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系统掌握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早期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方法】对海水青鳉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进行连续观察和研究。【结果】在水温26~28℃,盐度27‰,14h光照∶10h黑暗的条件下,海水青鳉0日龄胸鳍发达、眼球浓黑、脊索末端向上弯曲、尾鳍条出现;1日龄鳔充气,并开口摄食;3日龄卵黄吸收完毕;4日龄油球消失,进入后期仔鱼阶段;8日龄胸鳍、臀鳍条出现;10日龄背鳍出现;25日龄各鳍发育,进入稚鱼期;35日龄各个鳍条发育完善,身体布满鳞片,形态与成鱼相似,进入幼鱼期。【结论】根据卵黄囊、油球的吸收,鳍的发育以及鳞片等发育特征将海水青鳉早期发育阶段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海水青鳉各鳍的发育时序为胸鳍、尾鳍、臀鳍、背鳍、腹鳍。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胎后发育的体温调节和产热能力,对其出生后1~42日龄幼仔的体温和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日龄和7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体温和RMR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14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5℃、10℃)体温相对较低,此时RMR已有明显的增加:7~14日龄是其体温调节能力快速发育的时期;21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在低温条件下RMR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点的RMR,28日龄时,高山姬鼠幼仔RMR在高温(35℃)条件下也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5日龄和42日龄时,能判断高山姬鼠幼仔热中性区(thermal neutral zone,TNZ)在22.5~30℃之间,接近成体水平。以上这些结果说明,高山姬鼠幼仔在胎后发育过程中,为维持恒定的体温,不同发育时期产热机制和能量分配方式不同,发育早期,生理性产热较弱,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离开母体后,其恒温能力及产热调节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产后1日龄、10日龄、25日龄、45日龄及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中雌二醇(estradiol,E2)的表达.结果表明:1日龄,睾丸生殖母细胞有E2阳性表达.10日龄,生殖母细胞E2表达减弱(P<0.05).25日龄,E2表达主要见于精子细胞.45日龄,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有E2表达.60日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中均有E2表达,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表达较强,精原细胞表达较弱.在胚后发育过程中,1日龄和10日龄间质区细胞的E2表达最强,25日龄和45日龄E2表达减弱,60日龄E2表达最弱(P<0.05).1日龄至60日龄附睾上皮细胞和连接组织均有E2表达,60日龄附睾管内有大量精子,且有明显的E2表达.这些结果说明,棕色田鼠从出生到性成熟过程中,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有E2生成.在精子发生的各阶段,雌激素通过其受体可能对生精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直接调控作用,对间质细胞的发育也存在着调节作用.同时,附睾的发育和精子的成熟也受到雌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不同时龄海狸鼠的体重、体长、肠道长度及胃和盲肠的最大容积。其结果为,海狸鼠体重的生长发育高峰在120日龄,体长的生长高峰在90日龄,体长的增长要慢于体重的增长,240日龄时体重为初生重的18.75倍,体长仅为初生时的4.23倍。小肠的长度自出生便迅速生长,这种快速生长一直持续到45日龄左右,但其生长系数不大,这说明小肠在胚胎时期已发育到较成熟的程度;盲肠容积的生长在60~120日龄最快,120日龄时为初生时的10倍左右,240日龄仅为初生时的13倍;胃的生长发育比盲肠的生长慢,240日龄时的最大容积为初生时的5.5倍,且生长集中于0~120日龄。体重与体长、体重与消化道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6,并建立了以体重为自变量,其它指标为依变量的9个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HE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和数据统计软件,观察雏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盲肠扁桃体的组织学发育过程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长,盲肠扁桃体特征结构不断发育成熟,并在21日龄时基本达到成熟水平。21日龄时,盲肠扁桃体粘膜层中下部形成生发中心,其数目在35日龄时达到稳定。