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持续竞争优势:制度观,资源观与创新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观研究者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在不完全要素市场和不对称信息约束下获得和使用资源和能力上的异质性,异质性的存在导致了超正常利润回报的可能;制度观认为企业在社会标准、价值、公认适合的或可接受的经济行为的期望假设约束下生存和成长,它强稠企业的持续取决于企业的行为是依从惯例,为民认同;创新观认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的持续技术创新,其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和提高。不同观点在分析竞争优势时,各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1引言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简称CI)以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为主要内容,它既是一种产品,又是一种过程.作为产品,它是企业内外环境的一种信息,经过采集、加工而增值,并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作为一种过程,它是生产上述信息并使之运用于企业竞争的整个过程.竞争情报网站是竞争情报理念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产物,随着Internet的发展开始发挥重要作用.Internet是一个巨大的信息仓库,它是收集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等方面情报的有力工具,但是由于Internet信息庞杂、数量巨大,因此有必要对Internet上的竞争情报源进行分析研究,掌握获取竞争情报的技巧和方法,使各种竞争情报资讯为己所用,能够及时捕捉和利用网上商机.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来源。创新促进效应假说以及"创新陷阱"理论均不足以解释技术创新与竞争能力的动态影响。本文立足于非线性视角,在分析双元性创新对企业竞争能力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双元性创新与长期竞争优势和短期财务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波形变动关系。具体而言,探索式创新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以及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呈现出交替出现的局面。因此,企业需要根据波形变动规律将有限的创新资源在两类创新活动中合理配置,以实现创新耦合效应,继而促进企业竞争能力和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获取和提高利润一直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核心命题,但对于“超额利润从何而来”的认知却一直在更新。20世纪80年代,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和产业结构学派的追随者将超额利润的来源归结于产业结构要素,“规模经济”、“经验曲线”、“进入壁垒”等与产业结构息息相关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20世纪90年代,随着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等人提出“核心竞争力”,以及资源基  相似文献   

5.
市场环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所依附的空间,对企业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加入WTO意味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在此背景下,我国民营科技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构建了民营科技企业竞争环境的分析框架,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环境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其发展战略作了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知识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单靠内部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已日趋困难。因此,企业竞争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如何将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提高企业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和联盟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资本的基础之上。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到技术创新理论中,试图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创新”寻找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集群动力机制作为推动集群成长的根本动力,其主要功能就在于将集群的要素转化为显性的竞争优势,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是集群成长的标志。本文首先对企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述评,然后又考察了企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总结了这些研究对我国企业集群发展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大部分公司战略课程的核心,也是最受世人尊敬公司的成功秘诀。但如今,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已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行业也变得越来越松散和不稳定,而我们早已对幕后的推动力量耳熟能详:数字革命、一个"平"的世界、越来越低的进入门槛和全球化。要在快速多变的行业环境中保持领先,公司需要持续不停地开展新的战略行动,同时建立并利用多个瞬时优势。尽管单个优势的持续时间短暂,但多个瞬时优势组合在一起,能够保证公司  相似文献   

9.
如果按照布莱恩·阿瑟的技术“组合”思想,那么人类身体本能为所有技术提供了组合的成分。然而,技术组合的无限性与人的有限性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技术竞争的多样性特征促使稀缺性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沿着库恩的范式理论路径分析,技术范式发挥了掩盖或隐藏多样性特征的作用。多样性特征导致技术竞争与物种生存竞争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显著差异,由此对人类产生了两重显著的影响:一是导致人类丧失了达尔文式的进化机制,二是显著提高了人类的社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跨学科视角借助企业创新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复杂性科学和系统论等不同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与融合提出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内涵和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长期的根本性战略和途径是发展有效的基于能力的全面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逊曾经说过:“经济学中最优美的理论是比较优势。”他之所以这么讲,是与他早年的一段经历有关。萨缪尔逊当学生时,一位哈佛的同学要他在所有社会科学原理中,指出一种既正确又重要的理论。萨缪尔逊这个当时已经崭露头角的高才生,一下子竞被难住了,未能给出一个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此后30年中,这个问题一直薷绕在脑海中,直到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前一年即1969年,才找到了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答案。萨缪尔逊认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又重要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屈一指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竞争情报是当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四大要素之一,但迄今仍无公认的定义。文章基于经典案例和国家标准《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GB/T 10112—1999)探讨竞争情报的定义,指出竞争情报是竞争领域中旨在决策而将所需信息的搜集与分析相集成的方法论,是多种信息搜集方法的组合与不同信息分析方法的综合,所涉及的方法必须正当、合法。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从因素观点、结构观念和能力观点分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然后从竞争力的显性实力、隐性潜力、环境条件即经济竞争力、集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三个角度建立评价体系,通过这三个方面有机的整体,全方位描述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情况,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类的未来和国家的繁荣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及科技产业化。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科技发展的要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探索技术创新人才的成长成才过程,提出主要影响技术创新人才的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自身维度和资源维度,分析技术创新人才竞争力的N维超体积模型。  相似文献   

16.
婚配制度的进化一直是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一雌多雄制是动物界中最为普遍的婚配制度,指的是雌性动物有多个雄性配偶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企业、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跨国公司的优势日益从传统的规模和资本优势转变为网络、知识转移与创新优势。本文从网络和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四种基本创新模式,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创新主体之间关系的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优势构建和转移的方式,分析了中国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提出一种新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框架,论证了国家智能及其保障机制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创新优势战略成为首选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智能是国家决策和解决重要问题的能力,是集思广益制度汇集的学界、政界、工商界等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论证了社会科学、交叉科学和软科学的至关重要性.最后运用新型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框架和观点,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进行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盛夏的北京 ,闷热难当。只是在两场雷雨过后 ,空气才稍许清爽起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的“2 0 0 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 ,在今夏难得的这股清凉劲儿中 ,于 2 0 0 2年 8月 7日至 9日在北京召开。在去年“首届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们大多是从科学史出发,讨论集中在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上.本文立足于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各个时期研究主题及问题的转换来分析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对知识的结构学分析,为科学历史的动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主义学派以科学进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就的发展单元,关注理论之间的关系,倡导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联合.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