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鲤鱼幼鱼在白光场下不同表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和黑色)条纹屏幕中的视觉运动反应,探讨表色、亮度、速度和空间频率对其视觉运动反应速度和临界反应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红色外鱼跟随速度随亮度提高而增加;亮度低于10~(-1)nt,鱼对不同颜色的跟随速度差别很大,亮度高于10~0nt则差别不大。鱼在黄表色条纹屏幕中反应最弱,制约视觉运动反应的直接因素是时间频率而非速度。结果有助于探讨捕捞中渔获量日周期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充分导入间苯二酚的桐油间苯二酚树脂和双叠氮化合物所组成的感光体系的光发色交联机理进行了研究.证明树脂中间苯二酚基残留的反应活性点是易与氮烯(氮宾)反应导致交联的主要因素.其发色过程是由于生成氮-氧醌式结构所致.树脂中残留双键与叠氮化合物的光交联作用无疑是存在的,但实验证实它不是发色交联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4H-色烯衍生物作为一种便宜易得的酸性无机盐,可有效催化Hantzsch反应合成4H-色烯衍生物.在优化条件下,4H-色烯衍生物可通过简单的过滤操作直接分离得到,含有催化剂的滤液则可以继续催化该反应,循环催化3次而不失活.这为4H-色烯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实用且绿色化程度较高的方法,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准确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中总黄酮的含量,选择合适的显色反应体系.方法:通过比较Na NO2-Al(NO3)3/Al Cl3-Na OH和Al(NO3)3/Al Cl3+KAc两种反应显色体系条件下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和对照品芦丁、槲皮素和槲皮苷的连续波长扫描图谱,考察两种反应体系光谱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峰值!max,进而选择适合测定两色金鸡菊中总黄酮的反应体系.结果:样品与槲皮素或槲皮苷对照品在Al(NO3)3/Al Cl3+KAc显色反应体系下产生的光谱吸收曲线相似,最大吸收峰峰位值更接近.因此,可以用该显色反应体系快速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能准确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建立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为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提供依据。通过比较Al(NO3)3或Al Cl3+KAc两种反应显色体系条件下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和对照品槲皮苷的连续波长扫描图谱,考察两种反应体系连续波长扫描光谱吸收曲线和最大吸收峰峰位值,建立测定两色金鸡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新疆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和槲皮苷对照品在Al Cl3+KAc显色反应体系下产生的光谱吸收曲线相似,最大吸收峰峰位值更接近。因此,可以使用Al Cl3+KAc显色反应来测定新疆两色金鸡菊中总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从pH试纸的制作中得到启发。通过对显色剂、氧化剂、缓蚀剂、缓冲体系的分别选择确定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显色体系的组成成分。利用显色剂与不同浓度铁离子溶液进行显色反应制得标准色阶。将显色体系溶液喷涂到钢铁基材表面进行显色反应,对照标准色阶对钢铁锈蚀程度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从pH试纸的制作中得到启发。通过对显色剂、氧化剂、缓蚀剂、缓冲体系的分别选择确定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显色体系的组成成分,利用显色剂与不同浓度铁离子溶液进行显色反应制得标准色阶。将显色体系溶液喷涂到钢铁基材表面进行显色反应,对照标准色阶对钢铁锈蚀程度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一实用的凝血酶抑制剂抑制活性的测定方法——发色底物分光光度法;以发色底物S—2238与标准凝血酶反应,测定未抑制的吸光度Ao,同时以发色底物S—2238与凝血酶抑制剂盐源山蛭素和标准凝血酶反应测定抑制吸光度As,然后以As/Ao计算盐源山蛭素的抑制活性a1.实验证明,这种对盐源山蛭素抑制活性的测定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高、偶然误差小、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解-色质联用分析系统,对文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热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反应过程。在500~800℃,钛酸丁酯(Ⅰ)热解尾气产物主要是烯烃、醇、醚和醛类化合物。经热解机理分析,发现Ⅰ的重排断裂反应是整个热解过程的主反应,其反应动力学常数为3.87×10~5,活化能为69.3 kJ/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e+e-湮灭反应中四夸克系统Q QQ’Q’的一种特殊的色连接方式,讨论了相应的末态强子能量、动量分布等强子化效应,并发现这种没有色分离的特殊色连接方式有利于双重重子,如X、Y、Z粒子等新束缚态的产生,实验上可通过三喷注类事例来进行鉴别寻找.  相似文献   

11.
