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测定水中痕量挥发性酚类的4-氨基安替比林(4-AAP)-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将含挥发性酚类的预蒸馏水样注入到载流中,与4-AAP试剂流混合,在K  相似文献   

2.
酚类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蕾  李卫忠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31-31,170
本文综述了目前酚类有机污染物质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筛选出的细菌种类及其生长特性,以及环境因素对其降解的影响,从而找出最适宜环境条件,提高含酚工业废水的处理效率。讨论了酚类降解菌目前在工业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沥青中酚类组分的浸出特性及其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中含有苯酚类化合物,考察5种沥青中酚类组分的浸出特性,分析浸出温度、浸出时间、除冰盐(NaCl)和pH值对沥青中酚类组分浸出量的影响,评价酚类组分对水体的潜在危害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评价浸提液中酚类组成.结果表明: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酚类组分的浸出量影响不大,且浸出量都低于地表水限定指标;在浸出温度为100 ℃,浸出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NaCl和pH值对酚类组分的浸出量影响较大,最大浸出量超过地表水限定指标;对水体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是挥发性的烷基取代的一元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武陵地区湖北省恩施州内特有的利川红茶和恩施绿茶中游离态、键合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川红茶中挥发性物质有52种,包括36种游离态挥发性物质和25种键合态挥发性物质,其中有9种相同挥发性物质;恩施绿茶中挥发性物质有56种,包括15种游离态挥发性物质和45种键合态挥发性物质,其中有4种相同挥发性物质。对两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香气活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构成利川红茶风味轮廓的重要组成是醛类、醇类和酯类;而构成恩施绿茶风味轮廓的重要组成是醛类、醇类和烯烃类。利川红茶中游离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为香叶醇和辛醛,键合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为水杨酸甲酯、α-柠檬醛和芳樟醇。恩施绿茶中游离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是辛醛和柠檬烯,键合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是芳樟醇和萘。对两茶叶香味轮廓分析发现,利川红茶的主要香气特征为果香和花香,恩施绿茶的主要香气特征为果香和化学气味。对两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分析发现,利川红茶与恩施绿茶游离态挥发性成分中酚类和羧酸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键合态挥发性成分中酚类、酮类物质的含量存有较大差异。希望研究对阐述茶叶香味的组成及风味物质的生成提供参考,同时为利川红茶和恩施绿茶的精深加工和品质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对补充营养寄主的选择机制,实现对该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理论指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了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及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及野蔷薇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小果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5类16种,并以C15H24为主,野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7类23种,并以C15H24为主;小果蔷薇和野蔷薇同时包含3类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野蔷薇醛类(最高)和萜烯类相对含量较高,小果蔷薇醇类(最高)和醛类相对含量较高;野蔷薇芳香烃类(最低)和呋喃类相对含量较低,小果蔷薇酚类(最低)和萜烯类相对含量较低。研究表明,云斑天牛补充营养寄主小果蔷薇和野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呋喃类、酚类、醇类、醛类、酯类、烃类和芳香烃类,其中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较高,芳香烃类和酚类相对含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酚类的分析方法较多,但普遍采用的是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分光光度法.本文对该方法测定外排水中挥发酚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定量分析玫瑰香橙果汁中挥发性成分,共检测出并鉴定出96种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包含酯类物质18种,含量为18.81%;醇类物质16种,含量为13.58%;酸类物质9种,含量为11.78%;酮类物质6种,含量为2.11%;酚类物质5种,含量...  相似文献   

