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蕊  李占乔 《科技信息》2009,(10):14-15
本研究在河北省6所高校内选取277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能显著预测自尊和主观幸福感,自尊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运用结构方程AMOS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自尊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五台山景区旅游非正规就业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从社会认同的视角研究非正规就业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旅游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其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价值维度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旅游非正规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及其价值维度能正向预测自尊;自尊在社会认同及其价值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用Rosenberg自尊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贵州省110名聋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聋哑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 45,P 0. 01),且正向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β=0. 42,t=4. 37,P 0. 001);性别在聋哑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87名师范大学生为被试者,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内隐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师范大学生内隐自尊的性别、年级及经济条件差异均不显著,城乡来源差异显著;师范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指数的性别、经济条件差异显著,年级、城乡差异不显著;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5.
惠梓 《科技信息》2011,(22):I0188-I0189,I0192
【目的】探究职校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职校生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职校生300名,用量表及问卷测试的方式了解职校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结果】①职校生的自尊、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都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不同年级的职校生在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②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③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维度对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④父母情感温暖维度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结论】职校生的自尊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职校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职校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感受处在中等水平;职校生的自尊、父母教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市公立和打工子弟学校387名流动儿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追踪研究,探讨了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歧视知觉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歧视知觉、社会支持与自尊对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显著降低、幸福感显著增加;自尊在社会支持和歧视知觉对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前测社会支持、自尊和歧视知觉共同影响前测幸福感;前测幸福感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歧视知觉能够通过后测歧视知觉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前测社会支持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后测歧视知觉;前测社会支持无法直接预测后测幸福感,但可以通过影响后测歧视知觉间接影响后测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对247名在校高师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师生的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在0.230.89之间,P<0.01);回归分析发现,社会支持对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自尊在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回归效应显著,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起到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进一步验证了自尊是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4,(5):85-87
通过选取潍坊市两所高等院校43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大学生感戴自评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当前大学生感戴心理的人口学特点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女生的感戴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感戴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感戴密度上,独生子女的分值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不同专业大学生感戴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医科和文科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不同年级大学生感戴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学生的感戴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制问卷,对山东省部分高校6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研,考察了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正性情感和自我满意感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主观幸福感主要是由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决定的;(3)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是直接的,而生活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既有直接作用效果,又有充当“中介变量”角色的间接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简要阐述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构成及其特性,并对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家庭因素、人格因素、自尊等)进行分析,最后针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产生机制和干预两个方面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沈杰 《科技信息》2009,(36):I0131-I0132
本文以449名师范生为被试,考察了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的性别、城乡、年级及经济条件差异均不显著 (2)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指数的性别、经济条件差异显著,而年级、城乡差异不显著 (3)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教师幸福感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幸福感的心理因素。结果表明:自尊和职业认同感均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可以直接预测职业认同感,同时又通过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对职业认同感产生间接预测作用。根据调查结果就如何提升农村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分别探讨了临近毕业时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性别、专业、生源地和年级上的差异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低于2001年的水平.(2)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文史类显著高于理工类,四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不同生源地学生间无显著差异.(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系数为0.201,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对62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以探讨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城乡、年级上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存在显著差异;城乡、留守和非留守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2)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且同学朋友压力因子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广西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在城乡和年级上主效应均显著,主观幸福感在民族上主效应显著。为民族地区初中生幸福教育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家关心的热点.回顾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可以总结出.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国内外心理学家先后提出了目标理论、社会比较理论、期望值理论、适应与应对理论、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同时,在关于影响主观幸福感因素的实证研究方面,先后提出人格、自尊、早期家庭、生活实践、人际关系等因素,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大体分为内在个体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对未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及自尊、自我效能感在其间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会支持问卷、抗挫折能力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967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与主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自尊、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主观社会支持正向预测抗挫折能力,客观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抗挫折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主观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存在主观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自尊→抗挫折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认为主观社会支持能通过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影响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缓解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家庭关怀度指数(Family APGAR index)、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学院2个校区的429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月生活费用、不同性格类型及是否打算从事本专业工作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关怀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性(p〈0.01),而对学校满意度、对本专业满意度、学习成绩、对本专业就业前景态度、与舍友关系、朋友的多寡呈负相关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关怀度指数、对学校满意度、学习成绩、对本专业就业前景态度、朋友多寡、对本专业的满意度和与舍友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作用。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关怀度指数、与舍友关系、朋友多寡及对本专业满意度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福建省163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研究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职业女性的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工作家庭冲突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冲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工作家庭冲突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Atiken学业拖延量表和牛津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学业拖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2)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显著负向预测主观幸福感,手机依赖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3)学业拖延在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5名中医大在校贫困生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生活事件与总体幸福感量表的测试.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负性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负性事件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社会支持与负性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改善负性事件有助于提高贫困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