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宗甄 《科学通报》1965,10(11):1033-1033
中国生理科学会曾于1964年8月7—15日在大连市举行过生物物理专业学术讨论会,这是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内容包括:(1)生物高分子物理化学;(2)理论生物物理学;(3)光合作用光反应;(4)生物物理仪器学等四个专题的讨论。大会还邀请了彭加木同志在大会上做了报告,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介绍了彭加木同志的先进事迹。本汇刊除选辑了大会上有关彭加木同志的重要发言以外,又把以上四个专题的综合报告、论文摘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用自旋探针咪唑类氮氧自由基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达予 《科学通报》1995,40(3):231-231
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作为一种近代生物物理方法已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中的各个研究领域.自旋探针方法是一项特殊的ESR技术.为开拓自旋探针生物应用的新领域,我们合成了一种咪唑类氢氧自由基(F):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疫情影响,2021第65届生物物理学会年会在线上举行。与往年一样,生物物理学年会举办后是国际生物物理周(3月22至26日),2021年度科学图片艺术大赛获奖及提名作品在这一活动中展示。《细胞》(Cell)杂志线上发布了这组作品。  相似文献   

4.
视野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除非人类从现在开始立即行动起来,否则海洋食物(人们俗称的海鲜)就有可能在2048年消失。科学家指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速度正在加快,人们消费的海鲜种类里有29%已经枯竭。如果这种趋势长期延续,那么最早在30年之后人们就不会再有海鲜可以享用。海洋食物多样性的迅速丧失,跟海水水质下降、有害藻类爆发、海洋死区、捕杀鱼类及海岸洪水泛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原卟啉(PP)和血卟啉(HP)对DNA空间结构微观光敏损伤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以明 《科学通报》1995,40(6):548-548
近几年我们从光生物物理角度,探讨了血卟啉衍生物(YHPD)的主要组分如PP,HP和DHE的原初光化学反应过程及其产生的单线态氧(~1O_2)、羟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以及非氧自由基,并研究了这些高活性的产物对DNA、蛋白质和细胞膜的损伤特征和作用机理.本项工作用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变化高度灵敏的激光Raman光谱从分子水平研究了血卟啉衍生物的2个主要组分PP和HP对DNA空间结构微观光敏损伤的特征,再一  相似文献   

6.
70%     
正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在线发表的欧洲科学家的一篇研究报告称,如果温室气体仍按当前速度继续排放,那么到本世纪末,将有70%的王企鹅被迫骤然迁移或消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与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研究团队通过一个生物物理生态位模型,来模拟王企鹅过去的栖息地转移情况,并鉴定未来的脆弱区域。研究人员发现,70%的王企鹅—约110万对繁殖对会因温室气体排放而遭受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义先 《科学通报》1991,36(8):630-630
一、问题的提出 设是GF(q)中长度为n的序列,S~ix表示x的i-循环移位,即(其中i+1等按(i+1)modn理解)。如果有正整数0相似文献   

8.
关注北极     
北极,国际科学界关注的焦点 如果从1650年荷兰探险家巴伦支把北极地区海洋划成独立的海洋(当时称为大北洋)算起,三百多年来,人类没有放弃过对北极的探险和考察。不过,当探险者站立在这万古冰雪荒原之  相似文献   

9.
徐宝政 《科学通报》1986,31(10):767-767
自从Patrick(1897)在美国大盐湖发现嗜盐藻类以来,藻类的嗜盐性质引起了藻类学家的极大的重视,主要集中在生物、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Larsen和Golubic在地学领域的高盐环境方面进行研究,受到了国内外有关学术界的重视。但在地质历史的过程中的盐类矿物表面的嗜盐藻类,未见报道。蔡克勤、钱自强等在研究大柴旦盐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数学专业委员会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生物数学学术会议于1990年5月8日至12日在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物数学会(筹)环境和生态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举行。这是继1984年中国生物数学筹委会成立、1986年中国生物数学会(筹)医药分会成立及1987年中国生物数学会(筹)农林分会成立  相似文献   

12.
于文斗 《科学通报》1995,40(14):1318-1318
光子发射(Photon emission)又称为生物的超微弱发光,近年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和生物体的荧光素-荧光素酶系统不同,超微弱光子发射,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物系统中.这种光强度非常弱为每平方厘米每秒几个至几百个光子不等,波长范围为200~800nm.生物系统中的光子发射与生物体的生理状态、生物化学、生物物理过程相联系.活细胞的光子发射在测量过程中没有外加物质的影响,可以真实地反映其生活状态.光子发射的研究对阐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细胞通讯、遗传变异、肿瘤发生、病变衰老及细胞死亡等基本过程有  相似文献   

