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燕 《科技资讯》2011,(7):254-255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教育的改革探索和科技体制的创新等迫切需要,地方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强化高校社会服务职能,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服务于社会,并在这一过程中求得高校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本文强调了当今社会高校三大职能中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性,说明了区域产学研合作是地方经济和地方高校发展的迫切需要,并以作者所在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实践,说明了高校区域产学研合作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同时也促进了高校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共同愿望。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地方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地方高校要注重处理好教育功能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与行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关系。通过强化社会服务,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科研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加强制度创新,重点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等策略,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地方工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时,根据合作过程中容易存在的问题分析。本文提出了创新地方工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与地方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些想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地方院校如何走好产学研结合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的科研是高校与社会接轨的桥梁,是高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搞好产学研可直接体现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实践上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但是,对于地方高等院校来说,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起步较晚.地方院校要通过搞好产学研,增强实力,求得发展,应该从转变观念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科研实力入手.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结合是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方式,是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产学研结合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学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求。重庆邮电大学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立足信息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优势,不断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努力构建产学研合作大平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为高校产学研合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当前我国一些地方高校办学实力相对落后,高校间存在地区差异,一些地方高校的管理体制存在照搬照抄现象,为此应在国家协同创新战略引领下,广泛开展校校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等,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将社会资源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动力,以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不断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企业和政府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还存在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改变统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健全服务体系等措施,可有效解决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6年"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之后,上海高校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海市的战略部署,抓住2010年世博会、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发展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优势,融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产学研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有关高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本期高校服务地方专栏,选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部分高校为本刊撰写的专稿,展示近年来上海高校在服务地方发展和开展产学研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罗吉文 《科技资讯》2009,(35):219-219,221
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办学功能的新内涵,论述了地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概述了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合作层次较低、合作机制不完善、政府引导作用不够等问题。龙岩学院从明确定位、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战略联盟、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探索出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实现成果产业化及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着结构单一、分布不均衡、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政府和高校应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立足于民生科技服务、建立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实现高校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作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州科教城经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构建了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为我国高校院所服务地方经济,地方政府和企业招才引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南华大学在改革发展中办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原部委所属行业特色高校明确服务定位,发展优势学科,建立合作机制,打造科研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加强地方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在于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只有立足地方需求,全方位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把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互结合的运行模式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主要内容。因此,大力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地方高校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二、产学研合作模式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研成果在进行经营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自办企业还是与其他企业合作进行科研成果开发的抉择。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要遵循高校科研成果产业经营合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建立科技园区,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供合作基地,直接创办公司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建立中介服务组织,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中介服务;三是建立风险资本公司,为产学研合作组织提供风险资本支持;四是建立信息数据库,为产学研之间提供信息沟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杜爽 《长春大学学报》2010,(12):93-94,116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施将产业、教学与科研三方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推动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本文从发达国家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地方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部广东省联合开展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年9月,教育部与广东省签订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协议》。今年,广东省、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成立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给予高校与广东产业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很多优惠政策。教育部和广东省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和自身发展需要,携手推动教育部所属高校及其他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与广东产业界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将国内最强的高校资源,注入到国内最大、最活跃的省级经济体系中去,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这是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次新尝试,一个新起点,一种新模式。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省部合作”栏目,跟踪报道省部合作的最新进展,交流新形势下高校主动加强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谋求自身发展的新经验和新做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15日,西南大学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签署协议,合作建设“石柱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经过10年的努力,校地双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石柱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也促进了西南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明显提升。县校双方不断总结合作经验,凝练出的“石柱模式”是我国高校在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之一。为系统总结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与模式,供高校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时参考。从本期开始,本刊特设“产学研合作优秀案例”栏目,选登一批有代表性的合作模式,欢迎踊跃投稿或提供线索,Emil:zggxkj@126.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