证实,鸡出壳后初期,盲肠扁桃体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35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鮸鱼仔稚鱼各发育阶段消化器官的观察,描述了口裂、齿、鳃耙、胃和肠的形态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7.3~24.9℃的条件下,1日龄(体长2.90 mm)时,肠出现;4日龄(3.00 mm)时,肠发生弯曲,呈弧形;13~19日龄(4.60~4.70 mm),肠前部膨大形成胃,上鳃骨和角鳃骨上出现鳃耙6(1 5)枚,粗短,粒状;29日龄(7.70 mm),鳃耙大多数由粒状发育成细长状;35日龄(8.10 mm)时,胃和肠的交接处出现幽门盲囊,肠褶皱增多;进入稚鱼期(41日龄)后,鳃耙数、幽门盲囊数和肠的卷曲(2个弯曲)已与成鱼相符。消化器官发育在弯曲期和后弯曲期阶段最为迅速,其中肠的发育明显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体长2.90~6.00 mm时,肠长与体长之比由16%快速增加到45%;第二阶段为体长达到6.00 mm后,肠长与体长之比保持在45%~50%。比较了石首鱼科鱼类仔鱼消化器官的发育,得出鮸鱼仔稚鱼消化器官的发育相对较快。在人工育苗中,需要结合消化器官的发育而及时转换饵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太湖鹅遗传资源,以苏州太湖鹅保种场2007年的60个家系为试验材料,依据实地调查、饲养试验、屠宰测定、理化分析等,对太湖鹅体型外貌特征、体尺、体重、生长发育规律、屠宰性能、生理生化指标、肉品质、蛋品质、产蛋性能和羽毛发育规律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太湖鹅早期生长发育较快,其中2—5周龄最快,70H龄均重2713g,91日龄均重3143g。91日龄屠宰率:公鹅90.3%,母鹅89.2%;半净膛率:公鹅82.5%,母鹅81.9%;全净膛率:公鹅73.1%,母鹅72.5%。开产日龄203.3d,开产蛋重101.6g,平均产蛋数64.4个,52周龄蛋重141.8g,受精率90.3%,受精蛋孵化率90.4%,健雏率98.5%。经过进一步选育提高,太湖鹅可以成为杂交配套系的理想母本。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了解鼠类年龄和年龄结构对于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在阿拉善南部荒漠区采用铗线法对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种群进行了研究,以体重为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并通过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为辅助指标来划分子午沙鼠年龄结构.结果表明:子午沙鼠可分为:I龄组(幼体,11~25g)、II龄组(亚成体,26~40g)、III龄组(成体,40g);采用综合指标判断子午沙鼠年龄组准确性更高,可操作性更强,对野外活捕实验中子午沙鼠年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选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当地海拔2300 m和模拟海拔5000 m8、000 m下,进行了1d、10d和25d处理,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各样本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血红蛋白电泳条带呈现多态现象,四条带出现的频率为95.24%,三条带出现的频率为3.71%,两条带出现的频率为1.59%;在低氧1—25天后其带谱百分比变化无差异;根田鼠血红蛋白电泳带均为两条,低氧处理后其百分比亦无差异.这说明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低氧1—25天处理时,其对低氧适应不通过不同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来抵御低氧,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虽各自具有较稳定的Hb谱型,但两种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了解新疆锡伯族7~18岁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对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220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分别计算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胸围以及生长发育指数伯格林指数、维尔维克指数、克托莱指数、身高体质量指数和BMI指数作为学生的评价指标,并作城乡比较。结果表明身体形态各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胸廓的发育速度少年时期小于身高的生长速度,而青春期尤其是青春期后期胸廓的发育速度大于身高的发育速度;体重的增加速度同胸廓呈现相同的结果。男生在各方面均高于女生,且呈现出青春期特点;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光照下,根田鼠肝糖元水平有一个昼夜节律,一天中含量存在两个高峰,一个是在1:00的30.8±7.6mg/g湿重,另一个为15:00的29.7±9.4mg/g湿重,最低是在20:00的14.8±1.7mg/g湿重.在低氧7Km2h和24h下,肝糖元呈下降趋势,但不呈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2.