13.
微量研究没食子酸丙酯自动氧化反应的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耀 《科学通报》1993,38(21):1960-1960
氧自旋探针方法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近代生物物理实验技术,原仅用来观测生物细胞的氧代谢过程。本工作则首次利用该方法对微量样品的化学反应进行动力学描述。我们以氮氧自由基3-Carbamoyl-2,2,5,5-tetramethyl-3-pyrrolin-1-yloxy(CTPO)为探针,利用其特征的ESR波谱参数与溶液中氧浓度有关的性质对没食子酸丙脂(Propyl gallata,PG)的半醌自由基在碱性介质中自动氧化过程作了动力学研究,该方法的建立为测定微量物质化学  相似文献   

14.
杨纪珂 《科学通报》1965,10(4):308-308
随着随机过程的理论以及计算技术的发展。在好些生物学问题的研究中也得到了一些新的工具。十几年来,它们为生物物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在这种进展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向,那就是在对各种生物现象的演变的看法上,科学家们的法意力已逐渐从过去的确定性模型(deterministic model)转移到随机性模型(stochastic model)上去。这在概念上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生物科学的研究中无疑将引起不小的影响。本文拟就过去十几年中在这方面的发展作一个扼要的报导,以供读者们参考。探索致癌机理的随机模型根据 Armitage的文章,大多数人在致癌机理的随机模型中都假定癌是突然开始  相似文献   

15.
正在自然界中,生命本身如果不定期修复,就会生病甚至死亡。在生物体中,最为核心的物质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DNA。那么,是谁在帮助生物维修这些DNA呢?最近三位科学家因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细胞是如何修复损伤的DNA及保护遗传信息的,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如果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DNA不断出错,那么生命将会被各种疾病所困扰,地球上的生命将难以延续下去。科学界曾经认为,生命之所以相对稳定,是因为DNA相对稳定。但是,实际上,我们体内的DNA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组装差错,或者受到外来的伤害。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差错和伤害,该怎么办呢?来自瑞典的生物化学家托马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云霧微結构和降水过程理論的若干問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云雾物理是人工降水和初步的人工影响局地天气的理论基础。云雾物理所研究的过程也是天气预报进一步精确化所必须考虑的。因此云雾物理是对农业等国民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学科。但是,云雾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是比较年青的。如果从云滴凝结算起的话,它也不过只有四、五十年的历史,降水过程的研究那就更迟了。云雾物理方面有着许多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86年,癌症研究的先驱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 Dulbecco)在《科学》杂志上宣称:"如果我们希望更多地认识癌症,那么我们现在必需集中精力研究细胞的基因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多年前的这几句话,是日后成为了人类基因组工程的一次最早的公开倡议。前些年累积的研究成果已经让人明白,癌细胞的大量越轨行为大都来源于对细胞基因造成的损伤以及功能的改变。他写道":我们有两种选择,要么尝试逐个地去发现对恶性肿瘤起重要作用的基因,要么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病毒的看法几乎是一致的:人们视病毒如洪水猛兽。对其研究之目的在于,如果不能消灭它们,那么,也必须让它们变得对人类无害。因此就出现了一种十分矛盾的态势。从一方面来看,似乎已经十分清楚,在生物圈中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是必不可少的,所有生物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它们的关系相当密切。每一种生物,其中包括细菌,它们在大自然中都有其各自的作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在这个统一而包罗万象的生物系统中,仅仅只有病毒经常扮演恶棍的角色,因此,也就  相似文献   

19.
谢懿 《世界科学》2010,(12):24-25
<正>人类对地外文明(SETI)的搜寻大部分都集中在对宇宙中无线电信号的扫描。但如果外星技术文明已经达到或者超过了我们,那么,他们可能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在寻找外星文明上,科学家们还有一个额外的挑战,那就是时间限制。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如果外星文明的技术进步程度和我们的类似,那么,他们有可能在100年的时间里从嘈杂的无线电信号转变成难以监测的数字信号。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如果白垩纪末期没有生物戏剧性的大灭绝,如果恐龙还能继续繁荣,这世界还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情景。有专家认为,如果恐龙没有灭绝,那么今天的地球统治者恐怕就不会是人类,而是恐龙的后代——"恐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