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股票市场日周效应的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日周效应进行研究发现,自1995年1月1日以后沪、深A股和深市B股市场存在着显著的正周五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存在于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正周五效应可以通过结算过程假设和半月效应假设进行解释.同时研究发现中国深市B股市场的日周效应可能源自于国外市场的溢出效应.当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在中国沪、深A股市场上存在着利用日周效应交易策略进行套利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中外股票市场风险收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中国证券市场的A股、B股分别与国际上四个成熟市场的风险、收益行为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数量特征,以及它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系是否密切;用带有局部及全球信息变量的GARCH(1,1)实证模型检验股指收益的条件均值,发现股指波动是时变的、不均匀的.局部及全球信息变量对股指收益有一定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沪深股市的溢出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沪深股市的价格和波动性的特征以及两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对沪深股指收益率序列用小波分析作信号分解,分解为高频信号(细节信号)和低频信号(离散逼近信号).通过比较沪深股市的高频信号之间的关系获知沪深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价格和波动性的溢出效应.深市和沪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的价格溢出效应;而深市对沪市存在着正的波动性溢出效应,沪市对深市存在着负的波动性溢出效应,并且波动性溢出效应大于价格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国内A股市场新股发行时投资者网上中签率和网下配售比率,探讨其信息含量及其对股票上市后市场表现的预测能力. 研究发现,投资者网上中签率和网下配售比率均与股票上市首日收益率、换手率和持有3个月收益显著负相关,但网下配售比率与股票上市首日、持有3个月收益的相关性更强,而投资者网上中签率与上市首日的换手率更紧密.相对于主板上市股票,投资者的网上中签率和网下配售比率对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收益和持有3个月收益有更好的解释能力. 研究结果对新股发行定价和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的买卖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唯一上市交易的金融期货产品,沪深300股指期货在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防范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科学准确地测度其收益波动对充分实现股指期货避险功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在日内高频信息环境下分别采用经典已实现波动率、已实现极差波动率和已实现双幂波动率等三类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收益波动进行测度,通过样本内预测误差指标对上述 方法的测度性能进行比较. 实证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上市交易后表现出由剧烈波动 到渐趋平稳的波动特征,已实现波动的改进方法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收益波动的测度性能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HKKP估计方法对沪深股指收益率的尾指数进行估计,并对涨跌停板前后股指收益率尾部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沪深股指收益率的左右尾指数均大于2;上证综指收益率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右尾胖于左尾;上证综指收益率的波动性比深成指收益率的波动性大,但沪市比深市更有吸引力;沪深股指收益率在涨跌停板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沪市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7.
A、B股互-自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沪、深市A、B股之间的领先-滞后效应.横截面自相关的分析表明在考虑了周末效应和GARCH现象后,A、B股之间不存在领先-滞后现象,A、 B股之间是即时正相关的.这说明虽然B股交易量明显小于A股,但A、B股在反应市场信息方面是同步的,任何企图从这种领先-滞后效应中套利的想法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时变ΔCoVaR模型,对200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间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1)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存在着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均为正;2)香港股市对沪深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沪深股市对香港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3)深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大于沪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4)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并没有显著增加香港股市与沪深股市之间的双向风险外溢程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机制转换混合 Copula 模型, 考察了沪、深股市与港、台股市间的尾部相依特征, 研究发现:它们间的尾部相依性呈非对称动态过程, 在低风险状态下, 右尾部相依性普遍高于左尾部相依性; 而在高风险状态下, 左尾部相依性普 遍高于右尾部相依性. 