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在对“on”和“under”等方位概念词语进行系列性跨语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法、汉语言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和“上边”另一方位概念词语进行了跨语空间隐喻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在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当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上边”各自都有四个原型用法,居然不谋而合,分别以空间域作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抽象域之上,研究结果再次佐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许多抽象的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猪"和"狗"进行图式映射析比,从中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事物。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3.
借助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研究了一个社会语言学关注的语言现象——汉语的认知称谓词。其中的结构隐喻以相似性为经验基础,对人认知的概念化过程遵循了存在之链中从低到高的顺序。空间隐喻则遵循了意象图式隐喻的内在逻辑,以经验共现为基础。此外,相当数量的包含转喻思维的认知称谓词证明了概念转喻对抽象思维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涉及理想认知模型整体与部分和部分与部分的转喻关系,事物之间的相邻性是转喻的基础。借人指人的汉语认知称谓词证明人名可以代表角色,这是Fauconnie否认人名代表角色的可能性的一个反证。  相似文献   

4.
现有针对诗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文学、美学等视角,较少涉及其语篇衔接与连贯方面。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基于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围绕命题结构原则,意象图式结构原则,隐喻映射原则和转喻映射原则,从微观角度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歌的连贯性进行阐释,揭示诗歌语篇连贯背后的认知机制,为诗歌语篇连贯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文学创作中的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表述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隐喻是目标概念域和始源概念域中两个意象相互映射的结果。在小说文本中,个体认知世界的不同方式体现在思维风格的差异之上。阐述从隐喻角度研究小说《飞越疯人院》方法,重点从概念隐喻表达,分析概念隐喻的变化与其叙述者的思维风格之间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读文本中传达出的深刻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阐述人类意象图式形成机制和种类。人类构建隐喻和识解隐喻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意象图式一一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一是人类构建隐喻和识解隐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认为,方位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方位隐喻才得以构建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了"LOW"/"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与"LOW"/"低"有关的方位隐喻映射主要集中在情感域、数量域、社会地位域、声音域、社会评价域和时间域,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平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1):103-106
隐喻不仅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段,还被看作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其本质是将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用源域的内在逻辑重新编排目标域的要素。隐喻具有认知语用效果和民族认知差异。利用隐喻,人们可以透过句子的表面意义深入理解说话人的用意。各民族在意象选取上的不同偏好,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和传统。在语法化的过程中,隐喻生成了话语的多义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董艳媛 《科技信息》2011,(9):I0252-I0252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普遍存在于人们认知和生活的各个阶段。转喻的本质和认知基础决定了认知语境的制约作用,而认知语境的操作以"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为基本单位,对认知语境中某些文化因素构成的转喻的理解,实质上就是对已经固化在人的意识中的"知识草案"和"心理图式"的激活。因此,转喻的认知构建离不开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0.
索绪尔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它无法解释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存在着理据性,即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从词汇意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扩展的主要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中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多数据库系统的模式映射方法,并对水平映射、垂直映射、混合映射、相关映射和局部映射给出了一种统一的形式化描述.使用模式映射树存储和表达用于查询分解的全局模式以及全局模式到输出模式及局部模式的映射信息,使用查询树来表示多数据库查询的内部结构.通过合并全局查询树与模式映射树,给出了将全局查询转化为中间查询的全局查询分解方法.利用模式映射信息中的相关映射性质,给出了多数据库查询中全局连接的优化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界认为,人们对意象图式的习得先于语言,储存在人脑中的意象图式对人类的语言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储存在人脑中的意象图式之-始源-路径-终点图式对隐喻思维,会话原则,花园路径句等人类话语思维活动的解释力,来探讨始源-路径-终点图式对人类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模式匹配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出模式匹配中数据源模式和一个全局模式之间的模式对应关系、实例转换和语义映射等 ,采用框架方法来描述待匹配的两种模式 .应用多Agent系统中的Matchmaking方法 ,对框架中的不同槽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匹配处理 ,是比较新颖的模式匹配方法 .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式元素语义关系的模式合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集成问题一直是数据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全局模式构建是数据集成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模式元素之间语义关系的分析,从数据源系统数据字典入手,利用模式匹配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元素语义关系进行模式合并的方法,并给出了基于模式元素语义关系的合并规则及合并算法。最后,通过对已有模式合并方法的比较分析,说明该模式合并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更好。  相似文献   

15.
数据集成问题一直是数据库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全局模式构建是数据集成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模式元素之间语义关系的分析,从数据源系统数据字典入手,利用模式匹配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元素语义关系进行模式合并的方法,并给出了基于模式元素语义关系的合并规则及合并算法。最后,通过对已有模式合并方法的比较分析,说明该模式合并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更好。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由空间隐喻构建的。IN和OUT均表现为一种空间意象图式,是以人体为容器原型的隐喻投射。容器的空间性状都被投射到了非空间事物或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感知。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归纳到了容器隐喻里,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不仅在英语教学中举足轻重,而且各种外语考试中对阅读理解的测试所占的比例往往是最大的。然而,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对阅读教学重视不够或缺乏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训练,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技巧。就此,文章提出了概念隐喻与意象图示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秦冬艳 《科技信息》2013,(7):236-237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本文尝试应用认知诗学的理论,从图形-背景、意象图示、概念隐喻视角对该诗进行认知解读。笔者认为,诗歌是基于人类认知体验的过程之一,认知诗学理论为读者赏析诗歌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它对汉语文本同样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