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济生 《科学通报》1959,4(5):147-147
长江的水利资源異常丰富,年逕流量为黄河的20倍以上;流域內水力蘊藏量达2.3亿瓩,相当于美国水力蘊藏量的2.7倍,約佔我国水力蘊藏量的40%。 長江总落差逾5,000公尺,其中99%以上集中在宜昌以上佔河流全长三分之二的上游河段中。从自然条件看,上游河段多在高山峽谷区,干支流上能找出很多优良的壩址兴建水利樞紐,形成水庫,以調节逕流、利用水力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和发展灌溉事業。上游河段的最后一段为奉节宜昌之間著名的長江三峽,河岸高峻,河谷山坚硬的岩石組成,而且其上峽谷丘陵地带人烟稀少,可以在淹沒損失很小的条件下修建高水头水利樞紐,形成長江上最大的超巨型水庫。  相似文献   

2.
纵向岭谷区河流生态水文时空分异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纵向岭谷区两条典型高山峡谷河流为例,对河流生态水文的时空异质性及变化驱动力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对河岸带植被物种环境二元数据矩阵进行典型对应分析,识别影响河岸带植被分布的环境因子;借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来反映研究区生态状况的时空变异性;利用河流水文气象要素的多元相关性分析,界定河流水文情势变迁的主导性因素;对比分析澜沧江干流及元江水系水环境状态的时空变异性规律及影响要素.通过对纵向岭谷区典型河流的生态水文时空分异及驱动力分析,可知:南北纵向上,澜沧江与元江流域的生态水文时空分布呈现规律性变化;东西横向上,纵向岭谷区生态状况时空变异性显著;自然驱动力主要是海拔、坡向以及水分要素,而人为驱动力主要是水电开发、河岸带边坡公路建设以及流域土地利用等.  相似文献   

3.
黃万波 《科学通报》1959,4(10):338-338
中国科学院第四紀地貭研究委员会,和三門峽地质勘探总队,于4月5日—13日联合召开了三門峽水库区“三门系”問題的討論会。除論文报告外,出席会议的代表們还到三门峽作了地貭旅行和現場討論。論文报告会是在北京举行的。在論文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裴文中对三門系的历史,作了詳細的介紹。三门峽地貭勘探总队賈福海总工程师,报告了他們近几年来在三門峽一带开展的第四紀地质研究工作,及一些新的发現。贾福海总工程师将三门系分为五层: 第一层,为底砾岩,由石英砂岩、石灰岩、片岩及喷出岩等组成。颜色灰白,厚度为10—60公尺。其中有冰川擦痕的砾石。  相似文献   

4.
邬紀澤 《科学通报》1959,4(17):554-554
水輪机涡壳是机組最大部件之一;在高水头(H≥50米)的水輪机中部用金属涡壳作导流。我国将要建造很多巨型水电站。它們都是高水头的,如刘家峽、龙王庙及世界最大的三峽等水头都超过一百公尺;而机組(单台)的容量也很大。按照苏联(苏姆吉)理論計算,这些电站金属涡壳所需鋼板厚度达到h=60~90公厘。此种軋制厚板的生产,冷弯成型,和焊接拼装都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减薄涡壳鋼板的厚度是解决生产工艺的迫切問題,也是节約鋼板的重要途径。用预应力鋼筋混凝土代替金属涡壳可以不用鋼板,但此方案目前仍受很多技术条件限制;且在相当高水头下此方案是不合适的。另一方案是带有金属衬  相似文献   

5.
山盆耦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造山带及其侧陆盆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二七 《科学通报》2004,49(4):370-374
造山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气候变化可形成两类河流系统, 一是垂直于造山带流动的横向河流, 二是平行于造山带流动的纵向河流, 它们分别将沉积物卸载于前陆盆地和侧陆盆地中. 侧陆盆地不仅比前陆盆地演化历史长, 而且可保存较完整的沉积记录. 新生代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以纵向河流为主, 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侧陆盆地. 位于祁连山东、西两侧的兰州盆地和疏勒河冲积扇的演化与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构造变形以及气候演化是耦合的. 造山作用和侧陆盆地沉积之间的耦合关系也广泛发生在前新生代, 其中以秦岭造山带与松潘-甘孜三叠纪深海复理石侧陆盆地之间的耦合最具特色. 造山带、侧陆盆地以及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纵向河流间的耦合关系是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科学通报》1974,19(9):385-385
“烨烨(yé音叶)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zhǒng音肿)奉(cuì音翠)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这是我国古代对于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陕西西周地震和地壳运动的描述。毛主席教导我们:“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矛盾论》)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一种反映,是地球内部各种矛盾运动的结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整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0和2001年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以及该区1:50000DEM数据,通过GIS地图代数手段,分析土地利用和海拔因子与水系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为干扰的空间格局,将人为干扰与纵向岭谷区通道的空间分布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低海拔、水资源丰富的河谷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具有以河流为中心规律性分布的特点,土地系统的活跃程度具有一定的空间递变性;(2)以海拔因子为基础,从土地利用动态和人为干扰强度变化的角度,将纵向岭谷区分为4个海拔层,不同海拔层内,土地利用和人为干扰作用存在差异;(3)纵向岭谷区人为干扰空间分布不均匀,会对河谷的通道效应产生阻隔作用,形成4个具有阻隔作用的潜在区段.  相似文献   

