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利虽已被国家确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户业,但中央和地方在政策措施上还未能落实配套,还未形成完善的投资法规体系,水利投资不足仍然是当前制约水利建设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黑河市的情况亦是如此泪此,我市水利投资体系必须进行改革,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我市水利投资领域,调动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多方开辟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按照“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谁受益、谁负担、谁主管”的原则,尽快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系。如何建立我市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水利投资体系呢?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考…  相似文献   

2.
<正>在股神巴菲特与人工智能之间,如果来一场"谁更会投资"的较量,谁能笑到最后?在人工智能大放异彩的今天,答案仿佛呼之欲出。2018年,人工智能已经从各个环节介入金融领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投资界的"AlphaGo"——智能投顾,真的能为投资者带来超过巴菲特投资回报的投资建议。什么是人工智能?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核心是智能主体(Intelligent  相似文献   

3.
方竹兰 《孝感学院学报》2002,22(4):10-13,65
遵循谁投资谁所有的思路不能真正改革国有制。要确立国家是国有制经济中宏观劳动者的新思路。确立国家与企业之间是平等谈判的劳动者关系,运用劳动分工关系理论解决国有制经济面临的深层矛盾。  相似文献   

4.
港口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港口规划;港口建设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相衔接;遵循"谁投资,谁受益"原则,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在港口建设中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还必须做好辅助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
谁来投资——鼓励有产者为有劳者造饭碗靠国有企业投资来创造就业机会?1996年国有企业亏损18个亿;1997年国有企业盈亏相抵又是净亏损,净亏损293亿;1998年1~9月又是净亏损,478亿。靠外资帮我们造饭碗?中国不是新加坡,单靠外资来增加就业机会是很有限的。靠政府投资安排就业?  相似文献   

6.
任亚成 《科技资讯》2011,(34):137-137
近几年来,西渚镇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指导,重点培育了一批以茶叶、苗木、果品等为主导产业的农业骨干企业和特色基地,放大了农业资源优势,有力提升了农业经济水平。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节水灌溉工程应由政府和农民共同投资,但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而投资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因此选择农业骨干企业或农业特色基地先行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应用,从技术和资金保障上都比较有优势,从而来提高农民的认识水平,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乡镇企业管理和财产权属。乡镇企业设立后要到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是本法的一项新规定,主要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掌握乡镇企业的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情况,本法规定:乡镇企业依法办理设立登记后,由登记机关级人民政府的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法第二条的规定予以登记备案。乡镇企业改变名称,住所或者分立、合并、停业、终止等,依法办理变更登记,设立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后,应报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乡镇企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城市开办的企业或者其分支机构,依照本法规定的原则,对其按乡镇企业进行管理、乡镇企业设立后,其企业体所划为城市的,继续对其按乡镇企业进行管理。乡镇企业的财产权属问题,总的界定原则就是: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企业的原则,所以本法第十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设立的乡镇企业,其企业财产属于设立该企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地区整体形象的代表。营造良好的环境,既是创业的基础条件,也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政策优势和硬环境逐渐趋平的今天,谁能营造更好的投资软环境,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当前临沧市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挑战和机遇并存,面临的各种困难和竞争更加严峻和激烈。研究投资软环境建设在我们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地区尤为显得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李颖 《科技信息》2012,(22):70-70
本文分析了葫芦岛市小农水的特点与性质,论述了小农水工程管理改革目标和原则,即以组建用水合作组织、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原则,组建用水合作组织,明晰所有权,是小农水利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农村水利体制改革要遵守的重要原则。论述了小农水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即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形式,加强经营管理,包括用水合作组织自己直接经营管理、聘用"能人"经营管理、承包、租赁和"拍卖"经营管理权等。  相似文献   

10.
西方七国东京会议宣布434亿美元的多边援俄计划,舆论鼓吹堪称热闹。乍一看,七国协调一致,计划颇为慷慨大度。稍一想,又觉并不尽然。应该援助俄罗斯,七国在这一点上确是一致的。克林顿说,援俄是“对我们自己的未来投资”。稳住叶利钦,使俄国的改革继续下去而不逆转,对西方各国的安全、经济利益或价值观念都是有利的。难于取得一致的是,谁出钱,谁承担“投资”重负及其风险。美国是这次援俄行动最积极的鼓动  相似文献   

