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上镀金——这一古老技术,其形成机制至今仍像魔术一样令人惊奇。最近美国科学家仔细观察了金原子在银表面的沉积过程,这一过程揭示出一种从未发现过的罕见的金属薄膜形成方式。实验表明,金原子开始沉积时并不在银表面的最外层上形成覆盖层,而是在银的最外层之下形成一个“下面层”。只有在这个“下面层”基本完成之后,金薄膜才在银的最外层上面形成。美国商用机器公司的的S.蒋最近报道了这一意想不到  相似文献   

2.
正潮涨潮落是海洋不变的主题。涨、落潮之间的区域形成了海岸潮间带。涨潮时,接受海洋的馈赠;落潮时,得到阳光的沐浴。一涨一落,造就了海岸潮间带的丰富多彩。——陈长平她是孩子们的梦想,她是探险家的方向,她是万千生命的摇篮,她也是地球最美丽的容妆。海洋,在我心目中,是地球这颗行星所有的温柔、力量、色彩和生命的集中体现。她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最广阔的故乡。——郗旺  相似文献   

3.
深海探险     
在海洋下面几千米的地方,生存着某些最不可思议的动植物。这儿没有阳光,灼热的火山口将海水加热到异常高的温度,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这儿的生态系统却保持着盎然生机。在海底最深处,灼热的岩浆不断冲破地壳,最终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海底山脉,而且这一造山运动仍在不断进行着。流动的  相似文献   

4.
在海洋下面几英里的地方,生存着某些最不可思议的动植物.这儿没有阳光,灼热的火山口将海水加热到异常高的温度,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这儿的生态系统却保持着盎然生机.  相似文献   

5.
生态     
《科学之友》2005,(5):56-56
在蜥、树冠层雨林中的树长得非常高大和茂盛(这要归功于充足的阳光,)从而形成一个非常厚“的毯子”罩地面之上,因为大多数的阳光和食物都集中在树冠层,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从热带金刚鹦鹉蝙、蝠蜴,到数百种其他物种。雨林中2/3的植物和动物把树冠层当作它们的家园。生活在树冠层生态系统的生物,依赖充足的阳光和降雨来生存。金刚鹦鹉砍伐和干旱因为树叶非常浓密,很少有阳光能到达地面。当一棵树自然死亡时,一束阳光就会穿过树林到达地面和林下层的生态系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地面上的植物及一些矮生的花朵就因为这不可多得的阳光在湿…  相似文献   

6.
蜗牛在人们眼里总是慢的象征,形容速度、进展慢,人们常爱说“真是慢得像只蜗牛”。其实,根据科学家的最新发现,某些蜗牛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那么慢、那么落后。在进化方面,这些蜗牛前进的速度快得惊人,从这个角度上,完全可以说它们是飞速前进的蜗牛。一种进攻型海洋蜗牛就是飞速进化的动物。令科学家无比震惊的是它拥有世界上进化最快的基因。 锥形蜗牛的生存策略 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锥形蜗牛拥有足以毒死人的剧毒毒素。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托马斯说,观看有毒锥形蜗牛“钓鱼”的过程真是非常精彩:它躲在大石头下面,伸出它那长长软软的像蠕虫一样的吻在水中飘来荡去,饥饿的鱼会以为这是食物而被诱惑到这种蜗牛藏身之处,说时迟那时快,蜗牛会猛地向鱼刺出它那像鱼叉一样的“武器”──有刺的利齿,然后迅速射出毒素,鱼立即就会被毒得不能动弹而瘫倒,于是它便成了蜗牛的美餐。 虽然锥形蜗牛通常并不袭击人,但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仍然记录有30多起人被锥形蜗牛刺伤甚至毒死的案例。大多数锥形蜗牛是没有毒的,但也有一大种群的锥形蜗牛能分泌毒素。这种有毒蜗牛也被称作“一支烟蜗牛”,是指一旦人被它刺了以后,只需一支烟的功夫就会被毒死。 几十年来,托马斯在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海是蓝色的。其实,即便是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海洋也不是纯粹的蓝色。海洋里随处都景浮游生物,当一大群有机物聚集在清澈的海水中时,会改变海水表层的颜色。这种现象称为“潮”,如“黑潮”、“绿潮”等。浮游生物中对海洋颜色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处于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最底层,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和能量基础。浮游植物中富含叶绿素,能利用光合作用来生成养料。叶绿素吸收阳光,而浮游植物的自身反射阳光。在这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从观察者来看,海洋的颜色就不一样。在富合浮游植物的海域…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05,(6):6-6
科学家最近发现,地球上大约每过62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生物大灭绝,即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种都会灭绝。这一发现暗示,有一种力量在定期推动这种大毁灭的发生。科学家分析了目前最完整的一部海洋化石记录,其中记载着在过去5,42亿年中36380个海洋物种的  相似文献   

9.
它们生活在漆黑的深海,有时残缺不全的尸体会被海水冲到岸上,偶尔也会在海面上与远洋渔船不期而遇.一直以来,人们对它们知之甚少,关于它们的种种猜测被称为"海洋留给人类的最后谜团"之一. 近年来,科学家采用先进的探测技术,不断发现它们的踪迹.  相似文献   

