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豆的壮举     
土豆,学名叫马铃薯,可真是其貌不扬,土头土脑,难怪刚到欧洲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遭人冷眼。当初,西班牙人生吃土豆,那酸涩的滋味让人直摇头,然而现在快餐中的土豆泥、薯条及休闲食品的薯片,却叫人百吃不厌。其貌不扬的土豆在近代战争史中还有它惊人的壮举哩,至于它的身世和遭遇也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正"吃洋芋,长子弟",这是云南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其中的"洋芋"就是马铃薯,"子弟"就是"英俊、帅气"的意思。马铃薯不仅是云南人的餐桌必备,还被视为美容佳品。今天就来谈谈人们司空见惯的马铃薯吧。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茄科茄属植物,也叫土豆、洋芋或阳芋等,和西红柿、茄子、  相似文献   

3.
<正>农业部提出在全国推行土豆主粮化战略,使其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主粮。那么,小小土豆为什么能逆袭成为主粮?与其他主粮相比,它有哪些优势?贵州出产的土豆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土豆,学名马铃薯,英文名potato,中国东北称土豆,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贵州、云南一带称洋芋,山东叫地蛋,山西叫山药蛋,安徽叫地瓜,广西叫番鬼慈薯,广东叫薯仔,闽东地区则称番仔薯。在国外,法国人称其为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意大利人叫地豆,俄国人叫荷兰薯,美国人叫爱尔兰豆薯……  相似文献   

4.
不同闽方言区对闽南文化存在认同差异,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的概念混淆,政策壁垒和人才欠缺等因素,致使各级媒体闽南语腔调标准差异明显,各类型媒体闽南语节目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对台湾地区及海外闽南语媒体发展受限。降低闽南语视听传播准入门槛,构建新语境下新型节目样态,建立闽南语传媒人才行业标准,整合媒体、学界、政府等多方力量,可有效推动闽南语文化视听传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琴歌与闽南语吟诵都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琴歌来源于吟诵,二者都是以诗文为对象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闽南语吟诵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中古汉语语音元素,与唐代中古音一脉相承。结合闽南语吟诵音对《渔翁》《竹枝词》《阳关三叠》三首唐代代表性琴歌进行演唱处理的案例分析发现,用闽南语吟诵的文读音演唱琴歌相较现代普通话演唱琴歌更接近唐代琴歌原貌,能更好地表现唐代琴歌韵味。表明用闽南语吟诵音演唱琴歌具有合理性,将闽南语吟诵音与唐代琴歌演唱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活化传承闽南语吟诵与唐代琴歌。  相似文献   

6.
土豆的学名叫马铃薯,在营养学家眼中,它是一种十全十美的食品.土豆所含的热量甚低,每百克只有368千焦,而米、面则有1465千焦.它的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白菜的3倍,西红柿的4倍.用新鲜的土豆与苹果作比较,前者的营养价值可以说是“遥遥领先”.比如,维生素C为2:1,脂肪为7:1,维生素B_2和铁质为3:1,磷质为2:1,1000克土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3500克苹果.而且土豆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很易消化,氨基酸也易被吸收,因此,营养学家认为,其营养价值大大超过谷类和豆类,能比较全面地供给人体营养.  相似文献   

7.
阿智和阿力     
正1.古时候,有个老公公,他有两个儿子,哥哥叫阿力,弟弟叫阿智。邻居都夸这两个孩子长得好,长大会有一番作为。老人也用心关注着他们的成长。2.几年后,他们长高了。老人从集市上买回两把未开刃的柴刀,对他们说:"今天我买回这两把柴刀,明天你俩上山砍柴。要各砍各的,看谁砍得多,回来得早。"  相似文献   