The roo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organ for plants not only because it absorbs water and nutrients, but also because it provides anchorage against uprooting forces[1,2]. Root architecture is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root system in the growth medium[…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促生菌对燕麦初生苗盐分胁迫下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提高日益盐渍化耕地的作物抗盐性,从盐生植物根际土中分离得到4株含ACC脱氨酶的植物促生菌(PGPR),并在限菌条件下考察其对燕麦初生苗盐分胁迫下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随盐分的升高,促生作用增大.在10 g/L NaCl盐分胁迫下,4菌株对燕麦初生苗均表现出显著的促生效应,但以假单胞菌属S1最显著,其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比未接菌对照分别增加137.2%、138.1%和96.2%.4株PGPR的ACC脱氨酶活性与植物生长参数(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和下胚轴长)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0.93).接种含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可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经济实用的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系分泌物在植物种间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根系分泌物及一些根系常见的化学物质对半寄生檀香生长、根系发育、养分吸收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出促进檀香幼苗生长的寄主根系分泌物或化学物质,为檀香的科学育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0.5年生的半同胞家系檀香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10个外源信号物质处理,包括5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寄主植物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reanum)、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和寄生植物檀香(Santalum album)]、4种吸器诱导物质[2,6-二甲氧基对苯醌 (DMBQ)、芒柄花素、槲皮素和丁香醛]和1个对照处理(水),处理3个月后测定檀香幼苗的生长指标(株高、地径、生物量)、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养分(N、P、K)含量和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结果】 外源信号物质能影响檀香幼苗的生理特性,降香黄檀根系分泌物、DMBQ和丁香醛处理能显著提高檀香幼苗的株高、地上与地下生物量;除重阳木外,其他植物根系分泌物和4种化学物质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檀香幼苗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和小细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外源信号物质均提高了檀香幼苗N、P、K等养分吸收能力,其中以DMBQ和降香黄檀根系分泌物处理效果最佳;降香黄檀和台湾相思根系分泌物、DMBQ及丁香醛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檀香叶片的SPAD值;降香黄檀根系分泌物和4种化学物质处理显著提高了檀香幼苗的光合自养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檀香生长指标、生理指标与根系之间(粗细根、粗根长度除外)呈显著正相关;檀香吸器数与总根长、根表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檀香吸器发育与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结论】 优良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及一些化学物质的添加能有效促进檀香幼苗根系发育、养分吸收以及光合能力。研究结果能为檀香的壮苗培育提供重要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Disparity in the root morphology of six rice (Oryza sativa L.) genotypes varying in potassium (K) efficiency was studied with three K levels: 5 mg/L (low), 10 mg/L (moderate) and 40 mg/L (adequate) in hydroponic cultur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ed root length, surface area, volume and count of lateral roots, as well as fine (diameter〈0.2 mm) and thick (diameter〉0.2 mm) roo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oot growth of all genotypes was reduced under low K, but moderate K deficiency increased the root length of the efficient genotypes. At deficient and moderate K levels, all the efficient rice genotypes developed more fine roots (diameter〈0.2 mm) than the inefficient ones. Both fine root count and root surface area were found to be the best parameters to portray K stress in r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ot morphology, higher K concentrations were noted in shoots of the efficient genotypes when grown at moderate and deficient K levels, indicating that root morphology parameters are involved in root uptake for K and in the translocation of K up to shoots. K deficiency affected not only the root morphology, but also the root ultra-structure. The roots of high-efficient genotypes had stronger tolerance to K deficient stress for root membrane damage, and could maintain the developed root architecture to adapt to the low K growth medium.  相似文献   

16.
