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压电法对血液凝固动态过程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铁安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5(2):23-28
研究了在石英晶体电极上微滴血的血凝过程,测定了在血凝过程中压电响应的特征曲线,提出了描述血凝过程的特征压电能参数。 相似文献
2.
血液凝固过程压电响应机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在压电晶体上的凝固,伴随晶体表面质量,粘弹性应力等性能的变化,由血凝阶段的夺电参数变化规律,和血凝过程的生化变化,并注意到压电传感最敏感部分为其他极表面,阐明了血凝三个阶段的复杂压电响应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压电传感方程,及从血凝压电特征曲线上提取血液流变学的信息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温度。 相似文献
3.
主要讨论由粘弹性柱所定义的动力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首先构造了动力系统的Lyapunov函数,利用Q阶单步方法将原系统化为离散动力系统。证明了离散动力系统地拥有一个吸引A(h),并且在h→0^+时,A(h)→。最后利用得到的结果给出了粘弹性柱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4.
作者利用刺激、切断与药物阻断蟾蜍迷走神经的方法,探讨迷走神经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刺激迷走神经和注射Ach均使血液凝固加速,切断迷走神经与阿托品阻断时血液凝固延缓,交感神经对血液凝固无影响。提示蟾蜍的迷走神经对血液凝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肢体创伤患者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36例严重肢体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检测2组伤后治疗前、治疗后1、3、7d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组于治疗3、7d后上述检测指标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肢体创伤患者凝血系统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投资动力系统的一个非线性半离散模型,并讨论了半离散系统解的存在唯一性,给出了线性半离散系统稳定的一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刘纪芹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181-183
利用控制理论讨论了开环经济系统:改进的动态乘数——加速数模型的输出反馈控制问题,从而得出该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设计一个输出反馈控制G(t)=HY(t),使开环系统由不稳定变为闭环系统稳定,并给出了可以实现输出反馈控制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建立制冷系统动态过程数学模型是实现制冷装置优化控制的重要基础.制冷蒸发器是一类过程复杂的两相流动与换热系统,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其精确的机理模型难以建立.该文通过熵方法和竞争学习算法对输入空间进行聚类,利用递推最小二乘辨识算法(RLS)确定模型的结论参数,实现了蒸发器动态过程数学模型的在线模糊辨识.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模糊辨识方法对于制冷系统蒸发器在线建模过程的有效性,所建立的模糊规则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辨识精度,同时还具有较为理想的泛化性能和在线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免疫学中的一个基本数学模型——血红细胞系生成的数学模型.证明了这个含时滞的反应扩散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整体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非负有界性,平衡解的存在唯一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热轧带钢层流冷却系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某热轧厂为例 ,介绍了热轧带钢层流冷却控制的数学模型 ,主要包括空冷模型、水冷模型、前馈模型、反馈模型、自学习模型·研究了PID算法和Smith预估器控制器在反馈控制中的应用·从现场实际应用效果来看 ,模型简单实用 ,卷取温度基本上被控制在目标温度上下限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球磨机制粉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及其MMS仿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钢球磨煤机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的数学模型,仿真程序与仿真结果。仿真程序ACSL语言编写,求解微分方程采用MMS(1)推荐的Gear(5)方法。模型按照MMS的要求实现了MMS的模块化,该模块称为DTM模块,可作为MMS模块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一类无阻尼时滞非线性系统的可镇定问题 .利用系统状态全维 Luenberger观测器的设计思想、L yapunov- Krasovskii泛涵法和分离原理 ,在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的基础上得到了全维阶动态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14.
论数学模型在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淑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6(3):106-109
从理论上阐明了在信息系统中引入数学模型的必要性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并且以实际的会计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模型库、方法库、格式库、数据库等结构构造具体的应用,从而使应用软件具有简洁、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来适应系统环境及用户业务需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混杂动态系统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杂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近年来新兴的领域.介绍了混杂动态系统的建模、分析与综合以及仿真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这些应用中一些技术和理论上的难点和研究方向,探讨了混杂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已有模式的检视分析和我们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思考,本文构建了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动态系统模式.此模式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①将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细分为具有数学学科特点、彼此联系密切的八个阶段;②解析出数学认知结构对各阶段的认知作用方式与实现机制;③刻画出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作用方式;④揭示出数学问题解决过程模式的本质是双循环与监控的动态系统.这一模式较好地弥补了已有模式的不足,客观地模拟与解释了数学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控制系统中利用非线性双环反缋使非稳定系统成为稳定是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本文就此作了研究.为便于分析及硬件实现,这里采用了近似于铁磁电感特性(不包括饱和部分)的分段线性双环反馈.在参数域内详细分析了平衡点的特性;重点研究了反聩参数对该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观察到该系统动态行为中明显的混沌现象以及混沌吸引子的自相似结构.最后,在理论上严格地证明了该系统中混沌现象的存在性.从而说明,为避免此类系统中混沌现象的出现,必须选择恰当的反馈参数.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检测15例OJ患者手术引流前及引流后第2、5、10日血浆中抗凝物质蛋白C(PC) ,凝血因子vW因子 (vWF)及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GMP-140)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术前PC水平OJ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vWF及GMP-140明显增高(P<0.05)。术后vWF及GMP -140随PC的上升而下降并渐恢复到正常。OJ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 ,与肝损害、内毒素血症有关。及早胆道引流有助于消除高凝状态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考虑三模Lorenz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及其数值模拟,证明了该方程组吸引子的存在性,并分析讨论了其全局稳定性,数值模拟了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三模Lorenz系统混沌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