相对于沪、深股市与台股而言, 沪、深股市与港股间的尾部相依性更强, 其 尾部相依性对外来冲击更敏感; 相对于沪市与港、台股市而言, 深市与港、台股市间的尾部对外在 冲击更敏感. 在此次次贷危机中, 沪、深股市与港、台股市间极值风险显著增加, 并呈现明显的金融感染. 而且各尾部相依性的两个结构变化几乎同时发生并分别对应于危机的第一、二阶段, 这表明:沪、深股市与港、台股市间的风险呈系统性特征, 而危机的第三阶段对沪、深股市与港、台股市间的影响较有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市场波动与收益的非线性相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我国沪深两市指数收益的序列独立性.表明证券市场收益序列尽管线性自相关现象不显著,却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相关关系.而且这种非线性相关关系一般可由“ARCH效应”来加以解释,即波动聚类性是形成非线性相关的主要原因.应用BDS统计方法对收益残差的检验显示,GARCH(1,1)形式能够很好地刻画上证综合指数的非线性和波动性特征,ARCH(3)形式则能够很好地刻画深证综合指数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宏观信息发布中的未预期信息衡量指标,本文研究了宏观信息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及其波动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股票市场指数月收益率具有"通胀对冲"功能,同时PPI、固定投资、货币供给(M2)也会显著影响指数收益率,贸易顺差则与收益率波动显著相关;进一步对股票市场指数日收益率分析发现沪深两市对宏观信息的短期反应并不相同.对上证综指,仅CPI、固定投资与进口同比显著影响指数收益率,而出口同时影响指数收益率及其波动;对于深证成指,市场只对出口信息会作出及时反应.此外,本文还发现危机后股市对宏观信息的反映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宏观信息变量中只有PMI和进出口变量显著影响市场收益率,而PPI则成为影响收益率波动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长记忆VAR-BEKK-MVGARCH(1,1)模型和VAR-DCC(1,1)-MVGARCH(1,1)模型,对沪深股市的动态均值溢出效应、动态波动溢出效应和动态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沪深股市收益率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在2000年之前基本不存在,仅在2000年之后才比较显著,且表现为双向的传导关系.沪深股市收益率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动态相关性,除股市成立初期表现出负相关外,总体呈现出正相关,且相关性逐步提高,近年来稳定在0.8到0.9之间.  相似文献   

13.
拟合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统计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沪深股市收益的统计分布特征和市场风险规律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分别采用稳定分布、渐近帕累托分布和截断列维分布拟合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统计分布,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收益分布的中间部分适合用稳定分布描述,分布的尾部适合用尾部指数大于2的渐近帕累托分布描述,即是具有尖峰厚尾特征的有限方差不对称分布.揭示出中国股市中高收益事件比低收益事件发生的更为频繁,深圳市场比上海市场的投资风险要高.所得结论有益于对价格波动性建模、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上证股市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及其波动的异化现象。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收益并无显著影响;而股票收益却对投资者情绪的作用显著:牛市阶段股票收益与投资者情绪正相关,而熊市阶段则为负相关;投资者情绪对收益波动的影响在不同市态下也存在异化现象:熊市阶段投资者情绪对预期收益波动的冲击存在非对称效应,乐观倾向比等量的悲观倾向对波动的冲击更大;而牛市阶段收益波动主要受投资者悲观情绪的影响,且不存在非对称效应。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票市场的股票收益与波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检验中国证券交易四类股票收益与波动的时间序列特征,以及收益与波动之间的关系。首先应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和指数GARCH模型以获得合适的条件方差序列。应用结果发现,波动性随时间变化的证据,并且波动高/低的时期趋向于聚集,显示出高度持续性和可预测性。然后,应用均值GARCH(GARCH-M)模型检验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每日交易量作为每日信息到达时刻的代理变量对于中国股票市场每日收益的条件波动的解释力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中收益与风险关系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禹敏  陈收 《系统工程》2007,25(1):94-101
利用ARCH-M族模型来拟合中国股市和成熟证券市场的收益序列,以揭示股票市场中投资收益与时变风险的关系,并在ARCH-M族模型的范畴内,研究确定了国内外证券市场中时变风险的最佳测度方式。本文通过建模,对中国股市和成熟市场的风险补偿系数以及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机波动率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对中国股市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有效重要性抽样(EIS)技巧,提出极大似然(ML)方法估计了四种不同收益分布假定的随机波动率(SV)模型的参数.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指数为例,实证检验了不同收益分布假定的SV模型的性能,分析适合我国股票市场的SV模型及收益分布. 实证结果表明,与正态分布、学生t-分布和广义误差分布(GED)假定的SV模型相比,具有“有偏”和“尖峰厚尾”特征的有偏学生t-分布假定的SV (SVSKt)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