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中药材产地和环境条件的定义、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试验方法和检测规则。  相似文献   

2.
本标准规定了定西地区无公害农产品马铃薯产地环境条件的定义、产地选择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及其浓度限值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青海湖环湖沙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青海湖环湖沙地进行统计,发现环湖地区连续性沙地主要有四块。其中最大的两块为湖东和湖西沙地,面积分别为558.038km^2、81.91km^2,且分析了环湖连续沙地和斑状沙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斑状沙地不稳定性高于连续沙地,并就环湖沙地的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麻永建  夏保林 《河南科学》2009,27(8):1011-1014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我国有限土地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出的土地利用现状,借助GIS手段对南阳市西峡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生态敏感性因子进行叠加分析,从而科学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可作高强度开发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6.1km^2,可在指导下进行适度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为21.5km^2,不适宜和不可用作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约27.3km^2,在此评价的基础上,将全区划分为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不适宜建设区和不可用地区,并提出用地分区发展管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以及GIS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对GIS技术的研究进展、技术特点、系统集成方面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
森林食品在其生长地的环境与产地森林覆盖率,森林健康度,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和空气、土壤、灌溉水等环境及加工生产质量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就灵山正路花椒森林食品基地的建设与质量控制浅析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20年来西安城区地下水污染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依据1985--2003年地下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近20年西安城区潜水污染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在监测的23种污染物中,总固体、硬度和硝酸盐超标率较高,氟化物、氯化物、六价铬居中,挥发酚、砷较低;前6种污染物的超标区分布,以中心市区、西郊工业区和北郊污灌区为主,形成刀把型空间分布格局;硝酸盐和六价铬污染指数每年下降4.7%和5.8%,总固体、总硬度和氯化物下降2.7%、2.1%和1.9%,氟化物每年下降0.57%;硝酸盐超标面积每年下降17.65km^2,总固体和总硬度下降5.34km^2和5.01km^2,六价铬、氯化物和氟化物下降2.07km^2、1.85km^2和0.91km^2.此结果预示着西安市地下水污染向着逐渐减轻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地环境质量是影响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关键因子。对遵义市湄潭县复兴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大气、土壤和农用灌溉水的监测结果显示,该基地大气各污染指数均达清洁水平,2个土壤监测点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综合污染指数在0.36~0.65之间,属清洁水平,农用灌溉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5,综合评价指数在0.06~0.28之间,属于清洁水平。说明复兴镇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土壤、灌溉水、大气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规定的基地环境质量标准,可以满足无公害中药材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的奉节县喀斯特石漠化调查及精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漠化问题是我国西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和重点.以TM遥感图像为基础,用实地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以人机交互式判读为主的方法,对奉节县石漠化现状进行解译并得出分级结果.采用混淆误差矩阵和相对误差法对分级结果作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在全县2198.88km^2碳酸盐岩层中,无石漠化面积为683.70km^2,潜在石漠化面积741.25km^2,石漠化面积773.92km^2,石漠化发生率为35.2%.其中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石漠化面积分别为266.74km^2、312.48km^2、178.60km^2、16.10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7.6%,4.4%、0.4%.石漠化强度分级结果的总精度为95.3%,图斑面积平均相对误差为1.96%,调查结果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横县无公害茉莉花为研究目标,结合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该地区茉莉花茶园环境大气、灌溉水、土壤、茉莉花茶鲜花、加工前茶叶、加工后干花和成品花茶的卫生质量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环境中的大气、灌溉水、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在17项农残检测中,仅在茉莉花鲜花中检出5项,茉莉花茶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表明横县窨茶用茉莉花的产地环境和产品卫生质量已达到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环境保护指挥自动化系统C4ISRE,提出了核电站大气核污染扩散预警方法.首先,构建红沿河核电站"海/陆/空/天一体化"仿真环境.其次,根据核污染扩散想定应用气象数据驱动HYSPLIT4.9模型,模拟大气核污染物输送特征,进而推演模拟各个重点区域的预警应急处置时间.推演结果表明:核污染扩散气团经过71.885 s到达常规岛废液贮存罐厂房;79.306 s扩散至热机修车间和仓库;91.596 s抵达废水处理站和车库;132.267 s扩散至厂界海区边界;655.337 s扩散至烟羽应急区5 km边界;712 s进入黄泥洞村空界;1 240.535 s扩散至烟羽应急区10 km边界;2 527.945 s扩散至长兴岛镇空界;3 468.65 s扩展至烟羽应急区30 km边界.  相似文献   