8.
用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测水中酚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麦芽糊精修饰的酪氨酸酶碳糊电极构成电流型生物传感器测水中酚类污染物质的方法 .在外加电压为 - 1 0 0 m V( vs.SCE) ,p H值为 5 .4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在浓度为 2 .0×1 0 -7~ 1 .0× 1 0 -5mol/L的范围内电极与苯酚的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下限为 1 .0× 1 0 -7mol/L ,响应时间为 2 min.此电极对其他酚类物质如 :邻苯二酚 ,对氯苯酚 ,邻甲酚等都有良好的响应 .利用此种电极可用来检测工业废水中的酚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齐建 《科技资讯》2012,(16):108-108
针对某公司污水处理车间进水工业废水水质成分复杂,废水不但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而且难降解有机物比例较高,废水含有酚类、及油类,采用传统的生化工艺处理是不行的,必须选择适当的处理工艺和生化相结合,即预处理和物理化学+生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金色年华——一种有名的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选取3种不同酒龄的金色年华为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利用AC'Scent嗅辨仪测定其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嗅觉阈值,结合它们的含量计算出风味物质的香气活力值(OAV).SPME-GC-MS结果显示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有酯类(17种)、醇类(10种)、酸类(6种)、醛类(4种)、酮类(1种)、酚类(1种)和内酯类(2种).根据OAV值判断出不同酒龄金色年华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大部分GCMS检测出物质的OAV值大于1,表明它们对黄酒的气味可以产生影响.在3种酒龄黄酒中异丁醇具有最高的OAV值,其他主要的挥发性物质有异丁酸、乙酸乙酯和苯乙醇.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富集测定白酒中挥发性酚类的离子交换—衍生化气相色谱法。酒样调 pH 值为12.5,用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富集酚类,以盐酸—丙酮洗脱,洗脱液用二氯甲烷萃取并浓缩后,经五氟苄基溴衍生化,衍生物以30m SE-54毛细管柱色谱分离和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该法灵敏、干扰少、回收率高、定量结果准确。用此法测定了6种白酒中的10种酚类化合物,含量为0.02~1.15ppm,变异系数为4%~29%。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某纺织厂地块为例,布设11个监测点对地块内土壤和地下水进行采样、监测,共采集土壤样品37个,地下水样品4个。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镍、汞、镉、砷、六价铬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标准;地下水中六价铬、硒、砷、汞、铜、锌、镉、钠及挥发性酚类等含量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13.
Fenton试剂氧化机理及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分析了经典Fenton试剂法、光-Fenton试剂法和电-Fenton法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概述了Fenton氧化技术在处理酚类废水、焦化废水、印染废水和农药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Fenton氧化技术将沿着Photo-Fenton法、电-Fenton法以及和其他处理技术组合的路线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收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了6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5.11%,其中分离出烃类、酮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酸类,杂环类8大类化合物.在所分离鉴定的挥发性成分中,其百分含量在1.00%以上的化合物10种,分别为:丁酸、十六酸、十七烷、豆蔻酸、圆柏酸内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植物醇、1-乙基-1,5-环辛二烯、2-戊烯-1-醇、1-戊烯-3-醇.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影响机制及危害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了老白干老五甑工艺和三排净工艺2种原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分别鉴定出234种、253种挥发性成分。在2种原酒中共鉴定出27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85种酯类、35种醛类、44种醇类、11种酸类、35种酮类、5种酚类、8种醚类、9种呋喃类、11种缩醛类、8种含氮类、11种含硫类、3种内酯类和8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为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和癸酸乙酯。在老五甑工艺原酒中,醛类、酚类、含氮类和含硫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三排净工艺原酒的1.64倍、2.34倍、1.43倍和1.73倍,使得老五甑工艺原酒酒体更具青草香、麦芽香、烟熏味、烤香以及硫香,香气更加丰富;而在三排净工艺原酒中,酯类、醇类、呋喃类、内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老五甑工艺原酒的1.30倍、1.27倍、1.31倍、1.65倍和1.57倍,使得三排净工艺原酒更具果香、花香、甜香,香气更为清雅。  相似文献   

16.
根据GB-18186-2000的方法对味甲天牌高盐稀态酱油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态氮等进行了测定,使用乙醚为溶剂对酱油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外标法对酱油中的主要挥发性醇、酯、酸、酚类风味物质进了测定,结果显示该酱油中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含量较多,4-乙基愈创木酚也在产品中被检测出,它们分别为酱油的主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7.
文献认为,对高浓度含氨废水,只有用蒸气吹脱法处理才能去除。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气液交换法——压缩空气喷雾法,结果使工业废水含氨量从20000ppm下降到10ppm以下。该法简单、成本低。对含氨(或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废水处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同时蒸馏萃取(VSDE)和直接溶剂萃取(DSE)法对高盐稀态酱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离、浓缩,并利用气质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147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7种、醇类12种、醛类16种、酯类36种、呋喃(酮)12种、酮类13种、杂环化合物14种、酚类8种、吡喃(酮)6种、吡嗪类4种、吡咯(酮)3种、含硫化合物6种。研究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为酯、酸、醛、杂环化合物和醇类;其中酯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最多。此外,与日式和韩式酱油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相比,16种关键风味化合物在国产高盐稀态酱油中被检出。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程怀琴 《科技资讯》2012,(25):96-9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化工工业废水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由于化工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因此,我们必须要采用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处理好化工工业废水。本文粗略分析了化工工业废水的具体分类、化工工业废水的特点、常用的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以及化工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南京市紫金山24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24种植物中共检测出萜烯类、醇类、酮类、醛类、酯类、醚类、酚类及烷烃类等8类165种化学成分,其中,以萜烯和醇类为主。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白玉兰,其含量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71.99%;其次是扶芳藤(66.56%)、青桐(50.30%)及冬青(8.14%)。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冬青,其含量占挥发性物质总量78.53%;其次是黄连木(72.99%)、荚蒾(66.69%)、枫香(58.81%)、麻栎(56.10%)、香樟(54.46%)及白玉兰(7.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