8.
贡嘎山的主要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系大雪山脉中段,大致成南北走向,主峰海拔7556米,它山高谷深,地形陡峭,东面从大渡河谷至主峰,高差达6400米,西面高差为4500米。如此巨大的高差,必然引起十分明显的气候垂直变化,形成从河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到高山冰雪带,层次鲜明、带谱完整的垂直自然地理景观。贡嘎山的垂直气候带,从植被的自然带谱可以得到说明。海拔1000—2400米的大渡河谷及山地,是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59,4(20):704-704
中部地区南水北調是我国长远水利規划中,沟通长江、汉水、淮河、黄河、海河各流域为統一水系的宏伟理想;是充分利用长江流域丰富水利資源,从长江自流引水輸入北方干旱地区,从而促进工农业高速度发展的最具有現实意义的路綫之一。中部地区的引水渠綫中,以三峽至丹江口一段的工程最为艰巨。初步认为渠綫循鄂西山地与江汉平原间的过渡地带通过較为理想。在这个地带內,如何根据地貌条件,来确定渠道的布置路綫,是富有实践意义和理論价值的一項工作。对这个地带进行調查后,在理論上和实践上有以下几点收获: (1)通过对沿綫地区地貌发育历史的研究,认为鄂西山地自第三紀以来总的趋势是上升而扩大的穹窿式的构造运动为主。因此,各河流的发育的总趋势是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贵刊13卷5期《角谷猜想的推广》一文提出了角谷猜想的5个推广。受此启发,本人再提出一个类似于角谷猜想的猜想。猜想对于任意自然数M, (1) 若M是3的倍数,则用3除M,  相似文献   

11.
据说,在汉武帝晚年的某一天,有一个无所事事的狂徒为,发泄心中郁结的情绪就,跑到山沟里去对着山谷狂呼大叫。当时山,谷回音隆隆作响似,乎有人在对他叫什么万"岁来"着从,而使得这个狂徒喜不自禁。  相似文献   

12.
台湾岛位于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碰撞地带,活跃的构造活动和丰富的降雨量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在大陆边缘和"源到汇"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每年通过河流注入到周边海域的沉积物多达数亿吨,成为周边海域重要的物质来源,也成为沉积物"源到汇"系统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对台湾东部、西部12条代表性河流沉积物的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台湾西北部淡水河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73%)和绿泥石(24%)为主,含有少量高岭石(3%),不含蒙脱石;台湾西部浊水溪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由伊利石(75%)和绿泥石(25%)组成;台湾西南部高屏溪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75%)和绿泥石(23%)组成,含有少量高岭石(2%),不含蒙脱石.台湾东部河流沉积物与西部河流相比具有不同的黏土矿物组成,其中花莲溪沉积物中绿泥石平均含量高达48%,是台湾所有河流中绿泥石含量最高值.与大陆河流对比,台湾河流具有明显不同的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台湾河流中几乎不含蒙脱石,高岭石含量也较低.台湾河流沉积物中的黏土矿物组成特征主要与流域内岩石类型和物理、化学风化强度有关,广泛出露的第三纪沉积岩,尤其是砂岩、页岩、板岩等在经过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伊利石与绿泥石.由于台湾雨量充沛,地形陡峻,使得这些黏土矿物被河流快速搬运至出海口,并进一步随海流和波浪作用向其他海区扩散.  相似文献   

13.
台湾岛面积35 7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其他岛屿以澎湖岛为最大,面积约64平方千米.台湾多山,西部平原狭小,而且被河流山溪切割得较破碎.  相似文献   

