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选集,萧统《文选》及其序言涵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观念的三种主要思考方向,即:追本溯源、分类细化、专门化,因而在这一时期的文体发展进程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亭记文在唐代完成了由“记”转“论”的过程,对于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宋人的创作影响深远。欧阳修的亭记文对唐人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虽有对亭及周边风景的生动描写,但写景已经不再是文章的中心,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被忽略。欧阳修更多时候只是把“亭”作为一个媒介,触发自己对某些事、某些人的看法,写亭只是为了起“兴”。至此,亭记文也由唐代的记叙描写中夹杂议论,转向叙述和议论相辅相成甚至议论至上,真正地成为了作者表达自己主观感情、思想的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3.
南朝序体文数量颇多,篇幅长短不一,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创作意图各异。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诠释文学批评观,或褒扬某些作家的为人为文,或自述志趣好尚等。从形式上来看,这些序体文以骈、散两体并行于文苑,骈体序文讲究形式技巧,藻采纷呈,用典繁密,音律协畅,对偶精工;散体序文句式灵活多样,言志抒情明确深刻。  相似文献   

4.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5.
颂为汉代重要文体类别,上承先秦告神、颂美宗庙祭歌,下启魏晋后世颂美之文,无论形式、内容,押或文学观念都处于转换变更期.汉人颂体文类辨体意识显得相当模糊.出现将颂与诗、赋、碑、赞等文体称名相混情形.此中情形,既有前代颂体文学创作与观念影响因素.也与汉人颂体创作复杂生态有关.汉代颂体文类意识的模糊与创作的多元化.反映出文学自觉时代到来之前某些特性,即文体现念的含混性与文体创作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探讨萧红体的文体特征入手 ,指出 :萧红体是一种典型的女性文体 ,其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女性语言和抒情功能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政治对作家文体观念在内的文学观念有直接影响。清康熙朝时期,衍圣公孔毓圻文体观念深受朝廷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重视诗的交流沟通价值;第二,强调诗达意即可;第三,提倡雅正之音,强调诗的教化功能;第四,诗为“绪余”。  相似文献   

8.
指出我们日常学习研究中接触到的文体,无论从历时还是共时的角度看,大都是以语言连续体,而非点文体的形式存在,阐述了对其进行文体分析的必要性并演示了语言连续体在表现特定语体成分变化、分析某连续体的整体文体特征、培养理想输出三种文体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选>所选颂体文的内容、形式与<诗经>时代相比,有很大变化.颂体文独立过程中,虽逐渐脱离了<诗经>设定的原初轨道,但与论、赋、雅、赞等文体的界限仍然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0.
两汉移文行文关系、内容与文体特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继承先秦移文的基础上,两汉移文出现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首先,上行移文出现,且创作主体多为朝廷反叛之人,下行文的创作数量明显增多,平行文创作急剧减少。其次,内容与功能逐渐丰赡,增加了勉励嘉奖类移文。最后,文章体式日趋成熟且结构较为完整,个别篇体或某类篇体出现了较为固定的写作程式,以“移”为题的移文创作数量逐渐增加。这些变化与政治社会变革下迫切的社会需要、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时人文体创作意识及文化水平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北宋学者徐积一生积极用世,身后却被赐谥处士。宋代类似赐处士号的数量明显增加,不少致仕官员与任学官者也被认定为隐士,体现出唐宋问隐逸文化的深刻变化。它表明宋廷开始改造传统隐逸文化内涵,实质是将隐逸文化的不合作内涵替换以合作,这是一种被隐逸,可称之为“赐隐”,是宋以下集权化的一项举措。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是创作山水散文较多的作家,他们的山水散文在表现主体、审美关照、抒情方式上经历了三种不同风貌的变化,而这三个不同的变化,正代表着唐宋山水散文发展和演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现已知史料没有刘基与高明在出仕之前结交的记载。两人的交往可分为处州时期:至正七年(1347年)到至正八年(1348年);杭州时期: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温州、台州和庆元时期: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至正十三(1353年);绍兴时期:至正十四年(1354年)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退隐以后: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后。对两人交往的考证表明:对事业生活,刘基受永嘉事功学派的影响,重事功;高明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否定事功。对方国珍,刘基主张“宜捕而斩之”;高明的态度则相对温和。对元朝,刘基审时度势,投至朱元璋麾下;而高明选择了为元王朝尽忠尽节。  相似文献   

14.
对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代诗词研究作专题性探讨,着重其对六朝诗人及其诗歌创作和唐宋词人与词学所作的论析,指出,孙康宜的研究有其独到的眼光,她提出了一系列属于个人独立研究的看法,可资中国学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风格、常用物象、抒情范式、词调等方面分析了南方地域文化对以《花间集》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的显著影响.认为这是晚唐五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南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魏晋六朝私家藏书在其藏书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仁人爱物”的人精神,对当今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的人精神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杜从古《集篆古文韵海》是一部以韵书体例集录篆体和古文的集大成之著。该书版本为《宛委别藏》影摹旧钞本及其影印本,其他版本未见。该书不足、失误较多。现根据《永乐大典》、《集韵》和《古老子》碑对其进行整理和校补。  相似文献   

18.
在融合百家义利观的基础上,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主流的儒家义利观,经过宋明大时代义利观内部的讨论,最终使叉利观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得到完整的体现,并在现代社会中由传统慢慢转向现代,成为社会主义义利观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明代国子监在洪武中期的发展是最为充分的——从组织管理、教学质量到学生出仕、成就及影响,都达到了有明一代空前绝后的高度。这一局面的出现,既是朱元璋对国子监教育高度重视、励精图治的结果,也与国子监祭酒宋讷的努力息息相关。宋讷在整治国子监过程中所形成的治监之道,不仅促成了洪武中期国子监的鼎盛和辉煌,而且为当今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纪果庵是沦陷区著名的散文家,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颇丰,内容大都不谈"政治",不谈"风月",只谈人生、谈生活、谈个人经历与经验。这既是主观上的需求,也是客观环境使然。这些散文随笔在"日常生活"的描述中,充满了生命的元气,包含着对生命存在的开掘与思考,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