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就科学事实而言,日、月分别为独立之天体,但在上古先民看来,日、月实乃同一天体在不同时段之变体。因而在上古太阳循环神话中,日、月同体且终始相巡,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西晋左思《吴都赋》所载“精卫”与“文鳐”之神话即上古太阳循环神话之反映。另外,从番得声之字多与日循环神话有关,“鳐、鹞、檑、瑶、砜”一组字亦是日循环神话在文字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神话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个体与自然的思索。中国古代神话中有着浓厚的悲剧氛围,对后世的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代以后的学者如李复言、黄庭坚、钱钟书等都认为 ,把遍淫众男子的“金沙滩头马郎妇”称为“观音”,是因为她“以淫止淫 ,令入佛智” ,恐误。“马郎”应为“麻栏” ,是古代西南、华南苗瑶先民“阿注”幽会情郎之所 ,“马郎妇”当即“阿注” ,是苗瑶先民实行族外群婚制的产物。“马郎房”和“马郎妇”并非苗瑶先民特有的风俗 ,而曾经是全球各种族原始先民“同夫共妻”阶段的共同现象。明白了这一点 ,关于各种族先妣神的许多神话和迄今尚存的很多民俗就很容易解释了。  相似文献   

4.
壮族的哲学思想起源于原始社会,保存于民间的各种神话传说之中。在原始社会,壮族先民依赖自然又与自然作斗争,他们把宇宙万物的变化归结为客观物质“气”,“气本原说”,认为宇宙是自然演化而来,人类起源于也出自于客观自然的物质花,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浅析"猕猴变人"的藏族人类起源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藏族人类起源神话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猕猴变人”神话。该神话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猕猴变人”神话的产生与藏族先民的猴图腾崇拜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该神话带有最素朴的唯物色彩;该神话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后期佛教思想的明显改造;该神话反映出藏族先民们独有的原始智慧和“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黄炎之战”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战争神话.关于这个神话却有许多未解之迷,仅其发生的地域就颇多争议,盖古说失传,今人多要根据秦汉时代附会古传之地名为说.而附会之地名又常非一.故致聚讼纷纭,此皆不察古事之故也.本文就想谈谈我们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初民无意识的选择如果把古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话同中国古代后羿射日的神话摆在一起,这两位古代英雄神恐怕会感到难以忍受的尴尬.然而这两个神话却恰恰体现了中西两大文化体系的先民们无意识的选择.人类文明史的第一页上赫然记载着西方民族的祖先对太阳的选择:古埃及的太阳崇拜,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从日神接受法律”的浮雕,以及这种太阳文化的继承者古希腊的太阳阿波罗光荣的形象都证明了这一点.“在阿波罗身上具体表现出来的同一冲动,产生了整个奥林匹斯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阿波罗看作这个世界的创始者”(尼采:《悲剧的诞生》,作家出版社1986).而在历史的同一页上却记载着华夏民族并未选择太阳.华夏民族最初也有太阳崇拜,例如夏代国王以太阳  相似文献   

8.
中国神话悲剧,是原始先民以其特有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对中华民族发轫期的艺术记载。崇高的献身悲剧,以崇高的美德作为神话英雄的原动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追求悲剧,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和理论的自觉意识;宁死不屈的抗争悲剧,揭示了战败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生命转换的变形悲剧,导源于原始先民死而复生的物化观念。总之,神话悲剧中的原始意象积淀在民族群体意识的深层,对中国文化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化中“南”与“北”的意蕴十分丰富。在这样两个表示空间方位的概念之上,先民们赋予它广博的人文内涵,融入了古代先民的自然时空观、尊卑意识、生命意识等。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空间方位表达中的自然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自然的本质同源。在这两个层面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先民的生存历史和对生存环境的反观、体悟、洞识与把握,也能够把握住其中折射的汉语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问题,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关键性论题之一。该论题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主要论说有:黄帝说、稗官说、史传说、唐宋说、诸子说、神话说、休息说、方士说。20世纪末学术界又提出“多源说”。此说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对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和萌芽提出新的见解,在当今学术界中,引起较大反响。本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进一步阐述“多源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六朝隐逸之风盛行与"虚静"内涵发展关系密切。中国隐逸文化本质是一种"静观的人生","虚静"是隐逸思想的重要文化符号。先秦时期"虚静"成为观照事物的方式,后逐渐向审美心理转化。延至两汉,由于性命学的发展,"虚静"作为修炼"心性"的方式之一,成为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六朝士人崇尚"虚静",归隐成风,根源在于长期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时代背景,例如生命意识的高涨,对个体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品藻人物以"虚静"为标尺、为旨趣的艺术审美的新构等,这些"合力"掀起了六朝隐逸的高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我国数学史上有一部堪与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相媲美的书,这就是被尊为算经之首的《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中第七章“盈不足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中独立创造的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杰出算法,而这种算法被西方人称之谓“弦位法”或“双设法”.从实例出发,阐述“盈不足术”与高等代数中“弦位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维柯认为人类早期思维是一种“诗性智慧”,这种思维产生了以己度物的隐喻和想象性的类概念。《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即为以己度物,其中比是直接以己度物,兴则为间接,相当于隐喻和象征,而赋则是将主体情志赋予众多无关事物而使之成为想象性的一“类”。  相似文献   

14.
对孙中山先生民生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民生思想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从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到三民主义,从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对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到民生工程,昭示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  相似文献   

15.
金庸的武侠小说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武侠世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为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层次的认识和解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就从远古神话——羿射十日中寻找潜在的民族精神,运用原型批评挖掘金庸小说人物郭靖身上蕴藏着的原型形象,并分析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易筮作为古代预测手段,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龟卜,在西汉时本来已经逐渐消失,但司马迁以专篇收录散失的卜辞,这正好说明卜筮这种文化现象的重要性。探究司马迁记载卜筮的原因,除了卜筮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以外,还因为司马迁想通过卜筮等神秘文化来实现“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花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典型意象。作为一种边缘性的存在,它常在主流意识文化之外。"花园"这一独特场所历来都是中国文人的诗意神往之地,神往背后折射的却是对现实政治和文明秩序的不满和挑战。青春萌长的后花园、探索天性的百草园、精神顿悟的地坛,都在促进人性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话是人类古老文化的遗产,是人类蒙昧时代的童话,其中蕴含着先民们美好的幢憬。人类社会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的,因此在古代神话中女神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神话中。女神众多而且形态各异,她们是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孕育的一朵奇葩。在与西方神话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对中国女神有更深刻地了解,她们本身有着丰富的内涵,她们身上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9.
完善公民隐私权立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作为一项具体人格权,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立法,我国隐私权立法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缺漏与不足,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立法,要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完善现有《宪法》、《民法通则》等内容,制订单行法规,健全配套法规。  相似文献   

20.
傩 ,它的普遍意义是指人们在特定季节驱除疫鬼的祭仪 ,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性质的原始文化。南丰傩 ,起始于秦汉时期 ,传承几千年而未衰。它保存了一整套“起傩”、“跳傩”、“搜傩”、“圆傩”的宗教仪式 ,是对古代傩祭的继承和发展。南丰傩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点。作为一种民间宗教 ,由于它蕴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 ,其社会功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承认。并且朝着艺术方向发展 ,成为南丰傩历久不衰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