10.
在海洋下面几英里的地方,生存着某些最不可思议的动植物。这儿没有阳光,灼热的火山口将海水加热到异常高的温度,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这儿的生态系统却保持着盎然生机。在海底最深处,灼热的岩浆不断地冲破地壳,最终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海底山脉,而且这一造山运动仍在不断地进行着。流动的岩浆致使地球构造板块破裂,漂移的大陆板块又引起了火山爆发和地震。有些火山口,如“黑烟筒”火山口就生成于海底山脉上。较冷的海水通过海底裂缝渗入到灼热的地壳下面,渗进去的海水被加热到几百摄氏度,然后通过火山口又回吐回来,被加热的海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相似文献   

11.
它们生活在漆黑的深海,有时残缺不全的尸体会被海水冲到岸上,偶尔也会在海面上与远洋渔船不期而遇。一直以来,人们对它们知之甚少,关于它们的种种猜测被称为“海洋留给人类最后谜团”之一。近年来,图农家肥料采用先进的探测技术,不断发现它们的踪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0月,日本石油公司计划将派遣一艘钻井船开赴离OMAEZAKI海湾约60公里的海面上,钻井队员向950米深的海底开钻。经普通钻头开采到软泥层后,再改用金刚钻头继续向下,便触及到坚硬的冰冻层。这种冰冻物质被称为甲烷水合物,一个时常亲绕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大学研究机构科学家耳边的名字。科学家们发现,在海洋下面和极地永冻土层中蕴藏有极丰富的甲烷水合物,这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混合而成的结晶状物质,看上去几乎跟冰的状态一样,一经点燃即会燃烧。过去,天燃气工业专家把这种物质看作是一种偶尔阻塞管道的有害物。如今,科…  相似文献   

13.
美国加州大学 海洋生物学家凯 文·拉法特博士站 在海岸上,面对海 边生物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他看见的却是另一幕更加扣人心弦的 “大戏”。对他来说,真正好看的生命“大戏”的主角是那些生物表面之下的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寄生生物。凯文博士看着一群蜗牛说;“大约有40%以上的蜗牛感染了伪装起来使我们不容易发现的寄生生物。”他又指着雪花般飞落在岸上的海鸟说: “当这些鸟从洞里抓出蛤来吃时,蛤身体里的某些寄生生物便转移到了鸟的肠道里,没准儿鸟的肠道就会变成寄生吸血虫的大本营。” 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每一种生物都至少有一…  相似文献   

14.
达尔文曾经推测,生命起源于地球混沌时期的一个温暖的池塘。最近一些科学家提出,通过加入可持续复制的神奇分子,在另一颗行星或小行星中同样会出现海底热泉。对此,一些天文学家怀疑这样的海底热泉可能正在木卫二冰层下面或土卫六的甲烷海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5.
海洋里会发光的鱼类有上千种,但其中最罕见的、最珍奇的要数眼睑会发光的鱼了。这种鱼的发光器并不大,可是发出来的光,却比任何一种生物发的光都要亮。  相似文献   

16.
海洋里会发光的鱼类有上千种,但其中最罕见的、最珍奇的要数眼睑会发光的鱼了.这种鱼的发光器并不大,可是发出来的光,却比任何一种生物发的光都要亮.  相似文献   

17.
海豚是聪明程度仅次于人类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有一种奇特的能力,就是在负伤以后,能自愈和恢复. 多年来,美国乔冶敦大学医学中心的外科医生麦克·扎斯科夫一直在关注有关海豚受伤的报告,这些报告让他感到惊愕. 当海豚受重伤时,不会向人类那样大量出血.海豚身体本身会限制血液流向受伤之处,在伤口处马上会形成凝结. 另外,海豚受伤后,也不会形成感染.这是因为海豚的皮和厚厚的脂肪层能产生某种类似天然抗生素的物质.一般来说,一个开放式的创伤口,是有害细菌最有可能繁殖的地方,特别是被鲨鱼咬过的伤口.因为鲨鱼的牙带有许多细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洞穴碳酸盐双重光性显微旋回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透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中国的石笋显微沉积旋回界面大多具有“阳光-发光”两个两种光性,其中一部分石笋的两种光性微层能够一一对应。分析认为这类样品最适合进行平行生长石笋间的交叉定年,可能是最有利于发展石笋微层年代学和气候学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曹夫 《科学之友》2003,(11):10-10
扬起帆的船,在风的推动下,可以在浩瀚的海洋里航行。那么,是否有一种“阳光帆船”,利用太阳光的推动,可以在宇宙间航行呢?日本文部科学省太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回答:可以。原来,光除了具备波性质,也拥有粒子性质,光的粒子(光子)碰撞到阳光帆船的帆,会在帆上施以极微小的力,这个力可以使阳光帆船加速前进,最终以极快的速度航行。当然,他们正在设计的“阳光帆船”,外形和普通帆船有很大不同。但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太阳的光子就像“风”一样,驱动阳  相似文献   

20.
重返泰坦     
正土卫六(泰坦)海洋中存在奇异生命吗?科学家建议——它的天空是灰蒙蒙的橘红色,它的远方是一颗有环的巨行星。站在它的海岸上,你会看见哪怕一丝涟漪都没有的墨黑色海洋。这里是克拉肯海。它位于泰坦(土卫六)的北极地区,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作为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土卫),泰坦距离太阳如此遥远,表面温度如此之低,以至于它的表面不可能存在液态水,当然也不存在支持地球生命那样的化学机制。然而,随着科学家对泰坦的奇异化学特性了解得越多,这个冰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