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占稳 《科学通报》1997,42(6):593-596
<正>随着原子电离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能获得原子的电离度也越来越高,直到获得类氢∪91+离子和全剥离的裸铀离子极高电荷态离子的获得,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关的电离原子的课题,例如:高Z类氢离子的跃迁能量的精确测量;高Z元素紧束缚态1s电子碰撞电离截面的测量;低速高电荷离子与表面相互作用中粒子反转机制的研究;高电荷态离子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兰姆位移和超精细结构的分裂,等等.  相似文献   

2.
杨锋 《科学通报》1992,37(6):496-496
离子与原子碰撞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从而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实验证明,测量得到的信息中有离子信号,电子信号,光信号以及原子团信号等。在寻找短波长和软X射线激光器的研究中,高电荷态离子和光信号特别引入注目。1982年,Bloemen等人,对Ne~(q+)(q=1,2,3,4)离子分别与He、Ne、Ar原子碰撞中入射离子的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原子电离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能获得原子的电离度也越来越高,直到获得类氢∪~(91 )离子和全剥离的裸铀离子极高电荷态离子的获得,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关的电离原子的课题,例如:高Z类氢离子的跃迁能量的精确测量;高Z元素紧束  相似文献   

4.
潘广炎 《科学通报》1991,36(2):105-105
一、引言 最近,Aumayr等人在2-20keV能量范围内研究了He~+与Na碰撞过程,给出了单电子俘获截面和NaID_(1,2)的发射截面。Nagata等人和DuBois也分别在实验上对单电子俘获过程进行了研究。Mo’和Riera以及Shingal等人在理论上研究了He~+-Na,He~(2+)-Na碰撞激发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利  李海洋  白吉玲  吕日昌 《科学通报》1998,43(16):1730-1736
使用延时脉冲电场技术,在TOF-MS上研究激光-金属-电场相互作用时产生惰性气体高价高子。设计了一个能量及延时时间可调的光电子发生器,把光电离过程和光电子碰撞电离过程彻底分离开。  相似文献   

6.
高价离子的产生——光发射电子碰撞电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延时脉冲电场技术 ,在TOF_MS上研究激光_金属_电场相互作用时产生惰性气体高价离子 .设计了一个能量及延时时间可调的光电子发生器 ,把光电离过程和光电子碰撞电离过程彻底分离开 .根据实验结果 ,提出高价离子是由光发射电子逐次碰撞电离产生的 .利用这种离化区 ,可以同时研究多光子电离过程及光发射电子碰撞电离过程 .  相似文献   

7.
张国营 《自然杂志》1998,20(3):180-180
最弱受约束电子势模型理论方法(WBEPM)中,激发态参数的确定的令人关注的问题,至今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法,本文通过能级精细结构的测量值,给出了计算激发态参数的一种有效方法.在WBDPM中,单价原子(离子)的能级表达式为E=-(RhC[((z-Z)~2 g△Z]_~1/2)/(n d)~2  相似文献   

8.
孙献平 《科学通报》1991,36(8):582-582
选择激发到居于没有归类为真实的Rydberg态的“中间态”碱原子与基态碱原子、分子之间的碰撞,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一类碰撞过程,缺少精确的理论计算和缺乏相应的物理机制、模型以及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郭俊 《科学通报》2009,54(4):500-504
采用二维全粒子模拟方法研究了存在初始引导场情况下的无碰撞磁场重联中电子的动力学特征, 在计算中采用的质子电子质量比为mi/me=256. 结果表明, 初始强引导场的存在将会改变电子的流向, 在沿着分离线的电子入流区出现了电子密度空洞和平行于磁场的电场, 入流和密度空洞只出现在二、四象限内. 另外与采用较小的质子电子质量比的计算结果不同的是, 在X线附近的扩散区出现了新的结构特点: (1) 在此处同时出现了狭窄的电子密度增大区和空洞区; (2) 与X线附近电子密度的变化相对应, 在扩散区沿着一、三象限的方向出现了较强的平行电场, 而这部分电场对电子的加速和加热可能会比空洞区的电场作用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0.
潘广炎 《科学通报》1990,35(2):98-98
一、引言 对H~++Li,Na碰撞过程,理论和实验的研究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而对H_1~+,H_3~++Li,Na碰撞体系,只有少数的实验研究存在,Lavrov等在2—14keV能量范围内研究了H~(?)rH_2~+,H_3~++Na体系,给出了靶原子Na共振线(589.0+589.6nm)的发射截面和偏振,另外,Allen等在1—25keV能量范围内对体系H~+,H_2~+,H_3~+,H~-+Na进行了研究,他们给出  相似文献   