高位池精养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位池养殖的斑节对虾体长和体质量的跟踪测量,研究了其生长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斑节对虾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W=9.613×10-6L3.069,b接近于3,呈等速生长;其生长分为3个时期:快速生长期30~70日龄、稳定生长期70~110日龄、110日龄后为生长缓慢期;生长早、中期(50~90日龄)肥满度逐渐升高(1.33~1.45),趋势显著,此后呈下降趋势(1.44~1.38);拟合出斑节对虾的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Lt=141.503[1-e-0.009 8(t-0.224 5)],Wt=38.332[1-e-0.009 8(t-0.224 5)]3.069,体质量生长拐点出现在114.6 d.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细根生长与森林生产力的关系十分密切,而酚酸在根际的累积可能影响杨树根系形态建成及生物量分配进而影响生产力。笔者通过模拟杨树人工林根际酚酸环境,探究杨树幼苗根系形态建成对酚酸的响应,深入揭示根-土界面性质改变对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为探明人工林根际过程和林分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改良Hoagland 营养液为基础,参照连作二代杨树人工林土壤酚酸含量配制溶液并进行杨树幼苗培养。采集杨树幼苗根系,按50%的比例选取细根 (根径D < 2 mm) 样本并按根序进行分级,制作1~5级根序细根石蜡横剖面切片。采用根系扫描仪结合分析软件获得各根序细根的长度、直径,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根序细根的剖面直径、维管束(中柱)直径等参数,并计算比根长、根组织密度、维根比等。采用Origin Pro 8.0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并作图,分析细根形态特征和剖面结构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酚酸处理显著减少了杨树幼苗根系生物量。1~5级根序细根的生物量在对照和酚酸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其所占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酚酸处理总体抑制了杨树幼苗细根的伸长生长,1~3级根序细根的长度显著低于对照。酚酸处理具有增大杨树根系直径的效应,但1~5级根序细根的表面积在酚酸处理下均较对照显著下降。酚酸处理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各根序细根的比根长和根组织密度,使比根长显著下降而根组织密度显著增大。此外,酚酸显著影响了杨树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酚酸处理下1~5级根序细根的维根比显著增大,根系内输导组织分化显著。【结论】酚酸对杨树细根生长发育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酚酸处理下不同根序细根形态的变化体现了根系功能的改变,这将影响根系吸收进而对杨树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抑制。不同根序细根形态建成的差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酚酸影响下杨树根系的生长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揭示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容器苗生长、根系发育和养分状况对缓释肥的响应规律,筛选最佳施肥量。【方法】 设置3个包膜缓释肥(美国奥绿肥5号)施肥量(0.4、0.8、1.6 g/株)和1个空白对照(未施肥),生长季末测定4个处理下苗木形态指标、养分状况和根系发育情况。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苗木生长对不同施肥量的响应差异,同时将地径、苗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分别与施肥量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最佳施肥量。【结果】 苗木地径、苗高、全株生物量、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氮、磷、钾含量随着缓释肥施肥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其中施肥量为1.6 g/株时达到最大,苗高、地径和全株生物量分别为24.0 cm、4.9 mm和3.9 g/株。根茎比则随施肥量的提高而减少,对照最大为2.8。地径、苗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与施肥量构建的数学模型R2均大于0.95。【结论】 低施肥量下养分主要用于根系的生长,随着施肥量增加,大部分养分开始往地上部分转移,促进茎和叶的生长。地下部分的第1径级(03.0 mm)根随着施肥量增加显著增加。综合5个数学模型预测结果,认为黄连木容器苗缓释肥最佳施肥量在1.28~1.95 g/株之间。  相似文献   

19.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生长曲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自繁自养的21只0~163日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体质量mb、体长lb、跗跖长lt、翅长lw及喙长lc进行了连续测定,其中mb,lb,lw及lc的生长过程可以用Gompertz 方程很好地拟合(R>0.97),而lt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更好(R=0.9886). 各量相对应生长曲线的拐点位置分别是:mb(42.95d, 220.4g), lb(5.065d, 95.59mm), lw(10.17d, 63.90mm),lt(19.89d, 43.42mm)及lc(6.903d,9.738mm);完成90%生长量的日龄分别是123.4, 89.75, 53.94, 75.47和132.4d. 根据红腹锦鸡mb的生长曲线,建议以0~6周龄为育雏期,7~18周为育成前期,19周龄至开产为育成后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SX1近交系小鼠的主要生化及血液指标,为建立该品系小鼠的生物学特性资料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从F29、F30代仔鼠中选择1、2、3、4月龄的小鼠,分别测定这些小鼠的体重、体长、尾长;心、肝、脾、肺等12种脏器的重量;总蛋白、白蛋白、血糖、肌苷等16项血液生化指标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等15项血液常规指标。结果SX1小鼠在1、23、、4月龄时的体重、体长、尾长,心、肝、脾等脏器随小鼠生长而增加,但胸腺随小鼠生长而缩小;各脏器重量均雄性大于雌性,肾上腺为雌性大于雄性;其中14项血液生化指标随小鼠的生长基本无明显变化,而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指标随小鼠生长而降低,多数指标无性别差异,但碱性磷酸酶指标雌性大于雄性;其中13项血液常规指标随小鼠的生长基本无明显变化,只有白细胞与平均血小板压积随小鼠生长而降低,且白细胞指标雄性大于雌性。结论各项指标基本符合近交系小鼠的特征,补充了SX1近交系小鼠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