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得”     
“得”在现代汉语中代表了几种不同层级、不同类属的语言单位,各具不同的功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得_1”是一个半虚语素,是判别动词词性的后缀之一,表示“已经得到”的意思.“得_2”是一个普通的能带宾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功能,表示“拿到”、“占有”的意思.“得_3”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能愿动词,表示“要”或“可以”等多种意思,除具有一般能愿动词的语法功能外,还可以充当可能补语.“得_4”是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语与补语之间,充当补语的标志,对补语的语用意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时量补语句中,当谓语动词具有持续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了动词的未完成体意义;当谓语动词具有瞬间性特征时,句末的“了_2”表述的则是动词的完成体意义。就时量补语句言,其谓语动词必须是动作动词,时量补语必须表时段,否则,就不是本文所论述的时量补语句,“了_2”的两种体意义也无从表述。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表示过去和完了的词语,同时随着动作、状态的实现与完成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陈述语气。下面分析一下汉语的“了”和日语的“タ”在用法上的一些异同,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国语言间的这一联系,正确地进行翻译。 汉的语态助动词“了”,大致分为两种用法:表示动作的完成,通常以“了_1”表示,“了_1”一般用在其动词后、宾语前;表示事态发生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用“了_2”表示,用在句末,有一些语法书称其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4.
汉字“得”在普通话里有三个读者“de”、“de”、“dei”。其性质用法十分复杂.语法学界也时有争议。达成共识的只有下列用法。一、得de助词1)洗得干干净净的22)树木绿得可人心意Z3)你看你愁得。例1)是动词带补语,例力是形容词带补语。“得”作为补语的标志,连接谓语和补语,是最具普遍性的用法。对中“得”后的补语没有出现。“动词(形容词)十得”这种格式有“无法形容”的意味,相当于“动词(形容词)十得十这个(那个)样子。”H、得就i助动词1)完成这幅画,得多少时间。对这事还不得商量商量。这种“得”多用于口语,表意…  相似文献   

5.
日语被动句中助词“に”的关系语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语被动句中出现的助词“に”,不仅有表示被动句中施动者的关系语义,还有表示其它的关系语义,这样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从“に”构成的词素中词的类别及谓语动词需要哪种补语入手,通过例句辨析被动句中助词“に”的种种关系语义,力求翻译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玉如意》是清代乾隆年间严振先著的一部具有泰兴方言背景的长篇章回说唱本。其中"把个"式处置句出现频率较高,其特点是:"把个"句基本上都是零主语的后续句;"把"的宾语为施事,谓语动词多为感觉类心理动词或不及物动词,补语以情态或程度为常;"把"的宾语为受事,谓语动词多为及物动词,补语以结果为常。"个"的作用在于使"把"的抽象宾语具体化、有定宾语特指化和凸显专有名词宾语;"把个"句具有较强的反常性和主观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被字小句进入定中结构后存在三类主语后移现象,即,主语后移A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主要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主语后移B类,修饰语中的谓语动词以带状态补语、处所补语、结果补语和宾语的居多;主语后移C类,数量极少,多数动词后带宾语。"被NP2VP的"结构,以主语后移A类居多,都指向被字小句主语,且多数指称的是"人",中心语都可补出,属"的"字结构后面省略的现象。方位短语中被字小句的谓语动词以光杆形式和带结果补语的居多。实际能进入动态定中结构的复合被字小句数量很少,主要是句式Ⅱ(被所格式),"被NP2VP的"结构和方位短语都比较排斥复合被字小句。  相似文献   

8.
贵阳话里有一个动态助词“倒”,本字待考.这里暂用同音字“倒”代替。1.“倒”的性质和作用1.1贵阳话的动态助词“倒”读作[tau]①,同北京话的动态助词在读音上有明显不同,北京话中的动态助词都念轻声,而贵阳话不仅“倒”这个动态动词不念轻声,其他动态动词也不念轻声。1.2贵阳话的动态助词“倒”主要用在动词以及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的继续,动作正在进行。例如:(1)伞我拿倒嘞。(2)我正写倒嘞。(3)外面下倒起雨嘞。(4)外面黑,你慢倒点。例(1)“倒”放在动词之后,表示状态的持续;例(2)“倒”与时间副词“正”呼…  相似文献   