首次合成了色酮衍生物B,C,并对其结构进行了^1HNMR,IR及MP等结构表征,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反应中间体羟基苯乙酮的方法,并对反应产物的区域选择性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并且发现在用Vilsmeier反应来制备色酮A时,要用POCl3来代替四聚焦磷酸,且反应产率随着反应物的摩尔比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取得较好的浸提效果,获得西梅花色苷浸提工艺条件及相关降解动力学参数,研究浸提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质量浓度、pH值、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西梅花色苷浸提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pH值、抗坏血酸、葡萄糖对西梅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及降解动力学过程.发现在浸提溶剂为60%酸性乙醇溶液、料液质量浓度1/10 g·mL-1、浸提时间2.0h、pH2.0、浸提温度60℃时获得较好的浸提效果(浸提得率1.52mg·g-1新鲜西梅).在西梅花色苷中添加质量分数0.01%抗坏血酸或10%葡萄糖,并进行加热处理研究其降解过程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及半衰期的变化,同时对西梅花色苷的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梅花色苷在本研究条件下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其热降解活化能在pH3.0时为69.12 kJ·mol-,增加或降低pH都使其活化能减小;在添加质量分数0.01%抗坏血酸、10%葡萄糖后,其活化能分别为下降86.49%和73.15%,表明西梅花色苷添加抗坏血酸或葡萄糖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常压等离子体苯加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压等离子体苯加氢反应的行为.结果表明,常压下用等离子体方法进行苯加氢反应的生成物主要是环己烷、异构的环己二烯、环己烯和碳四组份.在不同的电压、停留时间、反应温度和物料配比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选择性和收率情况.用气相色谱仪在线分析产品,用GC-MS色质仪分析确认产品成分,并采用已知标准样品进一步确认产品.常压非催化等离子体(DBD)苯加氢反应具有光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发展一种合成色酮和3-呋喃酮的方法。方法 以甲醇为溶剂,在三甲基氯硅烷的催化作用和70℃加热条件下,羟基取代炔丙酮发生环异构化反应合成了色酮和3-呋喃酮化合物。结果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各种邻羟基芳基炔丙酮和γ-羟基炔丙酮能以良好到优异的收率分别得到相应的色酮和3-呋喃酮产物。该环异构化反应具有操作简单、官能团耐受性好以及原子经济性等特点。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对所获得的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论 开发了三甲基氯硅烷催化邻羟基芳基炔丙酮和γ-羟基炔丙酮的环异构化反应,同时简捷有效地合成了色酮和3-呋喃酮衍生物。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多离子反应离子监测技术,对He/i—C4H10体系中不同反应离子与化合物反应的选择性进行观测、并利用气相色谱/化学离子化质谱/电子计算机数据系统同时获取非择选性的色谱图,选择性的多离子反应离子监测图相质量色谱图,扼要讨论了方法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把夸克的轻子-色荷复合模型中的轻子,由v_u推广到e~+和v_e,从而建立了u、d夸克的三色理论,并应用这一理论,全面地解释了π介子的各种衰变反应,分析了核子的夸克结构,讨论了色和味的物理意义,得到了和实验符合得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权子雯  唐俪 《科技信息》2011,(28):82-83
1、引言1935年,J.R.Stroop在色一词实验中发现,若以某种颜色(如红色)墨水写出一个含义与其颜色不一致的色词(如"绿"),那么对墨水颜色的识别反应就会受到显著的干扰,反应时因而增长。这就是著名的stroop效应。stroop效应的发现开创了对刺激某一维度的加工受到另一维度加工影响的先河。自本世纪70年代初开始,人们逐渐发现不仅同一刺激  相似文献   

18.
企业标准色的设计是企业为塑造特有的企业形象而确定的某一特定的色彩或者一组色彩系统,运用在企业的标志、标准字体及宣传媒体上,透过色彩特有的直觉刺激与心理反应,以表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服务的特质。企业标准色的设定并不能随意定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有的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经营策略和历史背景,那么标准色的设定也必须在企业的经营理念、性质以及色彩自身的象征性等总体因素的基础之上来加以设定,才能准确地传递特定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等色点的特性,在等色点波长处获得有关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算出游离试剂的浓度;利用卞隆函数解得体系中二个逐级络合物的稳定常数。方法适用于逐级络合反应有重叠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20.
4,8,8-三甲基-7,8,9,10-四氢苯并[h]色烯-2-酮(4)与N-溴代丁二酰亚胺发生7-位选择性溴代及重排反应,生成7-溴-4,8,8-三甲基-7,8,9,10-四氢苯并[h]色烯-2-酮(9)和4,7,8-三甲基-2H-苯并[h]色烯-2-酮(11),收率分别为37%和34%,并且提出了该重排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