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在相等土壤肥力和相同体积花盆中培养的大豆幼苗,分别用浓度5、10、20mmol.L-1的抗坏血酸(VC)和自来水(CK)浇灌,18d后逐步测定正在扩张生长期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0mmol.L-1 VC处理的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酶活性比CK均有所提高;3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均比CK有所增大;10mmol.L-1 VC处理对POD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杨树不同器官蛋白质和3种氮代谢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树无性系797杨(Populus deltoides×P.euramericana)1年生苗为材料,对不同器官蛋白质含量与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蛋白酶等3种氮代谢关键酶的动态变化与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不同器官(木质部、皮层、根部)蛋白质含量在芽萌发期间(4月中旬)最低,木质部和皮层是杨树越冬期间贮藏蛋白质的主要贮存场所,根部相对较低。叶片和根部硝酸还原酶(NR)活性分别在9月初和10月中旬达到最大,落叶前后明显下降。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5月中旬和10月中旬有两次高峰,与蛋白质变化趋势一致,而根部在芽萌发期间达到最大,与蛋白质变化趋势相反,两部位GS活性落叶前后明显下降。根部蛋白酶在春季芽萌发期间随着贮藏蛋白质的降解其活性逐渐上升,落叶前后,亦呈上升趋势,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选用14个在不同时期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部位植物样本的磷素含量。结果表明,各时期品种不同器官、部位中磷素含量随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均逐渐降低。生育前期,植株体内磷含量较高,成熟期最低;冬小麦植株对磷的吸收累积动态一致;随品种的更替,叶片、叶鞘中的磷素输出率增加,总输出磷的贡献率反而降低;磷收获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Ca~(2+)、PEG预处理研究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a~(2+)、PEG处理可明显提高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的NR活性,增强吸水、保水的能力,对植株生长的抑制减轻。  相似文献   

5.
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幼苗为材料,研究了温度、pH值、叶位及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对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同时对光照及三氯乙酸(TCA)对NR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玉米硝酸还原酶在24℃,pH 7.5下的活力最高;不同叶位,刚刚展开的叶片(心2叶)活性极显著高于其它叶位;NR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活性不同,以15:00的活性最高。不同测定条件下,与照光处理相比,黑暗条件下的酶活性显著提高。此外,加入变性剂三氯乙酸使玉米叶片内的NR活性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6.
宁夏区内抗旱牧草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硝酸还原酶活力测定的活体法,对宁夏区内5种豆科抗旱牧草营养期的叶、茎、木质部中硝酸还原酶(NR)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营养期,同一牧草的不同部位其NR活力有一定差异,叶>茎>木质部;不同牧草的NR活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羊柴>紫花苜蓿>沙打旺>柠条>胡枝子.  相似文献   

7.
香椿芽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珍  赵奇  王国霞  彭方仁 《河南科学》2013,(10):1620-1623
选择安徽歙县、四川遂宁、江西九连山、河南南阳、河南焦作、河北石家庄、河南郑州、山东泰安等8个种源的香椿芽为实验材料,对其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芽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不同.硝酸盐含量较低的为江西九连山、河南焦作和安徽歙县种源,是较为理想的食用种源,在四个不同采摘时期,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的几乎都是江西九连山种源和河南焦作种源,其余种源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相对较低.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可用相关方程来拟合,除采摘的第一个时期外,后三个时期不同种源香椿芽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素对富硒锌钝顶螺旋藻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种环境因素pH、光照强度、锌盐对富硒锌钝顶螺旋藻叶绿素a、硝酸还原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光强范围内随着光强度的增大,硝酸还原酶和叶绿素a呈同步增加的态势;等量不同种类锌盐对硝酸还原酶和叶绿素a含量影响较小;pH对硝酸还原酶和叶绿素a的影响出现不同步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土壤氮素对小麦生育期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硝酸还原酶(NitrateReductase简称NR)是植物体内NO同化步骤中的第一个酶,也是整个同化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限速酶.NR活性的测定,不仅可以反应出小麦生育期氮素代谢的情况,而且可以反应出土壤及小麦生育期植株体内氮素供应水平和其它环境因子的效应.因此,NR活性可作为作物生育期氮素代谢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东方百合杂种系的伯尼尼(Bernini)、元帅(Acapulco)和亚洲百合杂种系的普瑞特(Prato)百合种球为材料,从蛋白质含量、还原性糖含量、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和淀粉酶活性、氨基酸含量等多个方面对不同产地的三个品种的百合种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产的三品种百合种球中蛋白质、还原性糖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淀粉酶活性均低于进口品种,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均低于进口品种;而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则均高于进口品种.  相似文献   