14.
黄海周边河流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沉积物物源示踪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守业  李从先  C.B.Lee  T.K.Na 《科学通报》2003,48(11):1233-1236
黄海周边的中韩主要河流悬浮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组成不同, 韩国河流的稀土元素分异强于中国长江、黄河和鸭绿江, 表现为上陆壳标准化模式上明显的轻稀土相对富集. 不同级别的流域内源岩组成差异是形成这些河流稀土元素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 稀土元素分异参数(La/Yb)UCC和(Gd/Yb)UCC, 以及稳定的La/Sc和Th/Sc元素比是识别进入黄海的中韩河流沉积物的可靠指标, 可以用于中国边缘海沉积物物源研究和古环境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五台山北麓第四纪麓原面与河流阶地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1万地貌填图调查了五台山北麓麓原面与河流阶地的共生关系, 分析了构造因素、气候变化和流域因素在两类地貌共生关系中的作用. 五台山北麓的第四纪麓原面和河流阶地构成了6级联合地貌面, 断块阶段性隆升对联合地貌面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但气候变化与流域差异导致了联合地貌面的起伏. 羊眼河的T2阶地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期, 阶地面形成时河流处于加积状态; 第3级至第5级阶地(T3~T5)形成于间冰期, 阶地面形成时河流处于侵蚀或均衡状态. 分析认为气候对构造隆升导致的河流下切影响不大. 根据河流阶地的断代结果认为五台山断块山地第四纪以来经历了6次快速隆升事件, 最近4次事件的起始年代分别是距今1.2, 0.6, 0.13和0.02 Ma.  相似文献   

16.
工业排放的悬移污染物(如煤泥、尾矿砂等)进入河流后,它们的运动规律和天然悬移物(泥沙)一样,受重力和水力的联合作用,在河流中作迁移扩散运动。有关这方面的研究,Fischer等人(1979)、我国东北师范大学(1979)、南京大学(1983)等单位曾有报道。本文试图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悬移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扩散规律、水力挟带能力以及污染带二元流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含沙型曲流河床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炯心 《科学通报》1989,34(21):1649-1649
曲流是一种常见的河型。一般认为,较低的含沙量(特别是床沙质来量)是曲流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含沙量的增加,河型将由弯曲向游荡转化。这一论断对于处于正常含沙范围内的河流是适用的。我们在研究黄土高原宽谷型河流(即河床边界为松散沉积物,没有或极少受到基岩的影响)时发现,就不同的河流而言,当含沙量增大而进入高含沙范围,河型会由游荡型再度变为弯曲型。为了区别于低含沙量河流的曲流,我们将此时出现的曲流命名为高含沙型曲流。本文对所获成果作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18.
河道陡峭指数所反映的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东西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其构造抬升速率及其分布特征是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重要线索. 近来, 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研究表明造山带岩石抬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 并且得到了大量的实践证明. 利用这一新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翼的河流河道进行了分析, 尝试从河道纵剖面陡峭指数特征中提取该区域构造抬升信息. 结果显示从东到西河道陡峭指数有明显的不同, 有东段小, 中、西段大的特征.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岩性和降水对河道陡峭指数影响不大, 也没有证据表明河流负载对其有明显的贡献. 河道比降的变化主要是受区域岩石抬升速率差异的影响, 河道陡峭指数的分布特征揭示了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分布特征, 东段抬升速率较小, 中、西段较大, 抬升速率最大的位置位于中段榆木山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19.
黎黄 《科学通报》1954,(3):86-86
雲南省地勢北高南低,加以境內山地與山間盆地錯雜,高山與深谷相間,氣候情况是比較複雜的,本文所及均爲1500公尺以下的地區,約當北緯22—24°間,就中一部分爲雲南高原南部的山間盆地,即蒙自專區,一部分是滇西縱谷中的壩子,即普洱專區。蒙自區河口、猛拉等地,在北緯23.5°以南與東經103—104°之間,一般高度約拔海130—930米,所用記錄爲猛拉區普洱寨;普洱區車里等地,約在北緯22.5°以南的瀾滄江河谷地區,一般高度約拔海510—620米,氣候狀况與河口、猛拉等地相似。普洱區(車里)爲熱帶植物與  相似文献   

20.
纵向岭谷区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GIS手段和统计方法相结合,选择地貌因子和气候因子,研究各类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强度和函数形式,并通过人口分布影响因子法模拟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人口密度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自然地理要素对纵向岭谷区人口的空间格局均具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影响形式存在差异.地貌因子和交通网密度对人口分布影响较为强烈,而温度和降水因子对研究区人口分布影响甚微;人口分布与海拔和交通网密度分别呈现负线性和正线性相关趋势,水网密度和坡度对人口分布分别表现为指数和对数的函数关系;(2)受自然条件影响,人口在纵向岭谷区的分布不均匀,具有整体零散,局部集中的特点,在纵向岭谷区中部形成人口高密度分布带,在东南部形成人口高密度片区;(3)西南纵向岭谷区的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的人为活动指数(HAI)具有很好的线性回归关系,人口密度可以反映人为活动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4)人口密度提高导致植被指数NDVI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