8.
从新的派生分类"闽南语文化产业"的视角出发,对福建省主要闽南语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细致调查和深入分析后发现,福建省闽南语文化产业存在着产业意识、指导机构与政策制定方面的缺失,在整合、创新、人才及渠道等方面存在着问题。福建省可借鉴台湾发展经验,强化闽南语文化产业意识,建立产业发展指导机构,制定相应政策,建立闽南语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为闽南语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还应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创新产品内容,拓宽传播渠道,以增强闽南语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多语环境下的云南省,对外汉语之"外"有其更广阔的涵盖范围,汉语普通话的教学和推广显现出丰富的层次性,因此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既要有体现"外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也应有体现"二语"层面特色的课程设置。分析探讨汉语作为"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策略,同时认为一种共同语在多语环境下的习得和推广,涉及的问题和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这一背景下不仅要使汉语普通话教学成为一种技能的传授,更应该使汉语普通话成为搭建在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龙岩话属闽南方言,在语音上它具有闽南方言的某些共同特点,由于长期受客家方言的影响,龙岩话同客家方言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通过龙岩话同部分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的对比,揭示龙岩话的闽南语特征和客家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浅析四个“强化语”的用法谷文珍伦道夫·夸克等语法家把very,much,so和too这类副词称为"强化语"。虽然它们在句中都起加强语气、增强语义的作用,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都各有其特点。本文就它们各自的特点,分为"Very与Much"。"Very与To...  相似文献   

12.
龙岩闽南话由"元音高化"以及"复元音单化"构成拉链,链动起于高元音-u以擦化方式高化,紧接着ou〉u,同时-u也继续以舌尖化、裂化等方式持续高化,这牵引了o〉扪,因此使复元音ua〉o来填补系统空缺。前元音平行变化,高元音-i高化后,-e类韵母跟着高化,随后-藓类韵母也提高,元音位置决定了高化的次序。龙岩闽南话尚未出现与ua〉o平行的ai〉e,但很可能即将形成。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语言映射。委婉语的交际功能有三种:"避讳"功能、"礼貌"功能和"掩饰"功能。从跨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英汉委婉语在婚姻、犯罪、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揭示出委婉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一个社会独有价值以及其特有的崇尚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语言学流派对二语习得的过程以及模式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是输入(input)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它是二语习得的外部前提和基础。面对中国外语教育"费时多,收效少"的现状,综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然习得语言的语境,过于依赖传统课堂教学,并且大多课堂教学的语料输入明显不足,形式也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二语习得的条件。为了改进这一现状,讨论输入与二语习得的关系,以及交互式输入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并提出几点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霞萍 《科技资讯》2013,(23):144-144
近年来,渭源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将定西建设成为"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草等特色产业。但由于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给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因此,如何做好农村气象工作,对持续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化,全力推进农村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中国薯都"和"中国药都",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建设中医药产业基地和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温海花 《科技信息》2011,(14):I0172-I0173
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它具有可变性、过渡性的特征。但外语学习者,包括许多非目的语言学习环境成长起来的英语教师都感觉到语言学习经历最初的稳步提高、外语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一段时期的突飞猛进之后,外语水平不知不觉进入僵化阶段,无法再进一步提高,而且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使中介语完全转化为目的语,这让许多优秀的外语学习者感到困惑和失望。本文试图从中介语产生的认知心理学基础解释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客观性,以及试探克服语言"石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龙岩城关话的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岩话属闽南方言,在语音上它具有闽南方言的某些共同特点,由于长期受客家方言的影响,龙岩话同客家方言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通过龙岩话同部分闽南方言、客家方言的对比,揭示龙岩话的闽南语特征和客家方言特征。  相似文献   

18.
闽南民间舞蹈是闽南文化丰厚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闽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独特个性。嘭鼓是闽南地区一种独具风韵的曲艺形式,它表现的是闽南地区人们一种恬淡情境的生活写照。以嘭鼓作为道具并结合闽南民间文艺的瑰宝—南音及其哺育出的南戏等表现形式所创作的舞蹈--"南韵嘭鼓"是泉州艺术学校在闽南民间舞蹈教学创作方面的一个初步的、创造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邓爱华 《科技潮》2011,(6):26-29
何为创意农业?大部分人一定比较陌生。我再问您:您用过土豆面膜吗?您用过土豆洁面乳吗?您吃过土豆冰淇淋吗?您吃过"菜谱"吗?别惊讶,如果有一天您来到中国第一个创意农业庄园——洛可可创意农业土豆庄园,你点餐时用的那份"菜谱"将会是您饭后的甜品,因为那也是用土豆做的。到时候,大家可以在这里享受到100多种风格迥异的特色土豆产品。日前,记者来到洛可可创意农业有限公司,聆听了董事长贾伟描绘的创意农业的现状和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20.
国家企业     
最近,听到阿里巴巴总裁金建杭在一次政府会议上的汇报:"阿里巴巴将视自身为中国的国家企业",那简称也叫"国企",我马上联想到这期杂志讨论的国产化问题,"国产化"是国内生产的就叫"国产化"?那全球绝大部分商品岂不都是"国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