9.
利用“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搭配数据,分析现代汉语动词和趋向补语的结合情况和结合方式等。研究发现:简单趋向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均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使用情况不尽相同;能够带趋向补语的动词数量并不多,这些动词带趋向补语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有的古代汉语语法书把“属之昭奚恤”(语见《战国策·楚策》)解释为双宾语句。我认为“属之昭奚恤”应该是“动词 宾语 补语”的结构关系,把它解释为双宾语句是不够妥当的。为了便于问题的叙述,我们把“属之昭奚恤”的结构形式简称为“动之名”结构。在古汉语里,这种“动之名”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中“A 之与 B”结构的形成。为此,本文首先将连词“与”分为表相与的与_1和表相比的与_2。这样,“A 与_1B”和“A 与_2B”在与的语义上,及其结构的语法功能和其所在句的句型上形成差异。而“A 与_2B”正好和“A 之与 B”相同,由此推说:“A 之与 B”经由了“A 与_2B——A 之与 B”的形成过程。认为“A 之与 B”中的“与”和“与”的介词向连词过渡无关。“之与”实际上是对与_(1/2)分类和分流的结果。其完成时期在战国初期至中期,其代表作是《墨子》。是《墨子》时代“明同异”的表达需要促成了这一分类和分流。  相似文献   

12.
“准宾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宾语”这个语言单位,在一些语法著作中多被处理成“补语”了,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补语和宾语的术语不同,重要的是不同的分析法关系到研究者对动词和它后面的时量或动量的结构关系的不同认识。本文就重点讨论“准宾语”问题,并将集中在“动量宾语”和“时量宾语”上。  相似文献   

13.
助词“得”在长阳方言中用法多样,本文认为长阳方言中的助词“得”来自动词“得”的虚化,并兼有半虚化用法,可以充当能性补语和动相补语.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一向认为“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是“用来补充动词或形容词,回答‘怎么办’、‘多少’或者‘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等问题的动词或形容词的后置成分”。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从语法结构上看,补语是置于动词和形容词之后的成分;第二,从语义上看,补语是从不同角度对其前面的动词加以补充说明的。由于补充的角度不同,补语从语义上可以分为结果补语、程度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时间补语、处所补语、可能补语等等。  相似文献   

15.
存在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式。它的典型结构方式是: 处所词语+动词+着+名词性词语例如: (1) 床上躺着一个人。 (2) 地上堆着许多白菜。 (3) 天上飞着一只鸟。 (4) 大街上跑着两辆汽车。根据句中动词是否表示动作行为和这行为是否在持续,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两类。例(1)(2)中的“躺着”和“堆着”只表示人或物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动作行为在持续,故这两个句子为静态存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壮语中,“kwa^33”’在句子中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和语气词。“kwa^33”的这五种用法不是一开始就并存的,傲谓语是“kwa^33”的最初用法,其他四个用法是动词语法化的结果,其语法化的路径可能是:动词→趋向补语→介词→体标记→语气词。  相似文献   

17.
"早"用在动词后作补语,有结果补语和状态补语两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本文从形式、语义、语用的角度区分"早"作结果补语、状态补语、状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稍微”+动词+响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稍微”及其呼应成分修饰动词时的语法结构,说明各自的意义、用法和特点。根据动词的可饰范围,将动词分为六类进行考察,阐述各类动词与“稍微”及其呼应成分的组合关系。指出动态动词可饰范围广,可以接受“稍微”及其各种响应成分的限制;静态动词可饰范围窄,一般只接受一部分补语修饰,有的动词则与“稍微”及其修饰构造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9.
“够呛”作为从方言发展而来的词汇,在语言使用的各种场合都有大量用例.“够呛”由“够”和“呛”的认知语义通过概念整合机制创新发展而来,具有[+否定]、[+超出承受范围]和[+难度大]之义.“够呛”在句中可作形容词、准副词和程度副词.“把(被)+主语+动词+得+够呛”结构的源构式是“动词+得+宾语+补语(够呛)”.“够呛”语义的虚化导致其语法功能变化,“够呛”演化成能凸显事物性状程度深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上古汉语里判断句不用系词”和“是”在先秦典籍中不做表“决断”的动词用的观点,举例说明:先秦有使用“是”作动词用的判断句;同时,对某些“是也”句和复句中的“是”的动词功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