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下的"孝"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它与众多华裔美国人的"美国梦"有着颇深的文化联系。小说《向我来》通过主人公杰克与女儿维达、"契纸母亲"伊琳与维达之间的关系和故事,集中体现了华裔美国人的"孝文化"与"美国梦"之间的妥协与超越。这对于华裔美国人准确地进行文化身份认同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裴琼  郝成淼 《科技信息》2010,(12):I0157-I0158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解读《典型美国佬》,"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部分,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它掩盖了美国社会中社会经济存在严重不公的事实,当失去了初始的道德约束,"美国梦"已逐渐发展成为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践行。  相似文献   

3.
赵磊  幸尧 《世界知识》2013,(7):23-25
“美国梦”,“英国病”,“日本热”——在逐渐远去的20世纪后半叶,这些词汇一度流行在西方社会,如今只剩下“美国梦”仍在西方价值体系中虎踞龙盘。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作家於梨华的作品,充满对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处于多重困境之华人的人文关怀。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是一位有着中西文化双重经验的作家自我心历的写照,通过"梦想:天堂美国"、"‘他者’:无根漂浮"和"碎梦:无路逃遁"三个层面对她那一代人的"美国梦"进行了描写和剖析,力图通过现身说法,让国人了解旅美华人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梦”为主题的美国经典小说,展现了美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美国梦”;然而人们看到“美国梦”的实现,往往是“美国梦”的表象而非其实相。以生态批评的视角,来重读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美国梦”小说,发现其中的生态意蕴,从而揭示其隐藏在虚相之下的实相。  相似文献   

6.
"美国梦"是美国人集体无意识的结晶,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美国语言是美国民族文化的符号,是美国人思维和梦想的源泉,具有诗性和隐喻的特征。借助隐喻思维,人们不仅能够从美国语言中透视"美国梦"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重新审视语言在一个民族文化延续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启示我们只有树立民族语言意识,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才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主权。  相似文献   

7.
从美国文学情结“美国梦”的角度 ,通过威利·洛曼“美国梦”的幻灭 ,对儿子希望的破灭、他的自杀悲剧对家庭造成的悲剧影响的精神分析及剧本的结构分析 ,说明了他的自杀悲剧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悲剧 ,为“美国梦”唱出了一曲深沉的悲歌。  相似文献   

8.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7):11-15
从美国文学情结"美国梦”的角度,通过威利·洛曼“美国梦”的幻灭,对儿子希望的破灭、他的自杀悲剧对家庭造成的悲剧影响的精神分析及剧本的结构分析,说明了他的自杀悲剧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悲剧,为"美国梦”唱出了一曲深沉的悲歌.  相似文献   

9.
“美国梦”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而舍伍德·安德森的优秀短篇小说《鸡蛋》就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小说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成功塑造了“我”的父亲这样一个屡遭失败和挫折的人物形象,生动刻画了他既悲惨又滑稽的生活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美国梦”破灭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10.
来信     
《世界博览》2014,(20):2-2
@LS777:中国新移民对美国那种怨恨真是值得好好研究。我感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觉得美国给不了他们最看重的那种"成功",所以美国人的友善也成了"虚伪"。——评《美国青年大多难圆"美国梦"》。  相似文献   

11.
菲茨杰拉尔德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他在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风貌,用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人生隐喻了"美国梦"的虚幻及其不可企及性,揭示了"美国梦"破灭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2.
蒋生元 《世界博览》2014,(16):24-25
实现“美国梦”是个巨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步赶不上,就会趟趟赶不上。  相似文献   

13.
张芬 《科技信息》2010,(18):139-139
《伟大的盖茨比》堪称上世纪20年代"美国梦"破灭的一首绝唱,本文将从异化角度探讨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过程,反映出菲茨杰拉德对现代人处于异化状态的关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并得出消费主义是异化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实现"美国梦"是个巨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步赶不上,就会趟趟赶不上。所谓"美国梦",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正是这种"理想",激励着无数美国人积极向上,勤奋工作。然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不久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一项对马里兰州最大城市巴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博览》2014,(7):8-8
正中国人的个人梦与国家梦紧密交织,吸引力未来可超越"美国梦"。报告指出,"中国梦"提出的时间虽短,但在中国已经妇孺皆知,调查显示,有92%的受访中国民众知道"中国梦",其中八成是从网上获悉。相比之下,只有81%的受访美国人听说过"美国梦",而听说过"英国梦"的英国人只占10%。报告认为,三国的民众都最希望在个人层面获得健康、幸福和良好的家庭生活条件。报告认为,中国民众对"中国梦"的吸引力更加自信。受访中国人中有超过三分之一认为,美国是当今世界的"理想国度",但这种看法仅限于当前,有42%的中国民众认为,再过10年,中国将会成为"理想国度"。对于梦想的实现途径,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都将个人努力排在第一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13,(24):8-8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发表讲话称.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贫富悬殊问题显得“极为严重”。他呼吁两党人士尽快采取行动.遏制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让“美国梦”不要成为一场空谈。  相似文献   

17.
菲茨杰拉德的杰作《夜色温柔》描写了男主人公迪克·戴弗"美国梦破灭",理想沉沦的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尼柯尔被批评家认定为他的陪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这部小说是以尼柯尔与其父亲的乱伦事件为核心,按照弗洛伊德的经典叙事结构"原因、结果、谴责"来叙述故事的,解读尼柯尔的思想意识对理解小说的主题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以心理分析叙事学的理论来分析尼柯尔的意识密码,还原出逐渐走出"恋父"阴影、寻求精神独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过年"的"年",有两种解释:一般认为:"年"字在甲骨文里是个象形字,表示"人"用肩扛"禾"。本义为"收成"。《说文》:"年,谷熟也"。在北京有"祈年殿"。因此,人们庆"收成"、吃新谷叫"过年"。但是收获季节一般是在秋天,为什么吃收成物的"过年"却在寒冷的初春或冬天呢?似乎说不清。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过年"的"年",有两种解释:一般认为:"年"字在甲骨文里是个象形字,表示"人"用肩扛"禾"。本义为"收成"。《说文》:"年,谷熟也"。在北京有"祈年殿"。因此,人们庆"收成"、吃新谷叫"过年"。但是收获季节一般是在秋天,为什么吃收成物的"过年"却在寒冷的初春或冬天呢?似乎说不清。  相似文献   

20.
“克林顿经济学”的核心是以有计划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重振美国,实现“美国梦”。美国新总统克林顿2月17日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讲话,全面阐述了新政府的一揽子经济计划。在美国历史上,总统《国情咨文》通篇只谈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