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凯 《河南科技》2006,(5):36-37
近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在公路的高级路面中,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沥青混凝土路而一般设计年限为15年,通常实际每隔10—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就需要翻修一次。因此,如何处置每年数千万吨沥青混凝土路面废料将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同时,重新铺筑路面所需的大量沥青和石料也将使我们面临巨大的资源压力。采用沥青再生技术,重复利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废料,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被广泛地应用于公路建设中.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现车辙现象的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越快来越多的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是将成型好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在规定的温度和荷载条件下,测量车轮来回运行所造成的车辙变形速率,以每产生1mm变形的运行次数用动稳定度表示.车辙现象主要出现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是破坏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严重的因素之一.本文,笔者将以一种沥青用量在经过搅拌机拌和成沥青混合料为例,分析人工装混合料过程中由于埘粗细矿料均匀分布的不同操作而导致实验室车辙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具有相当高的强度,良好的防水性能以及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的能力.沥青砼路面平坦而富有弹性,从而相对减小交通噪音,保证车胎良好的路面附着力.尽管沥青混凝土有上述优点,但它在铺设5年左右,就会失去那些优良特性,产生路面裂缝,继而发生路面破坏.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沥青的老化.为了延长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人们曾向沥青混凝土中加入各种化合物以强化沥青材料性能,如向路面注入各种油脂或加入纤维以强化路面等等.所有这些措施都导致路面铺设成本大幅度的提高,而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路用性能.能否找到一种办法,既设法防护道路,使其免受那些损害路面的种种因素的作用,进而达到强化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并改进路面养护方法的目的.TL聚合路面强化剂的问世,使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经平顶山市平临路、许南路、洛界路部分路段的试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凝土路面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公路等路面施工,成为目前我国铺筑面积最多的一种高级路面.本文从沥青混凝土路面常用材料以及配合比设计和压实度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讲述了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以及重要性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为了有效地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一般采用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罩面层的方法,但该方法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S316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我们结合河南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黑色罩面成套技术研究",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跟踪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合料罩面层之间加铺应力吸收层效果很好,能有效地减少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6.
赵震 《河南科技》2006,(21):42-43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特点及损坏类型 1.沥青混凝土路面特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使用粘结力较强的沥青材料作结合料,因而大大增强了矿料间的粘结力,提高了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使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得到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不渗水、行车舒适、噪音小等优点,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它也经常受到天气、温度、行车以及材料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路面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而这些病害又对行车速度、路面使用寿命、乘客舒适性以及交通安全等带来了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离析现象和高速公路路面施工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控制离析现象和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即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础上铺上沥青混凝土面层,使原来的混凝土刚性路面变为沥青柔性路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施工中,作为路基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及相关施工对于保证新铺成的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及使用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工程,总结了类似工程的改进设计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
实践经验表明,将沥青层加铺在混凝土路面上可以对原有路面的剩余结构强度进行充分利用,而加铺的沥青路面层则能够使道路的行驶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甚至还能够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因此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技术属于一项理想的处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方式。基于此,本文对于在城市道路改造中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沥青混凝土具有相当高的强度,良好的防水性能以及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的能力。沥青砼路面平坦而富有弹性,从而相对减小交通噪音,保证车胎良好的路面附着力。尽管沥青混凝土有上述优点,但它在铺设5年左右,就会失去那些优良特性,产生路面裂缝,继而发生路面破坏。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之一就是沥青的老化。为了延长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人们曾向沥青混凝土中加入各种化合物以强化沥青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使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主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本结构所出现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逐渐出现问题,这使得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修补,造成了许多额外的损失,不仅对交通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因此,文章将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基本结构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及防治展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吴大军 《河南科技》2007,(15):70-71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现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治措施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叶集至罗山高速公路21标段,全长35km,路面宽10.75m,路面结构有3层,即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Ⅱ)+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Ⅱ)+4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Ⅰ)。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是道路工程施工工艺中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它直接关系到路面的整体工程质量和外观几何尺寸。一、充分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前的准备工作1.测量放样。进场后先对基层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用全站仪恢复中线,每隔10m做明显标记,用水准仪测量纵、横坡度,每50m打边桩并进行保护。2.机械设备的组合。在路面修筑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机械  相似文献   

14.
马辉  宋平原 《河南科技》2006,(21):44-45
一、前言 沥青路面水破坏产生的外因主要是降水、交通量、交通组成以及不尽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产生水破坏的内因:Ⅱ型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较大和Ⅰ型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偏小,现场实际空隙率大,以及沥青混凝土局部不均匀造成的局部空隙率更大;沥青与石料的粘结力不足;对路面结构层的排水和防水层设置设计不当.  相似文献   

15.
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仅在公路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并且逐渐占据主体地位。本文主要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出发,对施工中的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有效保养措施,以减轻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延长路面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6.
汽车产业的发展,各型号汽车丰富了人们的视野,汽车的增多需要城市道路为其提供安全、舒适和快捷的路面质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噪音低、承载力强、路面平整、易于施工等方面的优点,可以有效满足驾驶和交通等各方面要求。由于温度、荷载、施工和材料质量等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常会出现车辙、泛油、拥包等质量问题,影响着城市道路的质量。本文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沥青混凝土路面已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和公路等路面施工,成为目前我国铺筑面积最多的一种高级路面。本文从沥青混凝土路面常用材料以及配合比设计和压实度控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入手,重点讲述了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以及重要性与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在质量控制工作上分为3大部分,即:室内试验、沥青混凝土拌和路面的铺筑.其中室内试验包括:各种原材料的性质鉴定,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沥青、各矿料和沥青混合料的日常检验,施工现场部的有关检验等.  相似文献   

19.
<正>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与道路交通工程质量直接相关,对道路交通的平稳性、安全性及路面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笔者认为,要想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杨洁 《河南科技》2010,(1):93-94
<正>在热拌沥青混凝土的设计、生产和铺筑中,会产生很多潜在的引起沥青路面破坏的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易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发生各种早期破坏的现象。所以,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可以有效防止路面早期破坏现象,提高路面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