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针菇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3.8%,还含有一种扑茹素,具有抗癌作用。将金针菇加工成罐头,不仅携带方便,而且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1.原料选择与处理。金针菇原料必须新鲜,菇形完整、无畸形、无杂质、无异味、无病虫害,色泽洁白或乳黄色,菌盖直径为1.5厘米左右,菌柄长约15厘米左右。要剪菇根,然后浸入水中洗净。 2.预煮杀青。将金针菇放在100℃沸水中煮3-5分钟(以菇体中心熟透为宜),捞出后迅速放在清水中冷透。然后进行拣选分级。菇盖直径为1.5厘米左右,菌柄长15厘米左右,全部洁白的为一级品;菌盖…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高产栽培新技术南阳市蔬菜研究所樊志德浙川县种子公司宋长忠,姬松山近几年,我南阳地区栽培金针菇很广泛。我们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发现适当地提高培养料的碳氮比可以明显地提高产量,另外还发现金针菇菌丝细弱,传统的两头出菇和一头出菇方法,不利于金针菌丝传...  相似文献   

3.
国品认菌 200800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野生菌株驯化育成 特征特性 “广香51号”属中早熟、中温类香菇品种,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生长温度25℃;出菇适宜温度范围为8-22℃,最适出菇温度为12~18%;菇型偏大;出菇早,栽培周期短;适于段木栽培,第1-2年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一、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 许多人认为,采用25厘米×50厘米的塑料袋栽培金针菇较好。但实际上用宽袋栽培金针菇易感染杂菌,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容易弯曲,影响产品质量,达不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要求一所以,生产中还是用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袋为好。  相似文献   

5.
一、改宽袋栽培为窄袋栽培 许多人认为,采用25厘米×50厘米的塑料袋栽培金针菇较好.但实际上用宽袋栽培金针菇易感染杂茵,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容易弯曲,影响产品质量,达不到盖小、柄长、色浅、肥嫩的要求.所以,生产中还是用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袋为好,  相似文献   

6.
目前,河南省草腐菌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双孢蘑菇、草菇、巴西菇、鸡腿菇、大球盖菇、竹荪等.河南省的双孢蘑菇、草菇栽培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2008年全省双孢蘑菇鲜菇产量达到30.17万吨;草菇栽培起初一直处于零星发展状态,2004年后与双孢蘑菇配套生产后才进入规模发展期.  相似文献   

7.
白优二号是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刘甫研究员经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新品种: 白优二号菇体色泽洁白诱人,具有栽培发菌快、出菇早、朵形美观、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特性,在冬、夏均可栽培。该品种栽培发菌温度为2~36℃,出菇期适应温度为2~32℃,是一个出菇温度范围广的双耐型菌株。  相似文献   

8.
菇脯的制作     
菇脯是一种风味独特且富有营养的消闲食品。利用香菇、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制成系列“菇脯”食品,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获取很高的加工增值效益。现介绍其加工方法如下。1.工艺流程。选料→预处理→(硬化、烫漂、整修、护色)→糖渍→糖煮→烘烤→包装。2.操作要点。原料选择:选择盖中等大小、色泽自然、菇形完整、无病虫斑点的鲜菇为加工原料。预处理:将采收后的原料投入1-2%的食盐水中浸泡4-6小时,清洗并沥干,倒入沸水烫漂7-9分钟,将较大的菇体,适当切分,剔除残菇。把整修好的菇体浸入0.2%焦亚硫酸钠溶液中,浸泡8-1…  相似文献   

9.
秀玲 《河南科技》2008,(7):25-25
1、猪料。将香菇菌块或菌筒除去霉变、腐烂料,干燥粉碎后,以5%-6%的比例加入饲料中,混合后喂猪。饲喂加入菌糠饲料的猪,体重明显增长,抗病能力增强。还可采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或猴头菇后的下脚料15%,玉米粉35%,三七糠28%,红薯干10%,贝壳粉3%,稻谷粉、鱼粉、菜籽饼粉各2%,豆饼粉3%的混合饲料再加入0.5%的食盐喂猪,猪日平均增重可达50克。  相似文献   

10.
新登96高温蘑菇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优良菌种,1998年经全国多点区域试验已获成功。属国内首创,并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新登96高温蘑菇可在我国各地夏季栽培,为菇农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优点是:①生产周期45天左右。②可以直接把菌料摊在遮阴的露地、大棚里甚至水泥地上,15天左右出菇,每10天收一潮菇,一般收完3至4潮菇结束生产周期,生物学效率在50%以上。③不用菇房,投资低,成本与常规蘑菇接近,由于季节差价和复种提高而效益显著增加。④夏季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可栽培两季。经中国食用菌协会同意…  相似文献   

