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和散文家,散文成为中国文坛的重要支柱之一.新时期散文创作把传统散文的优秀品质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在表现空间和表现技巧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拓展;在主体意识的思性、行文技巧的诗性、个人风格的鲜明性等方面都表现出锐意创新的尝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彝族散文整体上具有写实倾向,产生了一批富于表现力、充满激情与力度的杰作;同时,拘泥于生活现实对艺术表现的自由也有所限制,文学观略显单一。以写实为基点,一些当代彝族作家逐渐走向“文化大散文”,深掘少数民族审美特质,贡献出许多新的文学意象。因此,突破单一化的文学观、走向更加自觉的文体探索、开掘民族审美文化的新内涵,产生自己的文体家,是彝族散文走向当代形态的重要环节。只有获得文体的自由与自在,当代彝族散文才能够超越民族风情之展现,对自身民族深厚的审美意识有一种新的认知,进而为中国文学艺术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吏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纸媒介传播方式下的散文自与现代化传播技术——电视结合之后,其叙述语言就由文字变成了画面,这样的转化对于以抒情性、主观性为主要文体特征的散文而言,在审美感受方面不免产生诸多遗憾。这些遗憾在名篇重现类中则体现为多不能再现原作已有的意境,而在具有原创意义的新片制作类中则多表现为制作手法的单调与空乏、画面语言的直白与类同以及听觉方面的失声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女性散文的主要创作特征及审美价值。作者认为,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爱与美”的主旨一脉相承,同时又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深化和提升。更具现代精神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构成了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6.
崔武的散文属于记叙性散文中的随笔一类,他对笔下的故事采取冷叙述的方式,不加工、不润色,对发生在身边的生活琐事缓缓道来,自然、直接,却不乏深刻。其散文是对散文创作传统范式的挑战,追求原汁原味、素朴自然、文自显意等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粗略梳理,并在散文观念的嬗变中对散文进行大体界定。从此出发,把这一地域性单一文体的流变放在新时期整体文学格局中去观照。结论是:新时期湖北散文既有开端的辉煌,也有泡沫繁荣背后的衰微。大体经历了沉默之后升腾,五世同堂的狂欢和众语喧哗中隐退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休闲文化认为,休闲除了具有解除体力上的疲劳,获得生理上的休整、调适功能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生存需要,是赢得精神的自由和营造心灵空间的需要。现代散文创作突出了现代休闲文化的这种理念,并为现代休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艺术审美性的传播载体和途径,扩大了现代休闲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审美空间,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乡土散文作品为基础,从理论层面追溯现代乡土散文的渊源和流变特点,对乡土散文的特征和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从“乡土性”与“现代性”的“悖论”性出发分析乡土散文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乡土散文作品为基础,从理论层面追溯现代乡土散文的渊源和流变特点,对乡土散文的特征和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从"乡土性"与"现代性"的"悖论"性出发分析乡土散文的文化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史前艺术的萌芽时期,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母土里孕育起来的艺术事象,就明显地存在着风格和气质上的南北差异。本文从楚美术与北方中原美术的对比与楚美术和西方美术的对比两方面探讨楚美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词坛上,文廷式词作,以其雄豪俊迈的风格美、抗直兀傲的个性美、凄楚悲凉的情境美,显示其独特的美学风貌,成为"清词末期的擎天玉柱"。  相似文献   

13.
文学性的界定通常从语言的形式层面以及内容的虚构角度来阐述,然而多角度的选择本身就说明了文学性涵义的丰富。本文试着从审美特质及阶层代言的角度来就此予以浅释。  相似文献   

14.
从六朝、唐代、宋明3个历史阶段的文学创作概况探讨记体文文体观念的演进,表明不同的社会阶段,文人对记体文的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别:六朝时期,虽有记体文作品存世,却没有创作的自觉;唐代出现了记体文创作的自觉,但尚未建立相应的文体理论;有宋以降,人们在继续写作记体文的同时,还表现出理论认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论骈文理论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骈文理论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萌芽期、隋唐五代的骈散相争期、宋代的兴起发展期、清代的形成期以及清末民国初的兴盛期五个阶段,每一阶段的骈文理论都对骈文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骈文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又重新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详细论述了阜新、铁法聚煤盆地的构造特征,依据构造体系的联合与复合及构造的分期与配套,得出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潮成长小说的流变及其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成长题材倾心而执的书写是八九十年代中国新潮学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绝非偶然,它牵连着当下历史语境与成长小说自身审美品质之间的复杂关系。历史语境的剧烈变动使新潮成长小说在各个时段有不同的特色,其历时流变大致经历三个阶段:“远行”中的幻灭、“都市”里的闯荡与“房间”内的独语、“酒吧’’里的狂欢。贯穿其间的共同精神特征是“困惑”,各个阶段“困惑”形态的不同折射出其背后时代精神状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对犬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进化规律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犬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特点和进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在犬细小病毒方面的未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刘墉的散文能够在当今时代受到广泛关注,被赞誉为中国的“心灵鸡汤”,源于他创作的与时俱进,是时代智慧的体现。其散文体裁多样、信息丰富,语言表达随性直白、乐于创新,所用题材新颖时尚、关注当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刘玉忠 《山西科技》2005,(2):70-70,105
文章分别从宽带骨干网和宽带接入网两个层面,介绍了宽带网的基础知识和一些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宽带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