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儒林外史》大体写定于1741年或1742年。谈凤梁先生所论《儒林外史》的成书时间与过程多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
3.
素质教育本来是现代教育观念,但《儒林外史》透过士子行为的描写,却让人感到清代已经给人敲响了素质教育的警钟,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考试内容和考试万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小说《儒林外史》一直被看作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本文认为,单纯地把该书看成一部讽刺小说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不尽符合作者吴敬梓的原意和小说的实际。细察该书,“善善恶恶”应是吴敬梓的创作意图之所在,作品中既有不少讽刺、批判的内容,也有大量肯定、赞颂的内容,仅仅把注在前者而忽略后者甚至是不适当地夸大前者,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通过王冕、匡超人、杜少卿、郭孝子等形象,表达了对于八股取士制度败坏知识分子德行的批评,以及对于作为良好德行内容之一的孝道的推崇,这种孝道是真儒们主张的“礼乐兵农”治国思想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饮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对于饮食的描写是对一个人最本真愿望的反射。《儒林外史》中的饮食描写大大小小不下百处,既写饮食,又不止于此,从饮食入手,描述了在科举制度下文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展现了八股取士制度在物质和精神上对文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一直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焦点。《儒林外史》清代评点对其谋篇艺术详瞻、细致的阐发,可以概括出《儒林外史》谋篇的四个艺术特点:精严性、抒情写意性、对比性、重述性。  相似文献   

8.
卧闲草堂本《儒林外史》的回末评点,虽然不过万言,但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突出贡献,就是着重于艺术经验的系统总结与艺术成就的理论概括,特别是对全书艺术运筹的独到关注,不论是艺术主题的融化贯通,还是艺术结构的总揽制导,或是性格形象的生动塑造,都作了较深刻独到的探索与阐述,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理论概括,且较少人股味、迂腐气,耐人琢磨,发人品味,值得研究借鉴。抓住“此书之大主脑”:“功名富贵”,作为“第一着眼处”,统揽全局——主题的运筹卧评把《儒林外史》的艺术运筹,首先看作是艺术主题的运筹,并把这称之为“此书之…  相似文献   

9.
吴敬梓以他独特的白描讽刺的笔法,描绘了封建盛世下知识分子说谎的种种可笑行径,其可谓“穷极文士情态”。透过这些谎言,是整个社会的浮夸、追逐名利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的背后则是束缚日增的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部批判现实的杰作。它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抨击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罪恶,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流传扩散,毒化了人们的灵魂,浸染了社会风气。作品中的小人物胡屠户的身上表现了时代的折光,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人物最富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语言行动,刻划了一个自私至极、势利透顶、庸俗愚昧的小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11.
以语义和语法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对《儒林外史》中的时间副词进行分类考察。发现其仍保留了古代汉语时间副词的一些用法,新词出现多种语义和语法关系;而和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相比较,其搭配关系则更丰富些。同时,《儒林外史》中的时间副词还体现了汉语双音节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是一部批判现实的杰作。它通过众多的人物形象抨击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罪恶,科举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像病毒一样在整个社会流传扩散,毒化了人们的灵魂,浸染了社会风气。作品中的小人物胡屠户的身上表现了时代的折光,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作者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人物最富有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语言行动,刻划了一个自私至极、势利透顶、庸俗愚昧的小市民形象。  相似文献   

13.
吴敬梓以他独特的白描讽刺的笔法,描绘了封建盛世下知识分子说谎的种种可笑行径,其可谓“穷极士情态”。透过这些谎言,是整个社会的浮夸、追逐名利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的背后则是束缚日增的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14.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细致地描摹了八股文人迷信八股、封闭执拗、驯服自卑和虚伪无耻等心态,深刻地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身心的践踏和摧残。上述种种心态的形成,与明清末世文化上软硬兼施的专制主义、八股文人过于单一的角色认同和社会上摧残士人身心的习俗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意味很强的讽刺小说,在讽刺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对人物进行了大量的服饰描写,本文主要从男性服饰,女性服饰和特殊人群的服饰进行分析,展现明代服饰的风貌。这些服饰描写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使《儒林外史》具有史料价值,甚至还对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外显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突显小说的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中,动词饮是个旧词,但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不过绝大多数针对酒,基本上不用于水、汤。《红楼梦》前80回、《歧路灯》、《儒林外史》中,表示饮用的吃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喝,但程度有所不同,《红楼梦》前80回中喝比较活跃,《歧路灯》居其次,《儒林外史》中的喝最不活跃,出现频率很低而且只与酒、茶相搭配。在饮用这一义位上,喝与吃的嬗代消长呈自北向南推进的态势。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8世纪北方官话词汇的内部差异和发展变化的趋势。《红楼梦》后40回喝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吃,而且吃则不用于水,从吃、喝的使用情况看,《红楼梦》后40回的语言较前80回更接近于现代的北京话,同时也说明吃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最终从流质食品退出来的过程,是从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我们在把《儒林外史》称为“讽刺杰作”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它的写实性。《儒林外史》的讽刺,主要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准确的透入人物深层心理的刻画来完成的。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素来不以为有何不妥、有何深意可究的事情,经过作者的提炼和描摹,有时加上漫画式的夸张,便清晰地透出社会的荒谬与人心的伪妄,  相似文献   

18.
唐人小说中隐含着唐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复杂画面。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的《玄怪录》,虽以记录精灵粉怪、嗜奇记奇为主,但作品中包涵着深厚的政治文化意蕴,折射出作者对唐代政治的特殊观照。这部传奇极力彰显了京都皇权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详细描摹了城市司法机构为市民声张正义提供的庇护与安全的权威,细腻刻画了科举制给应试举子所带来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一个不太为人注意、人们正面研讨不多的角度——贬佛思想来谈《儒林外史》。小说中写到佛教的文字不多,但贬佛思想却很鲜明。本文结合明清佛教史实和八股取士制度,探讨《儒林外史》的贬佛思想:吴敬梓受到颜李学派思想的影响,目睹佛教堕败的现实,揭露寺庙里佛教生活的荒唐、民间佛教生活的虚伪。《儒林外史》的贬佛思想与其批判八股取士制度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儒林外史》英译本为依托,探讨了文化缺省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对其做了分类分析,把文化缺省分为三类:待补偿型文化缺省、可植入型文化缺省和可隐去型文化缺省。并提出了处理文化缺省现象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