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病原体胁迫下植物细胞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细胞壁是阻止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结构屏障.植物在受病原体胁迫时,细胞壁的结构和组分变化是一种早期的防御反应,这种变化往往伴随胼胝质、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和木质素的合成.植物受病原体感染时,胼胝质于乳突和胞间连丝等处大量积累.胁迫信号通过影响胼胝质合成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转录表达,最终调节细胞壁中胼胝质的量.另外,病原体胁迫可诱导植物细胞内抗病性相关的木质素合成酶活性增强和细胞壁木质化.木质素和胼胝质在细胞壁的积累,加强了细胞壁的机械强度和堵塞病原体在细胞间扩散的通道,从而限制病原体进一步侵入原生质和在组织中的繁衍.植物细胞壁中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积累也可由病原体和一些非病原体激发子诱导,并作为结构屏障和凝集素起到抗病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带有环境白噪声的随机病原体-免疫模型,应用伊藤公式和Lyapunov函数,推导出随机模型全局唯一正解的存在性、病原体灭绝和均值强持久的充分条件.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论.最后,讨论了在病原体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体内微环境噪声对病原体生存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带有环境白噪声的随机病原体-免疫模型,应用伊藤公式和Lyapunov函数,推导出随机模型全局唯一正解的存在性、病原体灭绝和均值强持久的充分条件.并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论.最后,讨论了在病原体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体内微环境噪声对病原体生存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与病原体的长期抗争中,植物进化出双重天然免疫系统,即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TI)和病原体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ETI),其中模式识别受体(PRR)和核苷酸结合富亮氨酸重复受体(NLR)分别在这两道防线中以多种方式发挥识别作用.以植物免疫受体和病原体配体结构生物学研究为基础,综述了5种由PRR和NLR介导的病原体识别机制的类型:PRR介导的直接(类型一)或间接(类型二)的病原体识别机制;NLR介导的直接(类型三)或间接(类型四)的病原体识别机制以及依赖NLR的集成结构域(ID)(类型五)的病原体识别机制.植物免疫受体的蛋白结构解析结合其识别机制的功能研究,将会为作物抗病工程开辟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胜利  卢静  王钜 《实验动物科学》2004,21(3):58-59,62
为了验证被泰泽病原体污染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是否彻底排除了该病原体 ,以新引种繁殖的离乳大鼠和成年大鼠为检测对象 ,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荧光法和长爪沙鼠辅助检测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各项检测结果全部阴性 ,证明该大鼠种群无泰泽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6.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迄今为止,已经有较多关于AD发病机制的报道,但是尚未发现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者相继在AD患者脑中检测到口腔病原体,并据此提出了口腔病原体感染引发AD的假说.从机制上来说,口腔病原体侵入脑后,病原体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或其代谢产物引起脑区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发炎,从而导致神经元变性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protein, Aβ)沉积.重要的是,靶向AD相关口腔病原体的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对于AD具有潜在疗效.综合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口腔病原体感染如何与AD发病相关联及抗菌药物用于AD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青年科学》2011,(9):49-49
发烧 体温一旦超过37℃就属于发烧,这是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措施。病原体侵入人体,免疫细胞群起应战,其分泌的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8.
在野生动物进行实验动物化过程中 ,制定微生物控制的标准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 )从野生动物的各种器官组织 ,对各类病原体进行逐一分离 ,制定微生物控制的标准 ;(二 )先对野生动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全面了解在正常饲养繁殖条件下 ,动物各器官以及各种生理状态下它们的病理变化 ,根据病理变化的特点 ,筛选病原体。采用第一种方法 ,较盲目 ,费时。用第二种方法 ,一方面可以了解动物的病理生物学特点 ,积累基本的生物学数据 ;另一方面 ,可以根据病变的程度与特点 ,估计和预测可能的病原体的种类 ,达到筛选病原体的目的。通过对封闭繁殖的东方…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3,(5)
非典型肺炎:相对于典型的大叶性肺炎而言,早年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尚未完全明确时,因其表现不够典型而称“非典型肺炎”,也曾泛指通常细菌以外的病原体所致的肺炎。  相似文献   

10.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血清中的抗病功能蛋白,通过对比两组抗病能力差异大的大黄鱼血清的双向电泳图谱,得到了21个显著的差异点,并用质谱获得上述差异点肽质量指纹图谱.进一步检索发现10号差异点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其催化产物NO可结合病原体的特定靶点,协助大黄鱼体内的免疫系统共同抵御病原体入侵,显著提高了大黄鱼的抗病能力,所以iNOS与大黄鱼抵抗病原体入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平菇黄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主要是对平菇黄腐病病原菌进行研究。从感染黄腐病的平菇幼菇子实体中分离得到2种具平板生长优势的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编号为G1和G2),通过对平菇子实体回接感染实验,发现细菌G1感染的平菇子实体病灶与自然感染的黄腐病状况一致,因此认为该菌就是导致平菇黄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经采用传统的生理生化实验与16s rDNA序列分析以及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分析鉴定,确定该菌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感染病原物的芫荽,进行了病叶细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病原物的初步诊断分析。病叶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病理变化:叶绿体变细长,双层膜不完整,基粒片层排列不规则,甚至解体、消失,为淀粉粒所取代,嗜锇颗粒数目也增多;出现质膜体,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感病叶片的细内,观察到了多形态的细菌状体,健叶相应部位的超薄切片未见该细菌状体,初步诊断其为芫荽发病的主要病原物。  相似文献   

