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6日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这也开启了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发射了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双星组成北斗导航卫星试验系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而这两颗卫星也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2019年全球空间科学重要研究进展、美欧俄日等国家/地区最新重大发展战略以及新发射的空间科学重要任务平台,盘点了天基平台助力首次黑洞直接成像,宜居带系外行星的大气中存在水,“隼鸟2”号(Hayabusa 2)完成小行星采样,1年期双胞胎天地对比研究揭示人体空间适应性,美国明确在2024年前载人重返月球目标,俄罗斯计划分4个阶段开展月球综合探索与开发、至2040年全面建成月球基地,中国成功发射“太极一号”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美国成功发射“电离层探测器”(ICON)等重大成果和事件。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12月3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致以普通照会,通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公司)发射的两颗星链卫星(星链1095和星链2305)于7月1日和10月21日分别接近中国空间站。为避免相撞,中国空间站实施了紧急机动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11月26日10时02分(北京时间11月26日23时02分),耗资25亿美元的“火星科学实验室”(Mars Science Laboratory:MSL)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由“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5,(9):61-61
晨曦中,“王者”归来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8时1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以及7名宇航员在经过14天太空之旅后,成功降落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这是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首次重返太空。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8月2日15时30分,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火箭发射约9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这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将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普查、地图测绘、空…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科技》2011,(31):80-80
[科技日报]北京时间11月9日11时2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十二号"送入太空。同时,成功搭载发射了"天巡一号"卫星。"遥感卫星十二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86-86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10月24日召开的《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报会上获悉,我国计划到2020年发射11颗气象业务卫星,卫星全球观测资料获取时间缩短至两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8.
<正>从2022年2月27日上午11点06分发射升空,到今天,我国首颗X波段商业SAR卫星“泰景四号01星”已在轨运行近600天。该卫星由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纳星空”)负责研发,与“泰景四号01星”一起发射的还有同样来自微纳星空的另外4颗卫星,在“长征八号”遥二火箭执行的“一箭22星”拼车发射任务中,这5颗累计发射重量超过800kg的卫星,占22颗卫星总重的半壁江山,被戏称为绝对“C位”。  相似文献   

9.
正长征十一号以"一箭七星"的方式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海上发射不仅满足了卫星不同倾角的发射需求,也促进了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位于黄海海域北纬34°53′58″、东经121°11′25″的发射平台上,随着一声巨响,一束耀眼的光划破天际。一段时间后,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总共七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完成了"一箭七星"的高  相似文献   

10.
数万公里高的地球轨道空间,运行着几千个航天器,每个航天器都有足够的空间。按理说,两颗卫星相撞的概率要比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两颗子弹相撞的概率还低。但是,2009年2月11日,正常工作的美国铱星33通信卫星与俄罗斯退役多年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却突然在太空相撞了。人们不禁要问,航天器被撞的风险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的发射,我国成为世界第6个成功发射由少年参与研制卫星的国家——"八一少年",用他们的创新和行动,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的绚丽篇章。"2016年12月28日11时23分,"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卫星可非同一般——它是中国首颗由航天专家指导、北京市八一学校40余名中学生全程参与研制并主导载荷设计的低轨道科普卫星。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9,(7):6-6
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2时25分,日本绕月卫星“月亮女神”成功实现撞月,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网站报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科技》2012,(4):63-63
人类探索太空的先锋、苏联第一颗气象卫星“流星1号”3月27日结束了整43年的太空旅程,重回地球怀抱 。俄罗斯空天防御兵新闻发言人阿列克谢·佐洛图欣说,“流星1号”卫星的残片莫斯科时间3月27日2时17分(北京时间6时17分)进入稠密大气层,最后坠落在南纬80.9度、西经5.63度的南极毛德皇后地。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15.
1996年12月美国加利福利亚范登堡火箭发射中心的一架Delta火箭搭载3颗卫星升空,从而拉开一场改变全球通讯方式的高技术战的序幕,这3颗卫星只是一群盘旋在低轨道上卫星网的先头部队。其后还将由每次搭载7颗卫星的俄罗斯质子号火箭和中国的长征火箭参与发射。通过这一卫星网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27日北京时间22时23分,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联合欧洲其他国家研制的卫星探测器“科罗”(Corot),由俄罗斯研制的“联盟2-1B”火箭搭载,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这是人类发射的首颗专门用于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卫星。Corot卫星重630kg,载有一台30cm口径天文望远镜和两台照相机,能够观测到体积仅为地球2-3倍的太阳系外岩石行星;其主要任务是探寻太阳系外的行星,特别是那些可能和地球一样存在着生命的天体。发射50min后,卫星进入距地面约900km的预定轨道。自1995年首次观测到太阳系外行星以来,天文学家至今已在太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46-46
[新华社]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并将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8.
8月19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波兰小卫星。高分二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首批启动立项的重要项目之一,是目前我国分辨率最高的光学对地观测卫星,具有米级空间分辨率、高辐射精度、高定位精度和快速姿态机动能力,主要用户为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林业局,同时还将为其他用户部门和有关区域提供示范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19.
观察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一九五八年一月三十一日,美国首次发射人造卫星成功。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二日,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并返回地面成功。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美国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