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向莉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168-168
本文通过研究利率与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关系分析得出,我国城乡居民当年储蓄存款在2001年前后都与名义利率存在正相关性,只是前后时间段的影响程度不同;2001年以前,两个变量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2001以后,两个变量之间呈现弱的正相关性,而当年储蓄存款余额与实际利率没有正相关性.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都没有正相关性,而受当年的GDP和上年末的累积储蓄存款余额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尽管央行多次降低存款利率,但居民储蓄一直呈超常高速增长之势。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988年为3801.5亿元,1992年11545.4亿元,1995年29662.3亿元,1998年达到53407亿元。从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时间里,居民储蓄存款增长了14.3倍,大约每两三年就翻一番。1991-1998年,GDP年均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8.8%。可见,储蓄存款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居民平均收入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93-2006年期间,我国一年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利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得出了与经济界传统认识相背离的结论:储蓄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并非十分清晰.事实上,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可能甚微.  相似文献   

4.
当前影响利率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症结是: (一)存贷利率水平普遍偏高。存款的高利率,刺激了储蓄的过热增长,使消费趋冷,市场疲软,生产滑坡。1979年——1989年,我国8次调高存款利率,1988年实行的储蓄保值政策,及1989年2月份对储蓄存款利率的大幅度调高,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储蓄的积极性,使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对筹集社会资金,增加银行信贷资金供应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研究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并建立适当的统计模型。经分析,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最主要的有三个因素:居民总的可支配收入、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通过多元统计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本文建立了一个较好的回归模型,分别得到了我国居民储蓄增量的收入弹性、利率弹性和通货膨胀率弹性。根据因素变动的空间大小,得出可支配收入是对居民储蓄最重要的影响,其次是通货膨胀率,最后为利率。最后,本文还根据结论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居民储蓄为样本,定性和定量分析影响湖南省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从而给出稳定居民储蓄的合理建议.通过利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抚养比与居民储蓄成负相关,通货膨胀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储蓄成正相关,而利率与居民储蓄无显著相关性.这说明降低利率并不是控制居民储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完善农...  相似文献   

7.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因素中,剔除文化背景、人文环境、政治和经济制度、消费和储蓄习惯、对今后收入和支出变化的判断等不易量化的影响因素后,就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利率、除储蓄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房地产市场等因素,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化成因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回归分析和判断,并引出对我国货币政策以及宏观调控手段取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居民储蓄模型的研究采用了Log—Lin模型,引进了多个虚拟变量,并在所分析数据的选择上摒弃了年度数据而采用了1994—2002年的季度数据,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较大且正相关;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负相关,实际利率与居民储蓄正相关;股票市场价值与居民储蓄无关。  相似文献   

9.
利率市场化是政府或货币当局逐步放松或放弃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或限制,让资金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利率机制变迁的过程。利率市场化包含并影响着诸多经济环节,利率市场化直接影响储蓄、投资。通过阐释利率及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分析了中国利率体系现状;详细探讨了利率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主要从利率的储蓄、投资弹性入手,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储蓄水平和投资规模的影响;通过分析与借鉴国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教训,描述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06年至2011年的7次比较明显的居民存款减少后居民可支配资金的流向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能为引导储蓄存款资金进入实际生产领域,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中国货币需求现状出发,修正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及加入货币化进程这一制度变量,并运用协整分析对相关变量的年度数据(1978—2004)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长期内,实际M1余额、实际GDP、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货币化进程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实际M2余额、实际GDP、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货币化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实际计算利息的次数与名义利率对应的计息次数不一致,银行存(贷)款的实际利率与银行公布的名义利率存在差异,讨论了通常情况下和大数条件下实际利率的计算及求解方法,并进行了实际应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开放的四部门经济框架的一般均衡分析表明,在常规利率下,出口乘数的决定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包含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和全社会边际税收率在内的负向影响因子;另一类是包含边际投资倾向、利率的投资综合效应和利率的储蓄综合效应等的正向影响因子.要提高我国的出口乘数效应,一方面要努力减少储蓄,增加投资,降低税率水平,减少进口对出口的依赖;另一方面要合理降低利率,提高利率对外贸乘数的投资综合效应和储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运用贸易加权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测算方法,以1994--2009年间人民币对中国前10位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双边名义汇率的中间价、物价指数及贸易额等为样本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人民币名义汇率、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明显的走势差异,包括美元在内的单一货币对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选取厦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当年GDP的比率来衡量厦门市的金融发展水平,采用1990~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及格兰杰-西姆斯因果检验。实证分析结论为:厦门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现强相关关系、厦门市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滞后问题。最后,从制定厦门市中长期金融发展规划、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引进、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创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对台金融合作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快厦门市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 , 一般都会认为是这些国家的高储蓄率造就了高经济增长率 , 在对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储蓄率与中国 GDP增长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 与 GDP增长同向变动的应是居民储蓄额 , 而要保证储蓄额与 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需要满足一些特殊条件 : 居民收入必须不断增长 , 储蓄必须要能顺利转化为投资因此提出在政策上应谨慎看待我国居民储蓄与 GDP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金融脱媒趋势日益显现和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推进,银行资金成本逐步上升,利率管制对商业银行的利差保护被打破,单纯依靠存贷利差获取收益的传统经营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大力发展银行中间业务对银行业发展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找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时序均分法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进行了简例预测。并通过数学模型和实例说明了该方法比最小二乘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2月21日宣布下调利率,其中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25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5个百分点。其目的在于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但我国利率扛杆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历史数据已经表明,降息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有其他政策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