12.
从预警指标体系、预测模型、预警模型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预警方法。构建了以矿区大气质量、矿区水环境质量、矿区噪声环境质量、矿区生态质量为一级指标的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预警指标GM(1,1)灰色预测模型;在对预警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和赋权的基础上,建立了赋权综合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灌溉试验揭示了春小麦在大同地区的耗水规律,以单方灌溉水的增产量为指标提出了试验年的优化节水灌溉制度,对其研究方法也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以永登县苦水镇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野外实地勘察对苦水镇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条件、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均为土质斜坡,主要沿东侧黄土丘陵区第一斜坡带成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雨季效应。基于苦水镇地质背景条件,以斜坡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分别选取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各自的指标评价因子对其易发性进行分区和评价,进而以易发性分析结果对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苦水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非易发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6km2、0.01km2、0.03km2、1.37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极低危险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18km2、0.035km2、0.031km2、1.386km2。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结果与野外实地调查情况相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这对苦水镇地质危害的预测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甘肃省城镇地区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太原市大气污染源监控与空气污染预报和预警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预报模式的改进方案及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6.
对太原市大气污染源监控与空气污染预报和预警系统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预报模式的改进方案及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雨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序列、高分辨率的降水、气温和不透水面数据,选取13种极端气候指标,基于Mann-Kendall(M-K)/Sen氏坡度检验、Pettit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综合分析了1979—2017年深圳市城市化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揭示其雨岛效应.结果表明:深圳市不透水面积由1985年的58.24 km2(占比2.92%)增加到2017年的932.4 km2(占比46.68%),城市化发展主要集中在西部城区;城市化对气温有较为显著的影响,西部城区的气温指标相对于东部郊区增加显著,且与不透水面呈现正相关关系;深圳市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雨岛效应,场次降水次数呈现降水时间<9 h增多、>10 h减少的趋势,场次降水强度呈现增强的趋势;西部城区的降水指标相对于东部郊区均呈增加趋势,与不透水面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深圳市降水中心有向西部城区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2号线轻轨沿线景观格局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RS和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重庆市1986年、200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资料和2007年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作为信息源,选取破碎化指数、多样性指数等4项景观指数,对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2km范围内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运用缓冲区分析方法,沿2000年和2007年轨道交通以0~0.5 km,0.5~1 km,1~1.5 km,1.5~2 km建立双侧缓冲区,提取住宅用地、城市水域、商服用地、工业用地、公园绿地5种重要景观要素信息,通过计算各缓冲区内各项要素的景观指数,分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异状况.结果表明,轻轨2号线建设对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表现出较强的吸引效应,景观破碎化指数趋于减小,空间集聚不断加强;商服用地破碎化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随着缓冲区距离增大呈现降低趋势;公园绿地分维数和形状指数较低且变化不明显;城市水域景观形状较简单,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广西桂北的永福县、临桂县和龙胜县罗汉果主产区8个地层进行土壤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K地层土壤为清洁区;Z、Pt21、γ2、εb、εq、D1和D2地层上的土壤为尚清洁区,土壤污染综合指数处于污染临界值之内。此外,采用MAPGIS对罗汉果种植区域进行土壤安全预警规划。  相似文献   

20.
多介质逸度模型研究鄱阳湖流域p,p''''-DD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TaPL3模型(Version 3.00)计算了该区域p,p’-DDT通过大气和水体的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同时得出p,p’-DDT在水和大气环境中的持续时间以及在各相间的迁移通量和最终的相间分配结果。结果表明,鄱阳湖中p,p’-DDT通过大气的LRTP为385.6 km~678.7 km,均值为503.3 km,停留时间为1 761 d;通过水体的LRTP为24 395.7 km~184 154.3 km,均值为37 881 km,停留时间为1 173 d。土壤和沉积物相是鄱阳湖流域p,p’-DDT最大的汇,该区域最主要的界面迁移过程是气-植被界面、气-土壤界面、水-沉积物界面的扩散和沉降,植被的吸收、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降解是鄱阳湖流域p,p’-DDT消失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