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研究和实践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虽然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城市及其规划的认识和实践存在一定差异,但仍然形成了两点基本的共识.(1)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之一;(2)生态城市实践和规划为城市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认为:规划缺乏恰当的功能定位、缺乏多学科的交叉整合和缺乏良好的公众参与,是国内生态城市规划面临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对生态城市规划趋势进行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对油气资源型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基础上,参照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市建设试行指标体系和目前国内外评价低碳社会发展的指标构成,构建本文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法得出低碳生态综合指数。以大庆市为例,评价其近年低碳生态城市建 设情况,分析评价结果给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周卫红  梅亮 《科技咨询导报》2013,(2):140-140,142
镇江地处长江三角洲,在区域发展的梯度中城市规模、经济总量等处于劣势,在长江三角洲城市面临“特色危机”的时候,镇江必须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条件,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才能在长三角中脱颖而出,赢得城市可持续发展.该文通过低碳生态城市概念和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研究,以及对镇江发展低碳生态城市的现状分析,提出镇江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生态化转型,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趋势.以郑州市为例,依据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低碳发展理念,构建低碳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对郑州市2000-2009年低碳生态城市进行综合评价,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低碳生态发展远景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综合指数呈逐步上升趋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0.9818.同时,对比分析郑州市2000年与2009年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成绩与不足,并运用SPSS提取主成分,分析影响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郑州市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在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低碳经济的基础上,进而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关系,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发展建设,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解析“双碳”目标产生的背景和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了低碳目标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从空间环境、绿色交通、低碳产业、能源循环利用、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危机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的共识,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积极应对生态危机是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理应重视的主要工作。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意识的认知和实践现状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生态主体平等及生态整体利益观、生物和谐相处及多样性发展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观、生态主体责任观及资源配置公平观。提供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标准并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张玉珍  洪小红 《科技咨询导报》2010,(17):141-141,201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变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已经给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人们都能有一个和谐安定的居住环境,"低碳生活"逐渐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共识。本文以"低碳生活"的内涵和特征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低碳生活和生态文明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而提出了打造低碳宜居环境的具体对策,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邱耀 《科技信息》2011,(11):I0390-I0391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低碳建筑在营造城市更加可持续的未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英国Bedzed太阳村等"产居一体.绿色低碳"开发模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发展低碳建筑,可持续地开发建设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薛孔宽 《科技潮》2008,(3):28-31
工业文明创造了现代城市,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经济能力的增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同时,工业文明带来的弊端和隐患已开始显现。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生态文明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现代工业文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不能沿着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跨越式地迈向生态文明才是正确的选择。生态人居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的理想目标,也将成为城市与乡村趋近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宝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宝鸡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等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小,空间环境紧张,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废"污染严重,生态问题愈来愈突出;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以生态重点工程带动生态城市全面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迟晓丽  郭虹 《科技信息》2010,(19):36-36,161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服装业的发展也要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生态服装已成为服装业发展的主要潮流.本文对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服装设计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生态服装低碳化的设计理念,为今后低碳服装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三峡库区发展低碳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文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文化的有关对策和建议: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低碳文化意识;健全政策法规,推进低碳制度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库区低碳产业文化;努力发展农村低碳能源文化;认真发展低碳技术文化;加强管理,促进库区文物保护的低碳化;发展以低碳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依靠低碳科技进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凝聚共识,共同实施和发展低碳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世界各国都把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低碳经济的投入越来越大。低碳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无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生态保护,都需要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的低碳生态城市,是一种在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本文探讨了义乌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从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生态建设、以生态景观为重点的人居生态建设、以生态安全为保障的自然生态建设、以科技与体制创新为理念的文化生态建设、以维护社会公正平等为机制的社会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探讨了以低碳理念指导义乌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军浩 《科技资讯》2012,(28):238-239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大趋势。煤炭和石油的消耗给各国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共识。在工业、建筑、交通体系的三个方面,其中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几乎占到一半。而这个比例远要高于我们日常的运输和工业领域。因此,发展低碳建筑在成了热门话题的同时也成为了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就通过如何发展低碳建筑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达到城市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国660多个大中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必将阻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危害也将更为严重。生态城市的构建为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弊病提供了途径和范例。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理念为中国生态城市的构建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的数量和空间规模也不断提高,城市越来越成为整体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客观深入地调查、分析和评估生态现状,为后续的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十分必要。文章从城市周边生态环境、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的生态类型以及"生态城市建设计划"等方面分析了洛阳城市重建自循环型生态系统的优势;在现代城市迅速扩张与工业大发展背景下,从洛阳城市建设带来的农田生态破坏、河道廊道生态破坏、森林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洛阳城市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类型和程度。  相似文献   

19.
马亚君  任佳佳 《科技信息》2013,(19):381-381,457
在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生态、环保"为特征的"低碳城市"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合理促进低碳经济,不仅不会制约城市发展,而且可能促进新的增长点,增加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改善人居环境,并最终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康平县2009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目前康平县的发展模式正处于生态赤字,生态安全受到胁迫。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保障康平县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积极建设生态型城市;控制人口数量和过度的城市化进程;保护和重建自然生态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