11.
巴菲特他所信奉的集中投资原则,被许多投资者奉为金科玉律。但我们谁也不曾听说过巴菲特有什么管理学的理论。 但事实上,如果仔细研究他的投资原则,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原则也是企业家应该遵循的原则。我相信,用这些原则指导我们做企业,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做出令人吃惊的成绩来,就像运用巴菲特原则投资股市会取得超常的结果一样:  相似文献   

12.
为资本的通道中,乍一看起来投资中介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在获取风险投资的环节,你可以选择把商业计划书直接递交给投资家,他们将会在许多计划书中百里挑一。但投资家无法给予创业者更切实的指导。如果你认为你需要更多的帮助,你也许应该找一个投资中介。谁是投资中介目前的投资中介以风险投资中介为主。一位风险投资家把投资中介比作是”陪练”,风险投资家对企业的指导只能在”教练”一级,而更深刻细致的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3.
依据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学报的办刊宗旨、出版和发行、价值取向和价值体现等角度分析,认为学报只能是高校教师或行业研究人员用于进行学术交流的自给自足的物品,是非赢利的产品,因此,高校学报不能商品化。笔者认为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刊登广告或以其它产业养刊等措施不利于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应该是谁受益、谁投资。  相似文献   

14.
<正>"亚投行"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简称。三个字的简称,似乎正好对应着国内外关于亚投行的三大舆论焦点:国家、投资、机制。"国家"代表着热火朝天的地缘政治解读,即哪些国家参与、哪些国家观望、哪些国家抵制,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大国博弈、尤其是中美博弈;"投资"是经济性解读,即亚投行的经济前景,包括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投资热点国家、投资风险、投资竞争等。机制是指亚投行的运作方式,比如谁当行长、总部在哪儿、决策程序、否决权问题  相似文献   

15.
穆治锟过去是“稳定”压倒一切,现在是“发展”独领风骚。社会规制和度数的演变自在情理之中。当下如火如荼的户籍制度改革是国门洞开、改革深化的必然产物。中国只会更深地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之中而决不会相反。中国之“入世”是对民权民生民运的再度考验。意大利文艺复兴以降,冲决一切的全球化洪流成了又一次人的解放的伟大历史契机。谁高举起“人的权利是最根本的权利、人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发展、人的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这样人文主义的大旗,谁就能化腐朽为神奇,使人口压力之弊成人口活力之利。历史地看,严格的户籍制度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特点:资金雄厚,2亿元主投A轮成绩骄人,20余家项目全部运营稳定重点鲜明,大数据、大健康、移动互联网在万众创新的大潮中,资本容易找,估值容易炒,好项目确不好找。在大家竞相攀比融资额,鼓吹估值泡沫的时候,许许多多优质项目却更容易被遮蔽;当投资机构好不容易找到优秀的创业企业的时候,想要参与进去比拼的已不是资本,更多的是谁能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绩优投资就是一家专注于以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价值投资的年轻创投机构。杭州绩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产权与物权是截然分离的两个概念,产权是对物权的扩展和延伸。同时论述了人力资本的两大特性:一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主动性特征;二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相结合的特征。最后论述了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与人力资本产权的关系,提出以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主导的分散式对称分布的最优企业所有权,替代谁投资谁所有的集中式对称分布的现行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18.
 谁都承认, 21世纪将是一个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竞争靠科技, 科技靠人才, 人才靠教育。把“科教兴国”定为我们的国策也有好几年了。倡导科教兴国需要有投资, 需要各级领导乃至全民认识科技的价值, 需要有教育优先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产权与物权是截然分离的两个概念,产权是对物权的扩展和延伸。同时论述了人力资本的两大特征:一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主动性特征;二是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相结合的特征。最后论述了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与人力资本产权的关系,提出以人力资本所有者为主导的分散式对称分布的最优企业所有权,替代谁投资谁所有的集中式对称分布的现行企业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荐书     
正投资这种资源稀缺的行业,还需要什么评鉴能力,有钱即可。很欣慰的是,创业不是比谁钱多,比的是谁眼光准、脑子快、手段妙,用书面的语言来讲,就是:洞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而创业是拿自己现在的头脑和愿意付出的时间去换取未来的持续的稳定的回报。本书作者用了六年时间,接触了几十家创业公司,并参与了其中大部分企业的重要决策,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初始想法从成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