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固体垃圾的填埋处置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衬垫层在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中居于关键地位。从我国国情出发,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的下蜀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征特性、击实特性以厦在不同状态下的渗透性能等的试验研究,揭示下蜀黄土的渗透规律,确定其用作垃圾填埋场衬垫层的有效方式,为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下蜀黄土这种廉价资源进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垃圾填埋场中的土工聚合物膨润土衬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造垃圾填埋场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手段,而覆盖系统和衬垫系统的防渗层则是保证填埋场不为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关键。文中介绍作为防渗层的新型材料土工聚合物膨润土衬垫的材料组成、防渗机理、工程特性及其优缺点。同时,述及目前国外开发的主要产品,也对未来该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填埋场压实粘 土衬垫防干裂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加不同砂量的粘土、砂土混合土料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击实试验、三轴渗透试验和体积收缩试验,研究加砂量对渗透第数、体积收缩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粘土中加砂量30%~40%时,混合土料击实后可同时获得透水性和低收缩势,从而可较好地解决填埋场施工过程中压实粘衬垫的干裂问题,当土料防渗、收缩特性在低压实能下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通过提高压实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4.
建造垃圾填埋场通常采用粘土作为防渗体或作为GCL/GM的保护层共同构成复合防渗系统,但粘土材料应用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干湿冻融交替循环环境,存在抗剪强度低及料源匮乏等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填埋场GCL/GM与保护层接触面抗剪强度研究进展,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填埋场防渗问题,提出了宽级配砾石土代替粘土作为GCL/GM防渗垫的保护层的新型防渗方案,并就该方案在下一步验证试验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薄层土体代替衬垫层,并提出薄层土体相应的动力计算参数,建立填埋场动力计算模型,采用一维多层土体的等效线性解法进行求解,研究了衬垫界面、填埋高度和场地条件对填埋场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中震或强震作用下填埋场衬垫处发生较大的剪切位移,限制了地震波的向上传播,忽略衬垫层对填埋场地震响应的影响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当填埋场高度为15m时,填埋场顶部峰值加速度最大,随着填埋高度的增加,填埋场基本周期逐渐增大,远离了共振状态,使得填埋场顶部加速度逐渐减小;通过对比4种场地条件下填埋场的地震响应变化规律可发现场地条件的变化对填埋场的地震响应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填埋场衬垫防渗系统的安全性,采用秸秆纤维对压实黏土衬垫系统进行改良,以提高衬垫系统的承载能力及抗开裂特性.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固结试验与抗开裂试验,探讨了秸秆纤维改良黏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抗开裂特性,并以此对秸秆纤维黏土混合料作为填埋场衬垫材料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秸秆纤维改良黏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与抗开裂能力,秸秆纤维黏土混合料可以作为填埋场衬垫材料.秸秆纤维掺量对改良黏土的强度特性影响显著,随纤维掺量的增加,改良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破裂形态由脆性破坏逐渐过渡为塑性破坏;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压缩模量Es先增大后减小;压缩系数αv、压缩指数Cc则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佳秸秆纤维掺量为0.30%,此时改良黏土的最大抗压强度达到459.15kPa,满足填埋场衬垫的工程强度要求.秸秆纤维掺量为0.30%的改良黏土,其开裂因子仅为0.008 1.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CL)+土体保护层(AL)衬垫中的运移规律,建立了考虑AL中生物降解作用的GCL+AL衬垫中有机污染物一维扩散模型,并得到该模型的解析解。通过与Pollute v7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污染物在GCL+AL衬垫中运移的影响,探讨考虑生物降解时GCL+AL与压实黏土衬垫(CCL)之间的等效性。结果表明,减小有机污染物在AL中的降解半衰期可以减少GCL+AL衬垫底部有机污染物通量。在文中计算条件下,GCL+1m以上的AL复合衬垫可代替标准的0.75m CCL。  相似文献   

