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安慎 《科技资讯》2013,(23):172-172
煤矿采煤是煤矿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如果煤矿企业不重视采煤环节的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必定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煤矿采煤生产中产生的煤尘是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威胁之一。如何做好煤矿采煤中的防尘管理,是当前我国煤矿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的岩土环境工程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结合已有的测试和研究成果,论述了火力发电厂贮灰场涉及的岩土环境工程问题,指出粉煤灰对大气和水源的污染是贮灰场建设和运行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岩土环境工程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对扬子石化贮渣场的粉煤灰进行了化学组成、渗透、级配、压缩、击实、直接剪切等一系列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对其基本的力学性质、工程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这种材料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矿尘,由于矿尘具有可燃性和爆炸性,一直是制约生产的灾害之一,为了最大限度的减低矿尘对煤矿安全生产以及施工人员职业病带来的危害,必须认真对待,采取有效地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贮灰场防渗层结构静力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针对灰水溶质运移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应用研制的混合防渗材料作为防渗层,通过有限元程序模拟贮灰场的实际运行条件,进行了贮灰场静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防渗层在灰场运行期间,沉降变形、应力水平及应变均不大,可保证防渗层及贮灰坝的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新型染料防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玉斌  李天仚 《河南科学》2000,18(4):387-389
采用工业脂肪酸和环氧乙烷加成法研制成乳化剂 ,进而获得一种新型染料防尘剂。试验结果表明此防尘剂具有较好的防尘效果 ,对染料的色光、强度无影响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煤堆场防风网防尘技术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秦皇岛港煤堆场煤尘污染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比几种主要防尘措施的特点,认为可采用设置防风网为主,其他已有装置为辅的防尘措施,综合处理,全面防治。并分析了防风网的防尘机理,对采用防风网后煤场的气流分布和扬尘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利用防风网技术进行煤堆场防尘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综采工作面注水防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煤层注水机理,它是注水压力、毛细管力和分子扩散的综合作用结果;研究了在2145综采工作面进行钻孔布置,其钻孔注水参数设计应考虑煤的渗透性、水压、流量和时间等因素;通过防尘效果检验、注水防尘系统及其监测监控,表明该研究提高了注水防尘效果.图3,表1,参11.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维热线风速仪测量了不同工况下某全尺寸汽车风洞1∶15模型风洞试验段内的非定常流场.对测点自功率谱密度(PSD)分析表明,对于喷口风速小于37m.s-1的低速工况,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20Hz附近,当喷口风速为25m.s-1时,该频率对应的PSD数值最大;喷口风速大于37m.s-1的高速工况,湍流能量主要集中在43Hz附近,当喷口风速为41m.s-1时,该频率对应的PSD数值最大.无论是高速工况还是低速工况,气流从喷口到收集口处脉动速度的振动幅值都逐渐增加,且在高速工况下的脉动速度幅值增量明显大于低速工况.通过试验还发现脉动速度在收集口角度为0°的工况下的振动能量远高于收集口角度为15°的工况.  相似文献   

10.
桥梁抗风气动措施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作者所在风洞试验室在桥梁结构抗风研究中涉及到的气动措施及其应用方面的内容,气动措施包括在主梁上增设减小涡振振幅的抑流板,提高颤振临界风速的裙板、导流板、降低驰振响应的转向装置,改变气动力的主梁开槽方案等,同时探索了这些措施 的作用机理以及工程应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青岛体育中心膜顶结构方案的风荷载特性.实验是在模拟了B类地区的速度剖面下进行的,探讨了该膜顶结构的风荷载(包括时间平均风压,瞬时最大风压,瞬时最小风压和风压脉动均方很值)随来流风向角的变化规律.为类似的膜顶结构风荷载计算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根据虚拟试验对复杂风场环境的实际需要,提出了综合风场环境模型的概念。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建立了综合风场模型框架,对综合风场模型进行了顶层描述。通过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描述了虚拟试验综合风场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设计了通用的综合风场模型接口,使得该模型可以更好的应用到不同的虚拟试验平台中。设计了可扩展的基本风场模型库,保证了综合风场模型的可扩展性。针对基本风场中常见的大气紊流和微下击暴流,分别使用随机过程的方法以及涡环原理模型建立其数学模型,用于实时产生虚拟试验风场数据。最后介绍了该模型在虚拟试验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该实例表明,虚拟试验综合风场环境模型可以更好、更灵活的为虚拟试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分离式双箱梁斜拉桥的涡激振动特性,以港珠澳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为研究对象,以风洞试验为研究手段,分析加风障、增设不同开槽率的中央底板、改变腹板角度和增设导流板等气动措施对主梁涡激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风攻角下不同气动断面的涡激振动特点。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风障虽然不能避免涡激振动的发生,但是可以有效地减小涡激振动的振动幅度;底板开槽可以有效地控制涡激振动的发生,并存在1个最佳开槽率;改变幅板角度可以有效地避免二阶涡激振动的发生,但对一阶涡激振动影响效果不明显;相比较而言,导流板设置在断面两侧是对主梁断面进行涡激控制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高海拔隧道在服役期间内不受冻害破坏,以青沙山隧道为例,模拟分析了高海拔隧道温度场的一般性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建立衬砌保温层厚度计算公式及衬砌寿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海拔较低的洞口处温度较低,进出口压差每增加25 Pa,洞壁温度约下降0.8℃;正交试验得出环境温度、压差和埋深是影响高海拔隧道温度场的主要因素;根据保温模型计算得,当冻结时间30 d,冻结深度1.87 m时,所需保温层厚度为1.6 cm;根据混凝土的冻融循环试验数据提出隧道衬砌寿命预测模型,水灰比0.55、0.45和0.35的抗冻混凝土服役寿命约为25年、58年和98年.  相似文献   