11.
选用4个蛋白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于全生育期测定叶片NRA和植株中蛋白N含量,通过分析NRA动态变化及其与植株蛋白N关系,结果表明:4品种叶片NRA在全生育期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基本在扬花期,高蛋白品种能维持较长时期的较高NRA;小麦植株体内蛋白N含量在抽穗前与NRA上升不同步,在抽穗后则与NRA同步变化。因此,可通过测定扬花期或其后各期叶片内NRA值来推测值株体内蛋白质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辽宁地区玉米种植长期实行浅耕旋耕作业,过量施用化肥,有机物料投入少,导致土壤结构退化、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肥方式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和秸秆还田+分层施肥4种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其中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效果较好,2020年玉米产量提高了17.68%,并且该处理比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产量增加了4.65%。秸秆还田处理明显增加玉米氮素吸收量,尤其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处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效果更明显。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钾含量,但分层施肥与常规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可见,秸秆还田+分层施肥有利于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豫南稻区麦茬水稻对氮素化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在不同肥力土壤上麦茬水稻施用氮素化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以低肥土壤增产效果最佳.氮肥区产量是无肥区产量的函数,其回归方程为(?)=1/(0.003921+0.000004108x),根据无肥区产量可以预测氮肥区麦茬水稻最高可得产量,预测值的机率达到99.2%.15个试验平均,无肥区产量占氮肥区(每亩氮素8公斤)产量的70.1%,它表明在获取氮肥区产量中土壤基本肥力产生的作用占70.1%,施用氮素化肥产生的作用占29.9%,由此可见,培肥地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降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气候因素中最主要的一项.小麦单产不仅受生育期间降水量的制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被夏季休闲期的降水量所左右.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找出夏季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一般规律,进一步找出利用夏季降水的丰缺程度对翌年小麦产量趋势作出预测的方法,对于指导小麦生产趋利避害,巧用气候资源,合理组装小麦生产的配套技术,以及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降水资源,促进小麦单产大幅度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小麦设计育种的概念、意义、原理以及内容进行概述,提出了适合黄淮地区小麦高产育种的产量水平与构成因素、株叶型、抗逆性、适应性以及生态类型等性状的具体标准和设计思想.依据小麦品种设计原理,在小麦高产育种实践中,成功选育出高产、稳产、广适性国审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并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品种设计在对我国超级小麦育种方面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变化分析是地区农业合理用水、制定科学灌溉方案的数据基础。选取典型农业区皖北平原为例,采用修正FAO-56 PM公式及分段单值平均系数法对皖北平原1959—2018年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进行计算,并通过M-K检验法分析近60 a来皖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的趋势变化及突变现象。结果表明:(1)近60 a皖北地区年需水量呈现一定的波动起伏,需水量以2 mm/10 a的趋势下降,年需水量平均值为315.5 mm,需水量阈值为227.8~391.4 mm。皖北地区需水量空间差异不明显,呈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其中砀山县年均最大需水量为323.66 mm,阜阳市年均最小需水量为300.144mm,在1975年之后,皖北地区缺水量突变明显。(2)皖北地区冬小麦缺水量以2 mm/10 a的趋势小幅度下降,下降的幅度较小,且空间差异较小总体呈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其中砀山县年均最大缺水量为273.4 mm,阜阳市的年均最小缺水量为244.16mm。(3)皖北地区多年平均缺水量为261.65 mm,年缺水量变化幅度为182.6~333.8 mm,突变点集中在1975—2018年,冬小麦的缺水量出现在生长中期。  相似文献   

18.
小麦施肥决策知识库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肥料用量过多或过少,各种肥料配比不合适等问题,以小麦施肥决策系统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详细论述了如何使用专家系统和知识库技术实现小麦施肥决策知识库和推理机,并对用户所提交数据的有效性验证进行了分析讨论。系统可根据用户提供的基本数据进行土壤缺素和施肥量的决策。该知识库已经集成到山西省小麦专家系统中,经过示范区的生产实践已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莲座期红花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及其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性,进行添加氮肥、磷肥、钾肥的田间独立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水平下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土壤速效氮随氮肥、钾肥水平增大而增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降低,且随施磷水平增大变化不明显;各肥料对红花的作用总体表现为:叶和根元素含量受磷肥影响较大,钾肥较小;茎受氮肥影响较大,磷肥较小;2)生物量随施肥量增大而增大,而受钾肥影响不显著;N2、P2、K1水平下叶N/P最小,而生物量与叶N/P负相关,即在此水平下生物量最大。结果表明,施肥促进了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不均衡吸收和分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当施肥达到各器官吸收饱和点后,由各器官元素比值调节红花的生长。因此,建议选取N2、P2、K1水平进行红花莲座期施肥。  相似文献   

20.
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于2001~2003年选用我国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6省的8个小麦品种在河南省种植,并选用河南省3个品种(系)安排了播期播量试验,对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不同品种和不同播期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极显著,不同播量的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差异达到显著。小麦灌浆期间冠层温度与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小麦冠层温度指标可为选用品种和采取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