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师德育素养作为德育课程的一种核心资源,它的提高有赖于"德育社团"这一重要资源。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德育社团"是建设德育课程资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结合我国德育课程资源的现实困境以及当前德育社团发展的历史机遇,借鉴国外教育社团建设德育课程资源的历史经验,尝试探讨我国德育社团建设课程资源的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2.
蒋小娇 《科技资讯》2010,(2):196-196
本文通过对学校德育工作模式的现状及困境、困难的探讨,提出了学校德育的基本对策:丰富德育内容,使之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学校德育;拓宽途径,建立开放型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拓宽德育工作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深入开发校企合作中蕴藏的德育资源,建立保障制度,构建"校企合作"德育模式,能进一步拓宽德育工作途径,增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也不断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变革中创新,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德育内容与方法的全面而彻底的转型。这当中,尤以德育理念的发展与创新最为突出,实现了诸如从"服从"向"服务"、从"批评人"向"培育人"、从"单主体"向"双主体"、从"他律"向"自律"、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从"被动"向"主动"等德育理念的现代转型,使德育理念与方法更为先进、科学、正确,也使德育的实效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柴野  罗星海 《科技资讯》2009,(33):207-207,209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始终是高职学院的首要任务。文章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创新提出"双挂牌、双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基地平台作用,工学结合加强校内、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实践、德育元素,拓宽了校企合作教育内容,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6.
高校生态德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一种生态德育的创新模式,环保社团有助于社团形成团队合作、核心竞争力及和谐文化建构等方面的发展理念,进而实现社团富有特色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绿原子"环保社团在实践生态德育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握生态德育实践方向、培育社员生态德育立项理念、加强社团团队组织建设、寻求各方面支持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科技信息》2010,(18):I0247-I0248
当前中职学生主流本质是好的,但部分学生德育状况已呈现出不容乐观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水平不齐,动力不足;心理脆弱,感情冲动;信仰缺失,行为不良;上网成瘾,不思进取等。这其中有学生自身因素的内因,也有社会、学校、家庭外因的影响。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努力构建"立体式、全方位渗透"的德育模式,即:以学校德育为主导,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全面提高德育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模式教育改革探讨——浅析人本化综合德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津  胡丽明 《科技信息》2010,(28):I0060-I0060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的多元化向高校大学生德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新型的人本化综合德育模式的产生为高校德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从人本化综合德育模式的丰富的德育内容、多元化的德育方式、贴近生活的德育目标、公允的评价等内容入手,对这一比较科学的德育模式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9.
万冬华 《科技信息》2011,(14):264-264
学校是育人的圣地,"育人"是其宗旨。湾里小学的德育工作就是在"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事事蕴育德育,时时都有德育"这种理念的支撑下,走出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10.
共振原理为"隐性共振"的探讨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从共振原理出发,分析了隐性德育场中"隐性共振"的理论依据、构建原则和途径,探讨了德育新方法,以求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存在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两个维度,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是否有效,应以是否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德育体系和网络为形式标准,以是否很好地实现了德育目标、对实现培育"四有"新人是否产生合力与合力大小为实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方晓珍 《科技信息》2012,(22):488-489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是新世纪高校发展和德育创新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应重视发展变化的现实,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促进"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加强"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强化全球视野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相似文献   

13.
陶倩 《科技信息》2009,(31):J0084-J0084,J0070
2006年,《武林外传》纷纷在各电视台热播,并迅速在网络上蹿红,掀起一股"武林热"。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试从《武林外传》的文本类型和创新这两个方面,试探该剧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曲江影视")成立于2006年,笔者对曲江影视发展现状、运营模式的调查,分析曲江影视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德育价值观入手,对建国以来的德育价值观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传统德育价值观中"适应论"与"超越论"存在的片面之处与局限性,阐述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德育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即德育的"适应观"与"超越观"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本文在阐述以"学生为本"的德育观基本内涵及特点基础上,就职业院校确立"学生为本"的德育观的必要性及如何运用"学生为本"的德育观开展职业院校德育创新的现实策略进行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为主动服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而制定的。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我国的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培养模式与卓越计划高度契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8.
韩冬 《科技资讯》2014,(31):166-167
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判断一个人才的标准最先看的就是"德",它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国家的首要问题。该文从新时期我国社会变革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影响出发,分析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国内外德育模式基础上研究我国德育模式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国高校德育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陶瓷文化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许多重要元素。充分运用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拓展高校德育功能,既是景德镇地区高校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更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新课题。本文从发掘陶瓷文化内涵、创新实践活动载体、创造"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等方面,结合实际对提升高校德育功能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人成长基本需要的精神关怀普遍缺失。精神关怀是农村留守儿童道德世界诉求。现实的无奈,家庭德育"让渡"给了学校,然而,在现有的学校制度化管理环境中,农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德育评价数量化、德育"工作化"阻滞农村留守儿童精神关怀的抵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