11.
目前,河南省草腐菌栽培的主要品种有双孢蘑菇、草菇、巴西菇、鸡腿菇、大球盖菇、竹荪等。河南省的双孢蘑菇、草菇栽培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2008年全省双孢蘑菇鲜菇产量达到30.17万吨;草菇栽培起初一直处于零星发展状态,2004年后与双孢蘑菇配套生产后才进入规模发展期。河南省的巴西菇生产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近几年发展较快:鸡腿菇、大球盖菇、竹荪等的生产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在河南省开始进行,近几年鸡腿菇发展较快,大球盖菇、竹荪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12.
地沟式平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学杰 《河南科技》1998,(7):15-15,28
<正> 1995年及1997年。在新乡县任小营苹果园内采用地沟式栽培平菇。生产平菇栽培种的培养料配方(简称配方 A)为:棉籽壳100公斤、麸皮5公斤、钙镁磷肥2公斤、石灰2公斤、水130公斤。生产平菇的培养料配方(简称配方  相似文献   

13.
平菇栽培料添加食盐防治杂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塑料袋栽培平菇,是我省广大食用菌专业户生产平菇的主要方法,但在发菌阶段(尤其春季生产)常因杂菌感染给生产者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根据黑龙江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用0.85%的生理盐水保藏食用菌母种的做法得到启示,于1990年春进行了“在平菇栽培料(常用配方)里添加食盐防治杂菌污染”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初报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风美侧耳”;栽培主料:棉籽皮;塑料袋规格:26×45×0.05厘米。试验方法:按培养料干重添加不同比例的食盐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A(O%)、B(0.5%)、C(1%)和D(1.5%)处理,A处理为对照。每个处  相似文献   

14.
<正> 菌菜亦名食用菌。含高蛋白低脂肪,食后无患冠心病之虑,故被誉为“康健食品”。某些菌菜几乎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而有些氮基酸又是其他动植物包括人体所不能提供的。如金针菇,因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和赖氨酸,对人们智力的恢复和发展非常有利,被称为“增智菇”。大多数菌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干扰素诱导剂,因而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防癌、治癌、提  相似文献   

15.
<正> 杏鲍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个珍稀菇种,因其菌肉肥厚,质地细腻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菇中之王”。杏鲍菇还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常食对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含有防癌抗癌的有效成分。我们近年来在研究、推广、生产中掌握了一套大面积栽培杏鲍菇的高产栽培技术,利用该技术栽培杏鲍菇,操作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十种主要出菇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单排菌袋自然堆叠两端出菇(见左图). 这种出菇方式是最普通的一种.满袋的菌袋用小刀将袋口多余的塑料膜割除,露出培养料1~3平方厘米,在出菇场内顺势摆成多排,排与排之间留50~60厘米宽的过道,摆放5~7层高,排与排之间的走向以通风容易、行走方便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一、栽培时间与菌种选择 菇农可依自己的实际情况于秋、冬、春三季投料生产.由于鸡腿菇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点,因此可在农闲时大规模制菌袋,然后依市场需求提前20~30 天覆土出菇.菌种应选择菇体肥大,个体适中,鳞片少,抗病高产的品种.另外,鲜销宜用单生品种,盐渍加工时宜用丛生品种.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我国、栽培食用菌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但都是采用天然接种和固体菌种。八十年代中期,随着食用菌事业的突飞猛进,广大茹农对菌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不少地区积极研制食用菌的液体菌种。所谓液体菌种就是通过深层发酵的方法来生产食用菌菌丝体。与传统的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有以下几个优点: 1 生产周期短,液体菌种生产周期3—7天,传统的固体菌种则要30—60天,仅为固体菌种的1╱8-1╱10。 2 菌龄一致,生长势强,生产传统的固体菌种,常常是下边没长满,上边已老化,甚至出菇,液体菌种至多相差3—5天。而且菌种正处于对数生长期。  相似文献   

19.
一、栽培时间与菌种选择 菇农可依自己的实际情况于秋、冬、春三季投料生产.由于鸡腿菇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点,因此可在农闲时大规模制菌袋,然后依市场需求提前20~30天覆土出菇。菌种应选择菇体肥大,个体适中,鳞片少,抗病高产的品种;另外,鲜销宜用单生品种,盐渍加工时宜用丛生品种。  相似文献   

20.
李群 《河南科技》2007,(8):24-24
清水浸泡法,将采收的金针菇扎成小把(每把约1千克),浸没在符合饮用卫生标准的清水中,以隔绝氧气供应,使其组织处于休眠状态,抑制细胞内的酶活力,减少菇体的呼吸作用,以防止老化,采用此种方法可保鲜1-2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