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创造条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韶关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区位优越、劳动力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配套产业不足、政策边缘化、第44号文件限制等一些劣势。韶关市要想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外移的大好机遇.同时规避承接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环境威胁,就必须扬长避短,采取吸引产业整体转移,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规划,发展生态产业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陈晓娟  吴邦雷   《科技信息》2010,(34):I0110-I0111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对于安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经济风险。为使皖江城市带更有效地实施产业转移,本文运用SWOT方法深入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为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竞争力,依据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内涵,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由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21个量化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中原城市群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豫西南地区次之,黄淮地区、豫北、豫西地区承接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5.
王鑫  杨延哲  董冰 《河南科学》2014,(11):2399-2402
针对目前对中西部地区意义重大的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对比研究了河南省及周边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构建了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河南省在内共9个省份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以充分了解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情况,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并对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第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日益显现,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甚至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的驻马店,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大省河南的中南部,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区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着诸如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美光 《创新科技》2009,(11):18-19
<正>伴随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外部需求的减弱,东部沿海地区正在加快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而且,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质性推进,中部地区吸纳或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能力逐步增强。由此,河南省应抓住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和国家刺激内需政策的有利机遇,积极吸纳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实现中原崛起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彦 《科技信息》2011,(34):19-19
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加快安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安徽省既有产业转移带来的积极正面效应,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通过SWOT分析,安徽省应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加强承接产业监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不均衡指数及回归模型对2010—2016年河南省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的空间关系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10—2016年河南省产业转移和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产业转移和创新集聚格局都呈现以郑州为核心的等级递减圈层结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核心—边缘"格局越来越明显;②河南省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分布格局极不协调,且以产业转移集聚主导为主。创新产出集聚超前于产业转移集聚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豫中地区,并且有向豫北豫南地区扩展的趋势;③河南省产业转移与创新产出不均衡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原因在于河南省创新水平提高显著,而承接产业转移水平趋缓;④信息化水平、开放度、产业结构、工资水平、交通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不一致指数呈正相关;基础设施水平、创新联系、创新集聚效应、科技人才与不一致指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运用耦合模型、改良脱钩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对2008—2017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主要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度水平不高,时序变化不大.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耦合度与...  相似文献   

11.
通过产业梯度系数分析了河南省与某些发达地区(主要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产业梯度和相对产业梯度,并结合河南省自身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了河南省对不同地区需要承接的重点产业以及各地区适合承接的产业.河南省作为承接地应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自身条件来吸引转移产业,并利用转移产业融合本土产业,实现河南省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2.
<正>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河南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带,新形势下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面临许多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威胁和挑战。SWOT 分析法是哈佛商学院的 KJ 安德鲁斯于1971年提出来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西藏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西藏自治区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藏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得出西藏旅游业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平台。  相似文献   

14.
李涛  程黎 《当代地方科技》2009,(9):122-122,128
文理分科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争论焦点,这一教学方式已经在我国沿用多年。但在21世纪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这一教学方式的各个方面。本文将用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文理分科进行分析,从另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并找到文理分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河南省产业转移向有序方向演化,实现河南经济的快速增长,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河南省产业转移特点,充分解释了河南省产业转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产业转移具有典型的自组织特征,呈现出产业转移的非线性、动态性以及产业结构的重型化特点.该结论可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政府利用自己的控制力量使产业转向有序化,采取加大对产业的支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困难地区建设等措施,以促进河南省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以产业转移的创新响应系数作为测度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的变量指标,根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Nich)以及离差(Di)和比率(Gi)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产业转移创新响应强度的区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2007—2015年河南省产业转移的创新响应强度呈现不断增大的态势并呈现出阶段变化的特征。(2)河南省产业转移的创新响应强度从静态格局和动态变化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并根据各市的区域特点及产业转移的创新响应强度将河南省18个地市划分为强、较强、中等、较弱以及弱等5种区域类型;(3)创新能力、人才密集度、科技投入对产业转移的创新效应作用较大,技术市场需求和信息化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旅游保险发展迅速,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由于开办时间短、经验少等原因,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旅游保险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这些地区往往有着要素低成本、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又存在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等劣势。以原巢湖市为例分析安徽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并针对这些问题给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山西省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加大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经济扩散的力度,对于经济协调发展、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在国内各界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一片“叫好”的情况下,旨在探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从而更好的促进安徽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