13.
Three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EPS) -deficient mutants of the pathoge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gumB - , gumD - and gumE- were constructed by Tn5 gusA5 mutagenesis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of pathogenicity bioassay showed that three mutants had the obviously decreased pathogenicity on radish ( Raphanus sativus L. ) leaves. Because dead body of the bacteria still caused symptoms, it seemed that some unknown factors on the bac terial cell surface might play certain roles in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pathogen. The extracted raw EPS could lead to the chlorotic symptom on radish leaves, and its virulence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PS dosage, which suggested that EPS was a main component that caused the danage on radish leav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恙虫病及其媒介恙螨的研究历史,介绍研究现状及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方法: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查阅大量有关恙虫病及恙螨研究的文献资料。从恙虫病流行情况、疫区分布、季节分布、病原体发现及证实、传播媒介及传染源种类与分布、恙螨的区系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恙虫病广泛流行于日本、澳大利亚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广大亚太区域,疫源地包括海岛型、山林型及丘陵型,四季均有流行;恙虫病立克次体型别有10余种,各型致病力有所不同;鼠类及纤恙螨属恙螨为主要传染源及传播媒介,已发现主要鼠类传染源20余种,确定媒介恙螨6种。结论:随着恙虫病流行范围的扩大以及发病人数和频率的增多,恙螨宿主动物数量及种类丰富程度、各疫源地尤其是新发现疫源地的类型、流行季节、传染源以及媒介恙螨仍需要进一步调查,恙螨与疾病传播相关的基因及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毛竹枯梢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人工接种和野外定点试验,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在福建能以菌丝、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三种形态越冬。1-3级感病侧枝上形成的有性子实体是主要的初侵染原,子囊孢子萌发后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当年新竹,它主要靠雨水溅散作用传播。在整个生长季节都能释放子囊孢子,以5-7月份释放量最多。温度、降雨量和降雨日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6月下旬出现症状,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10月下旬以后基体停止信展,病菌进入越冬,毛竹枯梢病是一种具有多侵染点的病害。  相似文献   

16.
鳜暴发流行病病毒性病原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患病鳜肾脏、脾脏、肝脏、心脏、鳃中发现二十面体病毒粒子,肾脏和脾脏是其感染主要器官.成熟病毒粒子直径150nm,核心球状,直径105nm.受感染细胞肿大,直径为正常细胞3~4倍,细胞核萎缩,为正常细胞核直径1/3.病毒粒子部分纯化后,经腹腔人工感染,第7天开始死亡,10d内死亡率为100%,表现与池塘养殖状态相同症状,并在人工感染鳜肾和脾中电镜观察发现大量相同病毒粒子,命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spleenandkidneynecrosisvirus,ISKNV).  相似文献   

17.
参照卫生标准GB2759-1996,对贵阳市5类共154份直接食入食品进行了微生物细菌学指标检验,调查结果表明,所检样品总合格率为70 78%,均未检出致病菌。其中熟肉卤制品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两项超标较严重,其余食品主要为单纯细菌总数超标,本文还就不同来源的食品污染状况以及现场卫生学调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来自全国6大烟区11个主产烟省的烤烟和晒晾烟的14个品种上获得300多个分离物,从中鉴定出168个烟草赤星病菌;经接种测定研究了病菌致病力的组成及其地理分化和在不同品种中的发生情况。病菌致病力的地理分布有3种类型,广东、吉林2省为强致病力分布型;川、陕、鄂、皖、鲁5省为中致病力分布型;闽、豫、湘3省为弱致病力分布型。结合品种抗性测定分析提出,强致病力菌株主要发生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中,而弱致病力菌株则主要发生在抗病性较弱的品种中。  相似文献   

1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又名牛疱疹病毒Ⅰ型(Bovine herpesvirus-1,BHV-1)感染症,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炎症和潜伏感染为主要特征。该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除南美部分国家之外,世界各国都已分离到该病毒,在我国部分省市该病有蔓延趋势。文章主要针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进行了阐述,为认识和研究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禾谷炭疽菌侵染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引起的炭疽病,给各国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基于前期研究结果,以630个分泌蛋白为基础序列,利用CAT预测程序,对上述蛋白进行碳水化合物酶类蛋白(CAZymes)的找寻,明确该菌中CAZymes含有267个,分为主要类别和复合类别两大类,前者包括89个GHs、53个CBMs以及41个AAs、28个CEs、11个PLs、2个GTs;后者则包括30个GHs/CBMs、10个AAs/CBMs、1个CEs/CBMs等.该研究为深入开展该病菌侵染植物的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