15.
广州西塔楼高432 m共103层,属目前华南地区第一高楼,在台风“鲇鱼”的影响下,对其台风特性及风致结构振动进行了现场同步实测,获得了其风场特性、结构动力特性以及风致结构振动响应等相关结果.结果验证了湍流强度随平均风速增大而减小、阵风因子随湍流强度增大而增大等规律,且实测的顺风向与侧风向脉动风速谱均符合Von Karm...  相似文献   

16.
高温长时间工作的风洞喷管需要冷却,这需要在喷管上开冷却通道槽。本文采用冷却效率较好的矩形冷却通道,研究喷管冷却的影响因素。文中建立喷管冷却结构三维模型,详细分析喷管的传热类型同时考虑辐射换热,基于简单准确原则对计算三维模型作一系列简化假设,最后采用CFD技术进行数值模拟。了解冷却通道高宽比对喷管冷却的影响规律,指出考虑和不考虑辐射换热喷管冷却效果的差别,同时明确气流总温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程度并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气动措施对特大型冷却塔结构风致强度及稳定性能的影响,以内陆某核电特大型冷却塔为例,对无气动措施和增设3种气动措施冷却塔进行刚体测压风洞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动措施下冷却塔表面平均和脉动风压特性,然后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不同气动措施下特大型冷却塔的动力特性、风致响应、局部和整体稳定性能研究,最终提炼出不同气动措施对特大型冷却塔结构抗风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太湖表层湖流对变化风场的响应特征,以及风场表层流场对蓝藻迁移的影响,通过GPS粒子示踪器对表层湖流进行观测,结合观测期间风场的变化特征和遥感图像,分析了变化风场条件下太湖的表层湖流特征以及蓝藻水华的迁移聚集过程。结果表明:太湖风场是太湖表层流场的主要驱动力,但受到地形特征、岸线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水域表层流场对风场的响应并不完全一致;太湖风场影响下太湖表层湖流在空间上的广泛差异性是导致蓝藻迁移过程中在不同区域聚集程度不同的主导因素,也是区域性蓝藻水华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风场表层流场蓝藻迁移聚集过程是一个依次传导的响应系统,条件适宜风场影响下的流场是触发蓝藻水华短时间、大面积暴发的重要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陕北黄土高原长城沿线的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地利用转换矩阵表,分析了近13年来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神木县的土地利用有其明显的变化,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减少最为明显;本区域其他土地都有所增加,且转变幅度最快是园地和建设用地;农用地内部各地类转换剧烈,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明显,但土地利用沙化现象仍然存在;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分布上的土地综合动态度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趋势.神木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自然因素的背景下,其环境政策是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而人口增长、农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重耍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马料河水质监测调研与主要入滇河流污染治理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在昆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滇池污染也日趋严重。目前,滇池水质已从70年代的Ⅲ类变为劣V类。入湖河流污染是造成滇池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所在课题小组用了近4年的时间,对27条主要入湖河流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分别对每条河流入湖口的水体取样进行了水质分析监测。文章以对昆明新城建设有关的马料河调研及水质分析监测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入滇河流污染治理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