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院校艺术类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以韶关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类大学新生是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其专业的独特性,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为做好地方院校艺术类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对韶关学院艺术类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心理测量,分析艺术类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开展艺术类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特定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以及环境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大一新生又是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本文以大一新生为主要对象探讨他们常见的心理矛盾及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卫平 《甘肃科技》2014,(5):124-125,98
为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2013级的1863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显示SCL-90阳性检出率为33.55%,UPI阳性检出率为33.17%;男、女生在焦虑、恐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方面差异显著。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UPI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显示:大一新生中心理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占到全体新生的一半以上,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人际、意志力、自信、神经衰弱等方面。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建议从心理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和构建心理危机"三级"预警机制等方面来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晋中学院2006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采用UPI问卷对2458名2006级新生进行了心理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尚佳,有56.39%的学生心理状况正常。但是也有12.69%和30.92%的学生分别有重度、轻度的心理问题,有29.86%的学生提出咨询要求,这说明我院大一新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专生的心理健康况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和提高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面设计,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长春市某综合性大专院校90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该校大专生SCL-90量表4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5)。40.9%的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得分不低于2分。女生较男生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大二和大三学生低。结论大专生特别是女生或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罗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9,(18):221-221
本文利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广东省某高职院校20名大一新生的交流恐惧程度进行调查,了解高职新生交流恐惧的基本情况、产生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恐惧,应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新生的交流恐惧。  相似文献   

8.
新余市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琦  江燕 《新余高专学报》2009,14(2):104-108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余市6000余名民办和普通高校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偏执等方面健康水平较低。鉴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应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9.
较之于普通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心理困惑问题比较多,普遍存在着源于个人、家庭以及学校等多方面的困惑。该文对目前高职院校入学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就如何进行解惑,总结了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没有明显的问题体现;不同年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有差异,应该重点关注对大一新生的社会支持体系;纯粹的金钱客观支持会降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采用形式多样的社会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大一新生入学后,会度过一个校园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里,每个大一新生要学着适应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繁重的大学学业、新的交际圈子,学着认同专业和学校,步入成年早期。如果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就会出现新生校园适应期危机。面对危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寻求和建立多样化的支持源、进行入学适应期集中教育、重视适应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并重点帮助适应期危机严重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隋鹏 《科技信息》2011,(15):J0142-J0142,J0141
文章从大一新生适应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大一新生适应期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一新生适应期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SCL-90为工具调查芜湖市某3所大学283名新生和某两所中学232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和高三学生心理卫生善普遍比国内常模要差,大学新和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症状显著高于高三学生,但后者的焦虑,敌对性症状明显比前者高。结论应在大一和高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相似文献   

14.
王玲  张飞  党渭平 《科技信息》2011,(24):I0073-I0073
学会适应大学生活,是大一新生的必修课,也是新生辅导员面临的重要考验。新生入校后,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准备不充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还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正常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如何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展开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取随机整群抽取的方法,对广西某高校2014-2016级大一新生7930名同学,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14-2016年新生的SCL-90的统计学价值(P值均0.01)主要体现在总分、总均分以及各项因子分差异上;该高校不同校区近3年来入学新生的恐怖因子得分(1.44±0.44)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1.3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年新生的咨询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人际关系交往、家庭问题和职业发展是咨询求助的主要类型.结论:该校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高,变迁状况总体较为平稳,新生心理问题差异程度和心理问题求助率逐渐增加,因此加强心理健康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地方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在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量》研究了782名大一学生,结果为:1.地方院校大一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4.7%。2.地方院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差。3.地方院校大一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专科学生不如本科学生。4.地方院校不同籍贯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城市学生不如农村学生。地方院校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1996年6月至2010年6月阜阳师范学院972名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的问题,结果表明,学业、人际关系、情绪三方面问题居前,大一新生咨询人数多于其他年级,女生多于男生。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朋朋 《科技信息》2013,(23):229-229
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证。本文针对医学院校大一新生的特点,分析了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加强大一新生学风建设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新生对于高校学习与生活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心理。同时,教育改革、社会的变革,在给大学生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不少大学生产生了一些社会心理问题,并常以焦虑、抑郁等形式反映出来。过多的焦虑会影响大一新生对高校的正确认知与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的会导致焦虑性神经症,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这就要求高校关注大—新生这一特殊群体,了解当代大学新生焦虑心理的现状、原因及寻求相应的对策,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了解专科类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影响因素。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高职高专医学院校756名大一新生,对其心理健康进行了问卷调查。专科类医学新生的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高达38.6%;以各因子分≥3为标准进行筛选,人数占比排在前5名的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恐怖、抑郁和敌对;中重度心理问题占比女生高于男生(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精力、声誉获取、母亲学历水平和男性性别是医专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医专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应提高母亲的学历水平,增加对女性大学生的关爱,改善医学生的心理韧性和对他人评价的关注,可以提高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