11.
杨忠志 《科学通报》1995,40(11):1002-1002
近年来,由于对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机理探索,使对含惰性原子的离子簇合物的研究受到重视.对离子簇合物N_2~+He和N_2~+Ne等进行了电子光谱、红外光谱以及理论方面的研究.在这两个离子簇合物中,N_2~+与HeNe的作用很弱,其中的N_2~+基本保持孤立N_2~+离子的特性.Ar原子比He和Ne原子的极化率大,可变性大.可以想见,在(N_2Ar)~+中N_2~+与Ar作用更强,实际上已具有化学键的性质.本文的研究着重于体系(N_2Ar)~+的势能面,有关(N_2Ar)~+的实验研究亦在开展中.  相似文献   

12.
王德民 《科学通报》1989,34(22):1697-1697
一、引言 近年来利用加速器进行原子物理方面的研究已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加速离子轰击各种材料靶片产生X射线的测量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信息。这一研究在探讨碰撞机制、重离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开发重离子束新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快离子在C60薄膜中电子能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aman散射技术分析了171.2MeVS^9+和120keV的H^+离子在C60薄膜中电子能损引起的效应,即晶态→非晶态转变。在H^+离子辐照的情况下,发现电子能损有明显的退火效应,致使C60晶态→非晶态转变过程中,经过一个石墨化的中间过程。而在S^9+离子辐照的情况下,电子能损的破坏作用超过了退火效应,不存在石墨化的中间过程。  相似文献   

14.
陈骏 《科学通报》1997,42(22):2419-2422
<正>我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蕴藏着丰富的古气候变化信息。近几年的研究揭示出其中磁化率变化是较好的指示东亚夏季风演化的标志,可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进行对比,为重建东亚古气候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数据。然而,由于人们对磁化率的成因和气候意义的理解仍在深化,因此,从黄土和古土壤序列中继续寻找比较确切的和更为敏感的古气候代用指标仍是当前黄土与古环境研究中的一项基本任务。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对于揭示天然体系中过渡族金属阳离子如Fe3+,Mn2+,V4+等的分布特征具有独特的功效,并被成功地用于研究成壤和化学风化过程。本文通过分析陕西洛川黄土和古土壤中Mn2+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发现,黄土中Mn2+的EPR信号可能是一种对东亚夏季风变化响应比较敏感的气候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73,18(5):219-219
在文献中,我们由层子模型出发研究了高能强子准二体反应的共振衰变角分布和角关联,得到了各个统计张量之间的一些关系。由于文献中理论的协变性,不存在非相对论“夸克”模型在自旋参考系方面的困难。在本文中,我们将由同样的物理假设出发研究极化靶情况下的。0~-+1~+/2→1~-+3~+/2过程。对极化靶过程,由于初态自旋的维格  相似文献   

16.
导管分子程序化死亡过程中Ca2+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宗申  利容千  王建波 《科学通报》2001,46(13):1098-1100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辣椒叶片导管分子程序化死亡(PCD)过程中Ca^2 分布的变化。在导管分子形成初期,液泡和细胞核占据细胞的大部分体积,Ca^2 主要分布在细胞间隙和细胞壁上;当壁次生加厚开始后,液泡、细胞核与其他细胞器解体,细胞内Ca^2 明显增多;细胞质进一步解体,Ca^2 在未进行次生加厚的细胞壁上明显增多,而次生加厚带上非常少;随着细胞质更进一步的消失,Ca^2 主要分布于未次生加厚的细胞壁侧,次生加厚带上仍然非常少;在细胞内物质彻底消失后,Ca^2 在次生加厚带部位上分布增加,而在未次生加厚的壁上减少。观察结果表明,在导管分子PCD的初期、细胞壁次生加厚期和成熟期,Ca^2 的分布发生时空变化,可能表明它对细胞壁次生加厚具有调节和提高Ca^2 运输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