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鄂东南方言语音面貌非常复杂,其形成的原因,相互间的影响及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尝试就《切韵》音系山咸摄舒声字今读的韵母这一具体问题对鄂东南方言东片各点进行共时平面的比较研究,在分析各方言点山咸摄舒声字今读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中共性特征与各自差异。  相似文献   

2.
介绍文水方言内部五点咸山摄舒声字读音现状,并归纳其演变规律,认为其音系结构的调整是通过非平行演变和“无中生有”的方式实现的。在地域上呈现出中间慢、四周快的特点,细音字演变的速度最快,洪音中最先变化的是山摄合口字和开口见晓组字。文水方言[-n]韵尾消失,保留[-耷]尾,符合北方大多数方言阳声韵韵尾脱落的顺序。  相似文献   

3.
介绍文水方言内部五点成山摄舒声字读音现状,并归纳其演变规律,认为其音系结构的调整是通过非平行演变和“无中生有”的方式实现的。在地域上呈现出中间慢、四周快的特点,细音字演变的速度最快,洪音中最先变化的是山摄合口字和开口见晓组字。文水方言[-n]韵尾消失,保留[-η]尾,符合北方大多数方言阳声韵韵尾脱落的顺序。  相似文献   

4.
山西汾西方言古知庄章组字今读一般都读为ts类声母,只有来自古合口章组的一部分字今读f声母。读f声母的章组字,其实是古知二庄与知三章两分格局的遗留,也就是说,汾西方言是古知庄章组声母合口两分型的方言,这种情况在山西方言中是极为少见的一类。  相似文献   

5.
湖南岳阳县方言音系及其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岳阳县方言的音系以及赣语、湘语的区别性语言特点,指出:岳阳县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舒声不送气、入声送气的现象,是唐宋以来江西移民带来的古全浊声母不论平仄皆送气的方言影响当地古全浊声母不论平仄皆不送气的方言的结果;此外,岳阳县方言处在赣语、湘语的交界地带,因此,把岳阳县方言划为湘语、赣语之间的过渡性方言也许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鄂东南地区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语言上则处于官话、赣语和湘语三大方言交换地带。方言间的互相接触与影响,使鄂东南方言呈现出方有边缘地带与过渡地带的语言特色。在湖北省内,公认鄂东南方言最难懂;而鄂东南地区内部,县与县之间语言分岐也相当大,以至不仅个别字词的读音和用法有异,而且语言系统也有不同。这就造成了交际和通话的困难。在社会日益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这种交际障  相似文献   

7.
湖南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今有读[m-]声母现象。这些读[m-]声母的古喻母字只出现在山、臻、梗摄的合口呼中,其余各摄的古喻母合口字今都读零声母。从洞口县山门、醪田话古喻母合口字读[m-]声母与读零声母音节的声韵母比较推断,山门、醪田等地古山、臻、梗摄喻母合口字原来声母是零声母、韵母是撮口呼[y]介音韵母,韵母中的[y]介音拢圆摩擦进一步唇化产生了双唇音声母[m-]。  相似文献   

8.
徐建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36-138
太湖方言属赣方言怀岳片。古全浊仄声字在太湖方言中的今读存在三个历史层次:古江淮官话残留的底层,赣方言语音层,与普通话、江淮官话接触形成的语音层。  相似文献   

9.
中古的影、疑、喻三母所属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大多读零声母,其分化演变情况已然成为判断官话分区的区别特征。在法库方言中,此三母的读音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梳理了此三母的音变历史,对其一些常用所属字在法库方言中的今读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发音特征;再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及移民历史,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探究了法库方言语音演变特点及其成因;最后总结出了影、疑、喻三母在法库方言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一般都认为一等字古无腭介音,三等字古有j介音,洪细区别巨大。但温州方言中有好些一等字读如三等,又有好些三等字读如一等,打破了它们的畛域,其中尤以流摄字为显。这一现象,很值得注意。一等读如三等的字 1.1 温州流摄字除唇音字异化外,都读-u尾韵,一等候韵一般读-au,三等尤韵精知照组读-(?),尤幽韵见系读-jau,来母读-(?),例如(由于印刷原因,本文以ng表η以nj  相似文献   

11.
连南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其境内粤语属粤语勾漏片。连南粤语共有声母17个,韵母75个,声调8个。与广府片粤语的代表广州话相比,连南粤语最突出的特点有:古全浊声母清化不送气;拥有内爆音6、d;少量古清母字作[t^h]声母;唇音韵尾消失,古咸山摄、深臻摄今读合韵;古浊上今读绝大多数归阴去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历史文献、普通话和汉语方言材料,论证了寿县方言表"丢弃"义上声词[p 24]的本字是古全浊上声字"拌"。今读上声的"丢弃"义是"拌"字本义,这个意义的"拌"在属于古楚国的汉语方言中原官话核心地区仍然使用。"丢弃"义"拌"字在兼并"秚"字的"搅和"义时处于"古全浊上归去"的历史音变时期,从而产生了本义今读上声而后起义变读去声的音变规律例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大荆方言属于湘方言的长益片,它在语音上的特点主要有:古代全浊入声字一般读送气清音,果摄有元音高化现象,古去声演变为阴去、次阴去、阳去三个调类。由于声母送气,次清去从清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调类:次阴去。  相似文献   

14.
中古入声在今衡山前山方言中的归调及演变情况是:绝大多数古清声母入声字、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及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入声调;部分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和少数古次浊声母入声字因"调值相似"读上声调。此外,还有少数非常用的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归调跟普通话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三字杂》的用韵,有一定的特色,其所体现的读音可以与今洞口方言尤其是山门话语音相印证。此外,通过分析其韵脚字,还可以考证方言本字以及订正错别字。  相似文献   

16.
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屯堡方言阴平调值是中平调33,是明代汉移民语音的底层;周边方言的高平调55,是清代汉移民语音叠置覆盖的结果;其余方言的次高平调44,则大多是中平调受到高平调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过渡状态.入声归并上,屯堡方言全浊入声归阳平是填补舒声空位的结果,这与周边方言显示出很强的一致性;而其次浊声母和清声母入声字归阴平,这属于明代汉移民语音中的底层成分;周边方言乃至西南官话中这些字归阳平,则是清代汉移民语言对该方言进行重叠覆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中古入声在内陆闽语的演变情况,首先统计各方言今读声调的字音数的分布比例,把握古入声在方言中的演变大势;然后以声母今读保留浊音的石陂方言为纲,依古声母清、全浊和次浊三类顺序,分析文读和白读两个层面的情况;同时对次要对应情况也进行考察,勾画出文白层次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双庆、万波先生认为“辫”字赣方言读阴平不送气不合理,主要理由是所列赣中西部地区方言中的全浊上声字无有一个读阴平不送气,由此断定它另有反切来源:清声母帮母。本文认为“辫”字只有一个来源:浊声母并母,并且认为两位先生的材料和推断不够真实。“辫”读阴平不送气的原因是受普通话影响,方言的语音变化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方言句首使用语气词情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首有语气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匿迹。只在少数方言中仍有留存。对闽南方言、遵义田坝仡佬语、平阳瓯语和鄂东南方言中的句首语气词及其主要用法作简要梳理,概述句首语气词句法特点、语气与语气词的匹配、语气变化与音变以及语用功能,概括各地区句首语气词使用的异同。以期对方言语气词研究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20.
晋南方言开口三等“药”韵字不同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现代晋南方言开口三等“药”韵字的读音是在入声韵尾消失并入“果”摄后,主要元音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