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讨论按预应力度法设计超静定结构的计算过程,提出初内力预应力度法而不引入主弯矩,次弯矩概念,并给出工程实例的计算,本方法具有计算简捷、概念明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现有预应力混凝土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中对次弯矩的考虑 ,文章阐述了在特殊布筋形式及高次超静定的井式梁结构中 ,次弯矩的形状、大小、正负均不同于一般连续梁和框架结构 ,次弯矩不再是对支座有利对跨中不利 ,次弯矩图在支座间也可能不是直线 ,指出了有关技术规程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林雨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4(4):470-476
讨论超静定预应力多跨连续结构在考虑摩擦损失等影响时,预应力场所建立的有效预应力或有效预拉力的分布,推导出等效荷载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邓通发;刘平平;肖佳明;王超众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5(1):22-28
由于侧向约束对超静定结构中预压力的传递以及二次内力产生的影响,有侧向约束的框架梁或连续刚构桥的预应力次内力计算比无侧向约束的连续梁次内力计算更为复杂. 文中提出一种计算思路,把预加力分解为侧向约束引起的作用在柱上的预压力损失及作用在梁上有效预压力,结合等效弹簧模型及简化结构计算侧向约束预压力损失引起的次内力,利用约束次弯矩法计算有效预压力引起的次内力,然后进行叠加计算总次内力影响. 通过实例分析了有侧向约束对框架结构二次内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影响随着梁柱刚度比减小而增大,忽略侧向约束预压力损失引起的附加二次内力影响是不合理也不安全的,文中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实际中的精度要求,有助于预应力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内力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PPC超静定结构变矩周幅的研究中工斗延性,使得结构满足载力要求的弯矩调幅限值可以由理论计算求得,。在弯矩调幅的取值上,考虑了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限值和初绞出迟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PPC超静定结构弯矩调幅的研究中引入曲斗延性,使得结构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弯矩调幅限值可以由理论计算求得.在弯矩调幅的取值上,考虑了使用阶段裂缝宽度限值和初铰出现迟早的影响.最后给出了PPC超静定结构弯矩调幅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将在超静定结构中产生次内力.本文基于结构分析中的力法原理,对预应力杆单元进行了分析,推导出计算具有任意曲线形状的预应力筋和沿预应力筋纵向具有任意分布的预应力所产生的杆单元固端次内力的积分表达式.推导直接从次内力产生的机理出发,因而力学概念清晰. 相似文献
10.
11.
提出超静定预应力结构的综合内力预应力度概念,即预应力筋的等效荷载产生的预压应力与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的比值.将预应力梁当作压弯构件,提出相应于该预应力度的截面设计方法,从而避开主、次内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解等截面静不定梁的通用矩阵方程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五一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9(2):75-79
通过梁的弯矩方程推导出解等截面静不定梁的通用矩阵方程组,适用求解各种类型的静不定梁的约束反力和弯曲变形,且易于程序化和计算机处理。 相似文献
13.
14.
预应力索结构位移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索杆体系矩阵分析的基本理论,借助优化方法,提出了预应力索结构的位移控制方法.在保证预应力索结构各索段一定的预应力水平且不致松弛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结构中某些索段的长度,来达到控制节点位移的目的.此方法可应用于精密结构的形状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俞瑞荣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55
以力法为基础,用简支梁作为基本结构,通过简支梁弯矩图的面积及其形心位置推导得出固支梁固端弯矩计算的一般公式,并指出该公式在其它单跨超静定梁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