8.
 考虑填埋场衬垫系统材料间的接触特性,建立了复合衬垫系统直剪试验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程序对填埋场复合衬垫系统的直剪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给出了不同法向力作用下不同加载时步衬垫系统中土工膜-黏土界面的剪应力云图,研究了界面内剪应力的分布情况,分析了接触面最大剪应力出现的位置及界面切应力变化特征;绘制了衬垫系统界面的应力-位移关系曲线,探讨不同法向力作用下不同位置点沿剪切位移方向的切应力τzy和垂直剪切位移方向的切应力τzx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法向力增加,界面切应力-位移曲线的硬化现象越明显;界面边缘位置处的切应力较大是界面破坏的源头;数值模拟可以再现试验发生的宏观现象,这是研究衬垫系统内部作用机理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粘土衬垫系统污染物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通过土工合成粘土衬垫(GCL)和压实粘土衬垫(CCL)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分布、平流量、扩散量及积聚等进行了计算分析并讨论了污染物通过GCL和CCL迁移的各种情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GCL底部质量浓度比的增长速度比CCL的快得多;通过GCL和CCL的扩散量随时间减小,平流量随时间增加。但二者随时间的变化不同步;前lla,污染物通过GCL的迁移量大于通过CCL的迁移量。lla以后,通过CCL的迁移量大于通过GCL的迁移量,这种趋势贯穿于废弃物处理系统的整个有效运行期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摩擦衬垫工作压强 ,相关参数匹配及衬垫材料与结构的讨论 ,提出完善的摩擦衬垫标准还应限定材质指标、成型结构、计算方法、优化匹配诸条款  相似文献   

11.
老龄船经常会遇到主机缸套裂纹的问题.不但给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给轮机管理人员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这个问题虽然有设计、制造及材料等多方面的缺陷,但是如果轮机人员能够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并加以科学的管理还是可以避免异常裂纹以延长使用寿命的.  相似文献   

12.
线阵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用于精密光谱测量时,将会对与之配套的驱动和数据采集电路产生一些特殊要求.基于高速AVR单片机的驱动器和相关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在计算机程序中设定移位频率和积分时间,从而扩大了测试的光强范围和提高了信噪比,使CCD测量系统工作在合理状态.这一驱动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用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协议与计算机通讯,与传统的系统相比较具有新的优点,是一种开创性的工作.该CCD系统已用于实验,文章最后给出了测量得到的汞灯的光谱.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实现压电声衬在体积调节模式下的阻抗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噪声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光敏电阻特性,通过Lab VIEW程序设计,驱动压电声衬使其根据不同噪声频率的变化自动发出控制信号;通过电压的变化来改变声衬的腔体体积,从而调节声衬的消声频率。在分析压电声衬消声及工作原理基础上,设计加工压电声衬结构。通过相关性能测试验证该方法的可实施性。最后利用Lab VIEW虚拟仪器技术,实现自动控制程序设计;并通过消噪性能实验验证了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实现了对声衬激励电压的自主控制及降噪频带偏移6 Hz。  相似文献   

14.
胡蒲希  钱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4):838-840,859
针对生产中的精加工与半精加工对加工质量的要求,选择声发射为反馈对象,以西门子611D驱动系统为实例,建立了基于直线电机数控伺服系统的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为以后研究和开发针对高速小切削量加工过程的数控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Gramer法则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线性流图-GW图。与现有的各种流图相比,具有构图简便、直观、容易证明等优点,可用来化简流图、求解线性网络等。  相似文献   

16.
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技术及质量缺陷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路隧道的建设实践 ,系统地介绍了隧道质量检测技术及质量缺陷的处治方法 ,概括了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重点论述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以及有效、快捷、简便的无损检测手段在宏观控制隧道工程质量、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和消除工程质量隐患方面的应用可行性。结合实例说明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并介绍隧道衬砌质量缺陷处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首先,从电力电子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电力系统电源、电力传输、用电等方面发展面临的问题,说明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的必要性;其次,从能源安全与政治建设、资源和环境效益、发输配用电变革3个方向,阐述电力电子化的政治、经济、技术等驱动因素;最后,对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有关的研究方向进行梳理,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露天矿生产计算机调度系统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计算机调度系统是改善露天矿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论述了计算机调度系统的类型,分析了计算机调度系统的运用情况,提出了露天矿在开发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雷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4):3925-3929,3935
为考虑填埋场中同一坡面极限破坏面转移效应对填埋场平移破坏的稳定性影响,提出了四楔体模型,给出了填埋场安全系数的近似解。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四楔体法与精度较高的Spencer法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最大相对误差小于0.79%;填埋场稳定安全系数随填埋宽度增大而增大,随填埋高度的增大而减小;若忽略极限破坏面转移效应,双楔体法计算结果是偏大的;此外,对已有的基于双楔体法的填埋次序设计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填埋次序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