为0.520 3~0.536 6,MAPE的变化范围为5.14%~5.22%),但仍优于基础模型。【结论】将冠长率引入模型后,模型对干形的模拟更贴合实际中的林木生长情况;包含样地效应、样木效应的两水平混合效应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长白落叶松的干形变化,为精准估计长白落叶松各材种和立木材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2009年至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能源局分别对锚杆的无损检测颁布了相应的规程,详细规定了对锚杆的长度和灌浆密实度的无损检测设备和方法。尽管这两个规范的基本框架完全相同,但细微之处仍存在不少区别,同时也有不够完善之处。文章主要就这两个规范的异同以及问题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利用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点云数据估测枝条生物量的可行性,构建预测长白落叶松(黄花落叶松)枝条生物量的最优模型。【方法】以利用孟家岗林场26株长白落叶松点云数据提取出的733个一级枝条的特征因子[枝长(LBL)、弦长(LBCL)、基径(dB)、着枝角度(AB)、弓高(HBAH)、枝条基部断面积(SBAB)、相对着枝深度(dRDINC)]和对应的实测数据为数据源,分别建立枝条水平上的一级枝条生物量基础模型,通过对比基础模型之间的差异来分析利用TLS数据建立枝条生物量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利用TLS数据分别对比基础模型、混合效应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基础模型中最终选定的自变量为SBAB和LBCL。利用TLS数据建立的枝条生物量基础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对比3种模型预测能力结果显示,随机森林模型无论在训练集还是测试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