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江淮城市群11个城市进行了案例分析,对11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合肥和沿江城市较高、中北部城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加剧.城市经济水平高,或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得分较高,城市经济水平低、旅游资源欠缺或区位条件一般城市的得分较低.未来发展应重视旅游产业增长对城市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拉动作用,推动旅游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区域性的综合开发模式,从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形象整合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推进资源型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典型资源型城市临汾为例,阐释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优化发展的产业、空间、管理和旅游4种转向,并对旅游业驱动乡村振兴的过程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探讨资源型城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机制。结果表明:(1)临汾市产业由第二产业向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型,空间上农业用地适度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管理由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旅游由单一要素向多元要素转变;(2)临汾市探索出乡村旅游实践模式,即明确定位,重塑旅游形象,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探索发展工业旅游,重建乡村生态环境,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3)乡村旅游从农业、农村和农民3个维度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资源型城市乡村发展亟需转型,资源型城市乡村应注重旅游形象的重塑,明确自身定位,开发新型特色旅游资源,构建本地完整旅游产业链条,以谋求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基本完成城市大改造赢得新的旅游发展空间之后,桂林旅游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目标应当是: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漓江流域旅游圈。漓江流域旅游圈是以桂林市为中心,以漓江流域为辐射纽带而形成的区域旅游系统层次架构。构建漓江流域旅游圈要从战略的高度从生态旅游、特色创新、基础设施、民营投资等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4.
安康市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康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认为该市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旅游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投资、管理体制、开发战略、创新意识与经济基础等制约着旅游业快速发展.进而以区域旅游开发理论为指导,分析探讨了安康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联合发展模式与城市意象景观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制度创新理论视角,以贵州9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以(旅游产业发展)发大会为代表的管制型制度环境对中小尺度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举办旅发大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比较发现,由于客源市场结构的差异,旅发大会对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影响要高于国内旅游收入.旅发大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累积叠加的滞后效应形式,其影响系数在逐年成倍递增,并从第4个年度开始逐渐变为显著影响.旅发大会通过旅游投资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政府投入规模和社会资本引入力度.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选择旅游资源禀赋好和旅游产业潜力强的城市举办旅发大会,持续性的举办旅发大会,充分发挥旅发大会综合协调机制平台作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旅游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关注。为了更好的促进它的发展,需要对城市的旅游吸引作深入的研究。本文论述了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构成、大连城市旅游吸引体系的内容构成、大连客源市场需求对城市吸引体系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利于大连城市旅游吸引力提升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2017年甘肃7个资源枯竭型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对自然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此类城市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制造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资源依赖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资源依赖对科技投入水平的提高、制造业水平的发展存在阻碍作用,虽然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投入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就长期而言,其促进作用效果甚微,所以间接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应从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人才教育;发展现代制造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资源型地区旅游经济增长驱动机制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定量分析了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并提出了培育其旅游经济增长新动能的相关对策。结果显示:需求规模增长和要素投入增长仍在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求因素的拉动机制和支持因素的保障机制对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增强趋势,而供给因素的推动机制和中介因素的带动机制作用呈现减弱趋势;旅游系统整体对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减弱,这是导致山西省旅游经济增速下降的根源所在;今后应采取引领旅游需求升级、促进要素配置升级、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等措施,来培育其旅游经济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中心旅游城市的构建及旅游资源整合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石家庄市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分析,提出石家庄市旅游部门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构建石家庄市中心旅游城市地位,成为旅游者进行区域旅游的中转地,并对其旅游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三大旅游增长极"和"四环旅游辐射区域开发"的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双核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作为辽宁省中心旅游城市的沈阳和大连属于典型的"双核"结构模式;以点轴系统理论基础,确定辽宁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体系为2个中心、2个增长极、10个发展节点;1条发展主轴、5条扩展轴;构建以中心旅游城市沈阳-大连的"双核"结构为基础,点、轴、面相结合,内陆旅游经济区和沿海旅游经济区联动发展的旅游板块模式。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通过收集整理2002—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旅游流质指数、游客密度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时空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流发育不均衡.上海、江苏、浙江的流质指数明显好于其他省市,属于优质旅游流;其他省市旅游流发育状况相对较差,属于低质旅游流.2)游客密度差异明显.上海的游客密度远远超过其他省市,处于第一梯队;江苏、浙江、重庆的游客密度指数一直在14之间,处于第二梯队;其他省份游客密度较小,处于第三梯队.3)区域间旅游经济差异逐步缩小,旅游经济的集中度由38.018逐步降到33.032,从2002—2014年地理集中指数仅降低了4.986,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旅游经济实现均衡化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据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的对策,以期推进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结合广西城市旅游特点,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14个地市旅游竞争力差距显著,等级明显,按其旅游竞争力强弱可分为Ⅰ、Ⅱ、Ⅲ3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13.
厦金直航为厦门与金门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对厦金旅游合作基本条件的分析,提出加强厦金旅游合作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借助SPSS软件计算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nich指数,分析2009—2018年湖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级市(州)的旅游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入境旅游经济的收敛和分散格局更显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为研究对象,借助SPSS软件计算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nich指数,分析2009—2018年湖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级市(州)的旅游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入境旅游经济的收敛和分散格局更显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是旅游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厦门与金门是闽台交流与合作的口岸城市,拥有良好的旅游合作条件。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对厦金旅游合作进行共生理论的适用性分析,并对厦金旅游合作的共生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进行分析。明确对称互惠共生关系及一体化共生模式的旅游合作选择是厦金旅游合作的发展方向及最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旅游给遗产类城市的旅游开发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的摩擦与矛盾最为明显突出.基于文化遗产和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模式探讨,笔者初步研究了都市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模式演变,以及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的模式选择等问题,并试图构建一个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体系,以实现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的良性运作.作为实证研究,本文选取西安市为例,探讨了西安市都市旅游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选择和产品谱系设计等问题,旨在为遗产类城市的都市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强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网络特征与演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空间网络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发展速度缓慢;空间网络中核心城市多位于中下游,上游城市基本处于“孤岛”状态.2) 空间网络集聚模式表现为“局部聚集,全局松散”形态,网络核心区扩散效应不稳定且范围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3) 地理空间邻近、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提出,应从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次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区域城市网络的分层网络发展路径,并促进旅游发展要素的一体化建设与升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平衡计分卡法(BSC)原理,结合城市旅游发展实际,从顾客、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BSC法与城市旅游发展质量评价的有机结合;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广东省21地市旅游发展质量的综合水平及单方面水平.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有效, BSC法适用于城市旅游发展质量评价;广东省21地市旅游发展质量整体水平较低,仅26%城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广东省21地市城市旅游发展质量类型可划分为高型、较高型、一般型、低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测算长三角中心城市2008—2017年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三系统的协调度,以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长三角中心城市三系统协调发展呈现为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但热点城市范围在研究期内相对固定;在空间上,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且始终保持“东南-西北”分布格局. (2)三系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及相对稳定的空间聚类格局,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3)市场驱动、交通通达、外商投资、劳动聚集、资源禀赋和旅游规模对该区域三系统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与旅游效益的影响系数则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