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应急诊断治疗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综合运用了案例推理、模糊推理、缺省推理等方法,建立了能迅速生成重症监护治疗方案的推理模型,对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多种危险病症采取病因和病症相结合的诊断思路,实现了推理机的设计,建立案例推理、模糊推理、缺省推理相结合的ICU应急诊断方案生成原型系统。该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和ICU医学知识相结合,为信息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面向对象的黑板集成模型在ICU医疗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ICU的现状,阐述了研制ICU医疗辅助诊断系统的意义,结合ICU的医疗复杂背景,对比分布式协作专家系统工具BITAL-DEST,提出了面向对象的黑板集成模型.在此基础上,初步实现了系统的框架,以两种联系紧密的危重病为例,设计了由两个黑板模型集成的系统原型.运行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黑板集成模型用于ICU医疗辅助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李玉平 《甘肃科技》2014,(11):66-67,5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医疗事业发展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ICU(重症病人监护室)为例,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与服务层次的提升无不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的。本设计基于AT89C51单片机以及GSM网络,通过短信收发的方式,实现了对ICU室内的温度、湿度及空气含氧量的控制。本设计在研究课题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方案论证,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构架;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了对ICU室内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及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高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以PLC为中心的软硬件平台的搭建和设计。介绍了现场设备、总线设备和总线网络的连接方式,介绍了Con-cept V2.5XL组态编程软件和SyCon网络配置软件的应用和连接模式。通过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高了高炉的生产效率,有效的保证了高炉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ICU行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在虚拟校园设计中应用观察者模式实现自顶向下消息传递的方法。初始的设计采用了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的组合原则,存在一些缺陷。应用观察者模式重新设计以后,系统可以适应将来可能面临的升级,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文章详细介绍了两种设计的设计过程,通过对比这两种设计方法,指出了应用观察者模式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Autolisp语言和AutoCAD软件及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实践经验,介绍了几个用Autolisp编制的实用小程序和它们在城市规划设计制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常用机械零件设计软件的编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机械零件设计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时关于设计计算和绘图方面的编程特点。文末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9.
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蓓 《长春大学学报》2010,(2):39-42,56
对用于煤矿井下的人员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做了简要的介绍,阐明了该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系统特点,并介绍了该系统从需求分析到系统构成和主要功能的设计过程。文中还给出了该系统在煤矿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仪表控制系统的接地设计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计,可供相关的设计与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校网络德育的实效性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开设网络德育课、创新网站德育内容以充分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创新德育教育手段和途径、建立开放式的互联德育立体网络、加强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文化建设,特别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维护机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实践和加强制度建设,最终形成促进网络德育生态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意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大学城形象有待完善.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基础上,围绕大学城的七个意象要素,提出优化广州大学城形象的建议:发挥滨水岸线长的优势,突出岛的意象; 建环中心湖建筑群,强化城市中心形象,建入口标志雕塑,突显大学城精神; 创造丰富的节点,采用复合化功能分区; 加快资源的共享,将校区与保留村的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大学城的和谐发展; 创设有趣便捷的街道,增强大学城的可读性; 着力营造校园文化广场,保持地方文化的可持续性,创设文化大学城.  相似文献   

13.
工科数学教学既要教思想、教方法,又要教做人;既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大多数,又要面向两头;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同时应加强针对性,注重启发性,提高积极性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基于构件和工作流的集成系统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访问机制来控制数据访问安全。基于角色的构件与工作流结构,就是把角色分为基本角色组和功能角色组,根据这两种角色的特征,动态地把它们分配到工作流和构件中去控制数据访问安全。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重载交通长寿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研究"的依托工程,对其基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增加基层厚度以降低其应力水平;提出适宜的级配设计及级配检验方法优化级配,适当增加水泥用量提高基层强度,使其承载能力能满足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6MPa,同时减小其承载能力的变异性以保持路面承载能力稳定性;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提出合适的施工工艺以提高混合料的均匀性、厚度的均匀性以及压实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提高党的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切实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从思想上筑牢"钢铁长城";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制度,构筑"制度屏障";加强法制建设,构筑"法律盾牌";强化对党和政府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坚持从严治党方针.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主体发育程度不均衡、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客体态度消极、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完善我国的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一是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能力,培育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主体;二是畅通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健全完善网络利益表达;三是营造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环境,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利益表达;四是完善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方式,充分利用体制内表达方式;五是建立少数民族群众利益表达机会公平机制,确保表达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8.
企业知识结构及其优化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研究了企业知识结构的内涵和优化方法,提出了知识结构的优化机制,认为从人才结构方面来优化企业知识结构,主要任务是明晰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对应关系,促使企业人才结构不断去适应企业知识结构;从知识使用成本方面优化知识结构,就是要积极吸收和创造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同时把那些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知识外化;从企业知识转化方面优化企业知识结构,就是要加速企业知识的正向转化,阻止和延缓企业知识的逆向转化,促进企业核心知识内部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遵循党的创新理论,针对军事斗争准备的现实需要进行;要结合自身特点,坚持生命线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等基本点不改变;要紧贴历史使命,把确保“不变质”的时代课题,提高“打得赢”的作战能力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Using the definition of vulnerability provided by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this paper assesses the vulnerability of areas affected by Chinese cryospheric changes from 2001 to 2020 and from 2001 to 2050 in A1 and B1scenarios.Seven indices are used in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glacial area fraction,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permafrost depth,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rface snow area fraction,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rface runoff,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rface temperature,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vegetation growth,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Assess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vulnerability of the studied areas in China increases from east to west.The areas in the middle and eastern parts of China are less vulnerable compared with western parts and par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The highest vulnerability values are found from 1981 to 2000,and the least ones are found from 2001 to 2050.The vulnerable areas increase from the period of 1981 to 2000 to the period of 2001 to 2050,and the less vulnerable areas decrease.The highly vulnerable areas increase from the period of 1981 to 2000 to the period of 2001 to 2020 and then decrease from the period of 2001 to 2020 to the period of 2001 to 2050.This decrease in vulnerability is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in exposure and sensitivity to Chinese cryospheric changes along with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